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俞梁波/文
“望湖亭上望湘湖,景物天开似画图。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
在萧山城的西侧,黛色的群山中,荡漾着一片浩渺的碧水,犹如天宫遗落人间的一面宝镜,清澈而明净,这就是著名的湘湖。
八千年前,跨湖桥人在此水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跨湖桥文化,将浙江的文明史足足提前一千年。尤其是八千年的独木舟,横空出世,在水面划出了一道历史涟漪。
多少年来,湘湖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理想与情怀,成就了无数传奇。无论是跨湖桥人,那些萧山卓越的先民们,还是之后的诸多历史传奇人物,勾践、范蠡、西施,还是李白、白居易、贺知章,以及之后的杨时、魏骥、张岱、毛奇龄、周易藻等,他们共同绘就了湘湖的群星图。历史风云,在此交汇。吴越之争,造就神话。浙东唐诗之路,从这里起步。
“西湘记”世人传诵。天下皆知有西湖,如今纯净是湘湖。虽说与湘湖隔江相望的“姊妹湖”西湖因为那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名扬天下,可在世人的眼里,真正与有着沉鱼之姿的西施渊源最深的却是湘湖。那盛夏时节里,莲叶翩跹,藕花娉婷的荷花庄,相传西施入吴前“曾经换舞衣”之地,而那满湖的菡萏芰荷,据说也是西施特意送回藕节藕芽所生,寓意自己永远生长在故乡的水土之中。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同样是在湘湖畔,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励精图治、养精蓄锐,在城山之上厉兵秣马,最终直破吴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自古江南多才子,湘湖之水润泽着一颗颗富有诗性的灵魂。“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是湘湖人,他从湘湖出发,奔赴长安,这位自号“四明狂客”的大诗人曾以象征身份地位的金龟换酒,只为与被他惊为“谪仙人”的李白相见恨晚,两人结下深厚友谊,千年传诵。
湘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野趣,更美在纯净。她如一位不施脂粉的姑娘,素面朝天,却赢得了世人的赞叹。湘湖是萧山人的母亲湖。生活在湘湖畔,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了。这里的山水,这里的历史,这里的故事仿佛梦中的世外桃源。
九百年前,杨时筑湖,成就最初的湘湖。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四月,萧山县令杨时认真听取乡民的意见(会集耆老及诸富民,躬历其所,视山之可依,度地之可圩,相与计议),率百姓筑湖。工程完工后,湘湖从此诞生。据史料记载,杨时筑湖工程历时一年零七个月,共成湖3.7万多亩,按照宋代度量,1亩约为591.576平方米,湖面约合如今21.9平方公里,是现在西湖的3.5倍,湖水可以灌溉农田近87平方公里;即使大旱之年仍然有过半农田可以得到灌溉;而且“湖中多产鱼鲜,又有莼菜,可炊以疗饥”。
湘湖成湖,宋韵文化因此而萌芽。杨时既是筑湖指挥者,又是宋韵文化传播者。
然而,农耕年代,土地的价值远在湖水之上。杨时之后的几百年里,保湖派与废湖派纷争不断,湘湖在几经磨难之后,渐渐湮没。1949年以来,因为粮食需求和垦种、因为粗放型的发展,湘湖区域砖瓦厂林立,湘湖从此失去了容颜。一个曾经浩瀚的湘湖,从此消失了。
斗转星移。
随着萧山经济的发展,随着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重建湘湖,恢复湘湖美景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2003年开始,萧山区委、区政府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倾全区之力,打响了首期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战役。
2006年,成功完成湘湖一期(启动区块)4.64平方公里的保护与开发,恢复湖面1.2平方公里,形成湘浦、湖上、城山、越楼、跨湖桥等五大景区,有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杭州极地海洋公园、下孙文化村、燕尔婚庆园等26个景点。湘湖景区、杭州极地海洋公园分别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湘湖还获得了中国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百强旅游景区、浙江生态景区、2014最佳湖滨旅游度假目的地等荣誉。
2008年,在湘湖一期的基础上,围绕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三个定位,以生态更优、景点更多、文化更浓、产业更大为发展目标,实施湘湖二期保护与开发工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建成老虎洞、狮子山、湖山、石岩山、中湘湖等五大景区,以及青浦问莼、湘湖音乐喷泉、金沙戏水等多个景点。景区面积在4.64平方公里基础上扩大到10.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在1.2平方公里基础上扩大到3.2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越风楼、跨湖楼、湘湖渔村、茗醉园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茶楼,以及第一世界大酒店、世外桃源皇冠假日大酒店、九龙山庄等多层次住宿接待体系也已形成。
2013年,湘湖三期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建设,此轮三期工程恢复湖面2.9平方公里。加上一期和二期湖面面积,共6.1平方公里,和西湖(约6.39平方公里)已差不多大,湘湖连通钱塘江和三江口,恢复湘湖历史上葫芦形水面的水体格局,重塑湘湖优越山水风貌。传世之作,呈现给了全世界的游客们。
历史不会忘记努力拼搏的建设者们,不会忘记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不会忘记所有热爱湘湖的人们。
圆梦湘湖,成就未来。
如今的湘湖,美名天下扬。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金字招牌,成为最好的证明。这一个浩瀚的湘湖,成就了萧山的美名,也为后人留下了幸福生活的源泉。湘湖,重塑的不仅仅是湘湖的山水,更是萧山乃至整个杭州、浙江的品位与格局。
国际旅游联盟总部的落户与开启,院士岛的高科技原点力量崩发,中国视谷产业群崛起,中国美院湘湖校区的建设……如今,智慧与实力成就湘湖的全新未来,景观提升、产业迭代、城市更新、人文传承进一步深度融合且交相辉映。文化与风景,科技与艺术,铸就一个新时代的传奇,这个纯美的中国名湖将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美湘湖,我之最爱。
湘湖一期:
一湖三园,凝聚古今秀色
199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湘湖旅游度假区。那些杂芜在土砖瓦厂间的美景古迹,那泓湮没在泥潭荒草下的盈盈碧水,终于等到了涅槃蝶变的时机。
几经波折,精心筹划。2006年,在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暨第八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的召开之际,启动区块建成的湘湖轻轻掀开了美丽的面纱,获得了世人的赞叹。这是湘湖的第一次亮相,也是湘湖成就一个大湖的第一战。
湘湖一期4.64平方公里,环境地理特征呈现为东西走向,南北为岸,东西方向各有一山脉合于中间,形成两山夹一水的天然美景,绿化占总用地面积的90%,繁茂的植被和深邃的湖水,造就了湘湖优质的自然景观。加上,湘浦景区、湖上景区、城山景区、越楼景区、跨湖桥景区和城山怀古、湘浦观鱼、湘堤卧波、忆杨思贤等20余个景点点缀其中,充满古朴、文化、休闲、生态的气息。
湘湖的美终于开始显山露水。当人们看到这片秀丽山水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8000年前萧山先民泛舟江海之上的场景,耳边听到的是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誓雪前辱的豪言壮语,脑海里想起的是杨时“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的为民之意和年届古稀的魏骥兴修水利的爱民之情。现代的建设者们用心、用情、用热爱,创造了这一方神奇之水。
湘湖的美是自然的、亲切的,仿佛朴素的邻家少女,清纯、温柔,却有着无比的惊艳之美。湘湖,淡雅之中透着灵气,八千年的文化涵养令其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一汪碧水,承载着百万萧山人的梦想,承载着一个地区经济转型的渴望。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人们徜徉其中,放松心情,在这儿寻找自己的思想,寻找创新的动力,寻找未来的方向。湘湖,成为都市里的世外桃源。
湘湖一期,各种景点犹如一颗颗撒落的明珠,将这一片水域点缀得异常精彩。民间所谓的湘湖新十景因此而诞生:跨湖问史、湘堤卧波、湖心云影、纤道古风、越堤夕照、湖中落雁、城山怀古、湖桥拾梦、绿岛掬星、横塘棹歌。湘堤与越堤则成就了湘湖的绿色堤岸,蜿蜒向前,仿佛叩问历史的最深处。
跨湖问史
每当清朗夜晚,站在亭内,面湖而立,天上一轮明月,水中两座古桥,交相辉映,银光闪耀,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不时有游船经跨湖桥洞徐徐而去,渐行渐远,仿佛把人带入诗画般的梦境之中。
城山怀古
城山广场,为城山景区的核心区。广场开阔,青石板铺设,有着城山怀古坊、石兵佣、广场、范蠡点将台、水师指挥台等,广场右侧为龙井双涌景点等。越王城遗址也坐落于城山景区内。越王城素有“周朝胜迹,越代名山”之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为屯兵抗吴,句践筑城于山巅,时称固陵,后称越王城。明代修有数百级石阶与之相接,谓“城山古道”。城内有句践祠,洗马池,佛眼泉等古迹。临水祖道则位于城山广场东南侧湘湖边,为纪念公元前492年越王句践“临水祖道,军陈固陵”入吴为臣而立。
与城山广场相邻的另一处湘湖史迹是下孙文化村。文化村占地33亩,总建筑面积6280平方米,是一个集文化科普、旅游、餐饮于一体并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文化村落。设有湘湖文化展览馆、孙氏宗祠、湘湖美术馆等。
绿岛掬星
掬星岛是湘湖的湖心岛,“绿岛掬星”是“绿岛若星,双手可掬”的诗意写照。岛上建有纪念湘湖杰出学者周易藻的小屋——“辛庐”。
越堤夕照
越堤横跨湘湖,面对越王城山,与西面湘堤遥遥相望。越堤全场930米。堤上共有梦湖、越王、定澜、采莲、浣月、织翠和藕芳等7座桥。是一条将自然和历史、现代和古远融为一体的人文长堤,展示了江南水乡的古桥梁文化。越堤景色千姿百态,“越堤夕照”更为迷人。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满堤桥,湖面水光潋滟,景色绝美。
湘堤卧波
湘堤位于湘湖一期西侧,为纪念萧山人圆梦湘湖而名,全长900多米,湘堤连接湘湖莼菜观赏区、湘浦观鱼、湘湖渔村,中有鹭屿,屿南有新石器时代“下孙遗址”,从南至北,蜿蜒千米,是新湘湖的围涸堤,堤上有拥岚、望月、引鹭、迎柳、枕流等和卧虹不同风格的石桥,堤桥连绵起伏,曲折迂回,如银龙卧波。站在堤上,可尽览湖光山色。
湘湖云影
为明朝嘉靖“萧山八景”之一。现湘湖保护开发工程再现了“一湖秀水,两岸美景”的古湘湖景色。如今湘湖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湘湖云影”亦再现景区。清晨阳光从湖东升起,山青水绿,平湖似镜,朝霞满天,云影映波,绿萝遍湖,游鱼穿行。黄昏,太阳从湖西下山,湖天霞光,金光闪烁,弯月如钩,华灯初上,令人心旷神怡。
湖中落雁
重筑后的湘湖湖面广阔,水草丰茂,鸟类众多。每至秋季,湘湖芦花苍苍,水浅渚浮,雁群光顾,盘旋湖上,吮水觅食,傍沙而眠,成为湘湖一景。
湖桥拾梦
宋代诗人苏泂在《湖中》诗中说“湘湖梦不到,今日到湘湖。草木皆春色,山川如画图。”梦湖桥为仿古圆拱石桥,桥面高耸,利于登高望远,取萧山人民圆梦湘湖之意。站在桥上,如屹立在千顷烟波之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湘湖一期,除了恢复了1.2平方公里的水面外,更是重点打造了三大主题公园——杭州东方文化园、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和世界休闲风情园。
在湘湖湖畔,还有一个孩子们的乐园——杭州极地海洋公园。杭州极地海洋公园由极地海洋世界、少儿游乐区、鸟语林、配套服务区组成,是一个集科普、表演、景观体验于一体的新颖的主题公园,是国内最大的海洋公园之一,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洋主题公园。
湘湖,从此启航。
湘湖二期:
绿色项链,串连湖光山色
湘湖一期的顺利完工,成就了湘湖“一湖秀水、两岸美景”的美誉。
从此,开放式的湘湖俨然成了萧山人的幸福后花园。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这显得精致的水面,向往大气、宽阔的湘湖。
湘湖二期就这样再次提上了萧山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2008年,正式启动湘湖二期保护与开发工程。湘湖要扩容了,要形成更大的水面,要有一个大湖的范儿。
湘湖二期紧扣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定位,总规划面积5.95平方公里,东北与一期相连,西南开启三期。建成后,景区总面积更是从一期时的4.64平方公里扩大至10.6平方公里,湖面从1.2平方公里基础上扩大到3.2平方公里。一个大湖基本形成。
几多梦想,几多艰辛。
在湘湖通往大湖之路上,湘湖的建设者们始终秉承一个原则:打造传世精品。在这片新拓展的水面上,桥是最婀娜的风景。
无论是造型非凡的政和桥、德风桥,还是别有风韵的四亭桥、上善桥,抑或长长的廊桥,这些桥架起了风景,也架起了思想,架起了未来。
这是自然山水中的首个江南桥梁博物园,这也是湘湖景区一道美丽风景,为美丽的湘湖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走在湘湖时,他们看到了这纯净之湖的寂静与自然,他们感受到这令人心醉的山水美景,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
湘湖二期,是湘湖的第二次蜕变。不仅新增了狮子山、老虎洞、湖山、眉山四大景区,而且造就了一个形态上的大湖。湖之水,水平如镜。湖之水,清澈至底。湖之水,静默无语。这一湖碧水,就像这个时代最宝贵的一方天地,静静地等待着你的到来,细细品鉴。
湘湖二期的建成,将湘湖的许多景点串连了起来,仿佛一条美丽的绿色项链。走在每一个景点,都能感受到湘湖之美。尤为可贵的是,湘湖的水面令视野变得更加宽广,放目远眺,湖光山色,也令人的思想走得更远。湘湖再也不是一个精致的小花园了,而成了一个风光无限的大湖。
紫燕洲、清虚轩、湖山茗醉、青浦问莼等各个景点,宛若一个绝美故事里的天然布景,衬托出一个既弥漫着风情,又彰显着历史的人文之湖。而且,也重现了湘湖“高阜盛茭芦,两岸皆山,有莼有茶,有橙橘有鲈鱼”的农耕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交相辉映的朴野风景。
如今已广为萧山民众熟知的金沙戏水等景点则在眉山岛景区,景区北接湘湖路,南至溪东公路,东至石岩山,总面积0.5平方公里,代表景点除了金沙戏水外,还有眉山听风。
湖堤湖岸景观绿化工程,体现了湘湖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形成了一种山抱水、水环山,山水相依的自然生态风景区,让湘湖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山水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期湖面还新增眉山、石岩山、陈家坞、青山张等多个码头,进一步完善湘湖水上交通系统,让水路游的内容更丰富,享受亲水的时间更长,饱览湘湖“三百顷碧波”的美景。
此外,湘湖二期南线的“湖山拱翠”景区,还有湖山广场、水景喷泉、对话湘湖群雕等景点。音乐喷泉犹如妙龄的跳舞少女,随着音乐的旋律挥洒着舞步。湖面正中心的喷嘴喷出的水能达到近百米的高度。瞬息万变的喷泉,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也为新湘湖增添了一股新活力。
一路走来皆风景。
湘湖的文化牌——越文化开始发出耀眼光芒,越王城山遗址公园、老虎洞莲华寺、句践卧薪尝胆等景点,西施别越等雕塑,让人徜徉在青山绿水的同时,尽享历史文化的熏陶。
湘湖三期:
圆梦湘湖,铸就新传奇
湘湖之美,无与伦比。
随着湘湖一期、二期工程的建成,湘湖就像萧山的代名词,走向了更加宽广的世界。灵动的湖水,唤醒了生活在萧然大地的人们内心深处对那留在诗文中的浩瀚水面的渴望。他们期待着这泓碧水可以再广阔一点、再秀美一些。
2013年,湘湖三期保护与开发工程正式启动,湘湖的建设者们再一次踏上了征程。大干三年,圆梦湘湖。这是铮铮誓言,也是萧山人民的心声。历经三年的拼搏与努力,一个全新的美轮美奂的大湖再次诞生。
2016年10月1日,凝聚百万人梦想的湘湖三期正式掀开了神秘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湘湖建设的收官之作,更是湘湖的点睛之笔。
湘湖三期,意义重大。
此轮湘湖三期建设,恢复湖面2.9平方公里。加上一期和二期湖面面积,共6.1平方公里,和西湖(约6.39平方公里)已差不多大。连通了钱塘江和三江口的湘湖三期,恢复了湘湖历史上长颈葫芦形水面的水体格局,优越山水风貌得以重塑。
三期工程建成之后,湘湖通江连河,从此走向全新时代。
如今的湘湖,西边通过三江口大水闸(小砾山排灌站),与钱塘江相通;东边则与南门江水系相连,南边和东方文化园相接,引入活水、连峦、园景,使江、湖、山、园四景融为一体。若是乘船游赏,从萧山老城区的南门江下水入湘湖、出三江口,经浦阳江直至临浦,是一条秀丽、壮观、震撼的可比肩杭州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
湘湖,城市绿肺的功能日益彰显。湘湖一带,森林覆盖率达到95%,水变清了,岸变绿了,鸟变多了,空气变清新了,堪称人间天堂。2016年5月份的一次测试显示,湘湖边的负氧离子含量,连续三天都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最高的。
湘湖三期,各个景点亮点纷呈,特色鲜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副其实,声名远扬。更为可贵的是,湘湖三期为湘湖的未来发展创造了创新的动力,为萧山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经济形态的样本。
一条绿意相迎、花香清馨的彩虹绿道沟通了湘湖三期。这条铺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沥青的“七彩绿道”全长7.6公里,环着湘湖三期,绿道两边,种满了香樟、桂花和银杏等树种……真正成了一条骑行道、健身道,为各地游客们的有氧运动提供了赏心悦目的环境。
贺公堤上吟诗篇,不失为一种人文之雅。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生于湘湖畔,湘湖之水就是他创作的源泉。成年后,他从湘湖坐船,驶向长安,成就一代名家。如今,当全世界的人们吟诵《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份浓浓的乡情令人心潮起伏,已升华为中国乡愁,令全世界的华人们共同期盼祖国富强。
湘花岛位于贺公堤的西面。以它为核心,湘湖种植了大片连绵的花海香田,面积达2280亩之多。这片花海的一大特色是夏播、秋种,充分结合时令利用区块。夏天,有的区块会有柔美可爱的波斯菊,有的则可观赏到大片的向阳生长的向日葵;而到了秋天,将播种油菜花,一片金黄随风摇曳。
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从此,在湘湖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鲜花,鲜艳的花卉色彩,大气的规模板块,强烈的视觉冲击,给游客带来了极具震撼力的美丽印象。
连江、通湖、融山、接城。湘湖三期满足了人们对于一个风景区的所有想象。
定山,山不高,在湘湖、乃至浙江历史上却是古老久远、名气很大。它原是钱塘江中的一个江心岛,是水运的交通咽喉。元代后,由于钱塘江泥沙淤积,河床东移,江流改道,定山慢慢变成了湘湖的湖中九岛之一。后来,随着湘湖的垦废,它一度沦变为陆地上的山岗;建国以来,很长时间内还是湘湖农场的场部所在地;现在岛上有湘师旧址、院士工作站和浙江省油画院等。
定山岛在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岛上至今保留着建于1964年的湘湖师范老教学楼。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继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后,于1928年受浙江省教育当局所托,直接参与创办的第二所乡村师范学校,有“浙江的晓庄”之称。1957年开始定名“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
定山岛现在也称院士岛。汇聚了高精尖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已引进入驻院士专家16名,共孵化12家创新型企业,其中院士专家领衔项目9个。科技的力量在碧波中央反复酝酿,如神话般坚硬,之后将是腾飞,催生高质量发展浪潮奔涌,如同与之相连的钱塘江之潮。
湘湖有美丽的“湖中九山”,它们分别是压乌山、定山、眉山、珠山、荷山、箬山、木碗山、蛤蟆山、邋遢山。九山之中,最出名的是压乌山。
压乌山,山体不高,状如圆锥,造型优美。压乌山,又叫压湖山、饭甑山。传说楚汉相争时期亚父范增曾欲掷山压乌江,故得压乌之名。而山型状若圆锥,与过去老百姓蒸饭用的饭甑相像,则又称之为饭甑山。压乌山的位置很独特,民国《萧山县志稿》云:“秀立湖中,竹树苍翠,幽胜之区也。”一直为文人墨客所最爱。
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就落在了压乌山。这是一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盈利世界旅游组织。如今,一片白墙黛瓦的中式建筑——世界旅游博览馆出现在荡漾的水波中央,尽显水墨丹青大写意的中国气派。这个令人瞩目的总部永久落户,不仅为杭州增添了一个向全球展示国家旅游形象的重量级平台,同时也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打开了一扇对外开放交流的“世界窗口”。
产城融合,湖镇一体,是湘湖三期的又一大特色。相比一期、二期,三期沿湖开发的腹地增大,不同产业的区域集聚度更高,有足够的空间让湘湖在资源融合、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上做足文章。金融镇就位于湘湖三期,围绕“金融+科技+生态”的发展定位,聚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型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配套慢生活街区、湘湖郊野体育公园等一批设施或空间。
2023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正式启动。校区位于金融镇区域,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未来将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建设,依托中国画、书法等顶尖专业,整体布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国艺术古典脉络的“四院三馆四中心”建设构架,引领中国书画创新发展、汇聚全球顶级人文艺术学者、拓新人才培养模式。湘湖,一个新的艺术与人文高地将崛起,必将给厚重的湘湖人文增添一道灵动的风景。
湘湖也在全面拥抱高端科技。这是一个大湖区域产业延伸的必然之路。杭州高新区(萧山)特别合作园的设立,令中国视谷热衷于这块土地的澎湃未来,将核心区放在了湘湖区域。视觉智能是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前景最为明晰的方向,也是智能物联的主体。位于湘湖的中国视谷核心区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创新平台,让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推进研究和创新,以推动中国在视觉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湘湖在发展,在变,在创造新的传奇。这是历史的必然,是萧山践行“八八战略”的有力举措,也是新时代的奋斗之路。
如果说,之前的湘湖,圆了百万萧山人的湘湖山水梦,成就了一个美名远扬的大湖,成为萧山、乃至杭州、浙江的精神家园。那么,今天,新的建设者们正在圆一个新时代的湘湖发展梦,这个梦关于美好,关于科技,关于未来,关于世界,关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