2023年04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杭州钱塘: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数字场景有效净化行业生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华东周刊通讯员 李雪蕾/


“串标、借资质投标等现象不遏制,大家都是受害者,我们愿意一起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对被约谈的企业负责人王某进行电话回访时,对方表示,企业已开展合规体系建设,规范投标活动纳入绩效考核,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这些行为对市场环境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危害。

20223月,钱塘区检察院在刘某等6人串通投标案中发现,某安置房招投标活动中存在串通投标、借用他人资质投标等问题。针对该问题,该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开展调查行动,对涉案企业依法立案查处。在此过程中,钱塘区检察院发现,线索收集难是掣肘行业监管的一号拦路虎。

“招投标是维护公平和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制度,安置房等工程建设又事关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违法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钱塘区检察院检察长钱铖阐述了场景开发的初衷。

既然刑事案件中有大量招投标违法行为线索,能不能实现线索挖掘、分析和移送的智能化?能不能构建出共享共治的数字化场景?

该院成立检察长牵头督办的一体化工作专班,通过逐案分析、走访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方式梳理业务规则,依托杭州市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整合住建、交通、检察机关等多方数据,构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数字办案模型。该模型通过案件信息、企业工商登记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等进行数据关联、比对、碰撞,筛选出串通投标、出借资质等监督线索。

借助该模型,该院发现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类案监督线索48条,推动刑事立案7件,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提升监管质效的类案检察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对辖区内招投标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工程建设领域风险隐患,约谈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围、串标的企业负责人,落实对涉案企业的行政处罚。

做好办案后半篇文章,该院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与监管部门共同探索招投标违法行为高频企业“黑名单”,根据违法严重程度和时间远近,综合运用行政处罚、约谈教育、企业合规等多种方式促进市场治理。去年9月,该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会签《关于建立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联动协作机制的工作意见》,实现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促进长效治理。

去年以来,在杭州市检察院支持和统筹下,“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数字场景在全市推广应用,并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专项治理,累计发现监督线索500余条,办理相关监督案件5件,有效助力行业生态净化,为杭州全力打造国内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