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1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吉峰齿轮“二次出发”续写新辉煌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4-2.jpg■ 魏东


    吉峰齿轮是一家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拖拉机大轮拖变速箱齿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落户金华乾西,为全国汽摩配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农机协会会员,金华市汽摩配协会副会长单位。

    “走上办企业这条路,想法很简单,就是为让一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提起办实业的初衷,心直口快的戴锦芳这样说道。为了这个初衷,戴锦芳在实业这条路上奋斗了30年,青丝熬成了白发。如今,“吉峰齿轮”在戴锦芳的运筹帷幄下,靠一台旧机床、夫妻档起家的小手工作坊,一跃而成金华汽摩配行业的后起之秀,成为“中国一拖”“中国重汽”“湖北二汽”等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伙伴,高品质产品还打入海外市场。


 白手起家 创办实业


    1984年9月,当时的国有企业汤溪齿轮机床厂向社会招聘一批员工,闻讯后的戴锦芳第一时间前去报名成为一名国企员工。戴锦芳肯吃苦、肯钻研,耐心细致、认真揣摩师傅传授的齿轮加工要领。戴锦芳的技术日益精进,不到两年时间,从学徒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员工。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改制风起云涌。就在这个时候,汤齿的许多中层技术骨干纷纷离职,下海创业。戴锦芳敏锐察觉到,机会又来临了,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一方面是家里造新房,经济压力大;另一面,企业改制倒逼员工自主创业,也是大概率事件。主观和客观原因,促使我走上办企业之路”。他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和家人的一致支持。1990年12月,戴锦芳辞去了“汤齿”的工作,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开张营业”,必须要有机器设备。若购置新设备,动辄十多万元的投入,让刚刚创业的戴锦芳捉襟见肘。对他来说,以较小的投入购置二手设备是明智之举,以减轻创业风险和资金压力。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戴锦芳怀揣着5000元现金和两箱方便面,只身一人坐上了驶往温州的长途客车。一连几天,他辗转温州各地“淘宝”,终于在瑞安一家二手设备市场淘到了“心仪的宝贝”——一台重庆机床厂生产的Y38型滚齿机。

    机器买回来了,还要为机器“安一个家”。为此,戴锦芳几经比选,终于在城北街道后城里租了两间50平方米的民房,一间用作生产用房,一间用作办公及生活用房。就这样,戴氏机件加工小作坊在城北这处不起眼的民房里扬帆起航了,戴锦芳和妻子两人就是这里的新员工,主营业务是齿轮加工。戴锦芳既当生产员、又当营销员,尖峰水泥厂、南方陶瓷、金华啤酒厂、兰江冶炼厂……这些金华市区周边的企业,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由于诚实守信、产品质量可靠,又主动上门服务,让客户逐渐接纳他,纷纷与之合作。不到三年时间,戴锦芳趁势扩大再生产,小作坊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创新发展 逐梦前行


    从1993年开始,戴锦芳承接的业务越来越多,订单越来越大。建一座自己的厂房,成了戴锦芳必须考虑的问题。几经辗转,终于在1996年于东湄坛头滩工业小区购置了一亩土地,建起了一幢新厂房,并于2000年再次扩建,厂区面积增至9亩。十年筚路蓝缕创新业,戴锦芳的事业迈向了一个新高度。他觉得,企业发展有了新平台,必须以新理念引领企业迈向更高层次。

    积极向行业领军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格局做好市场营销这篇文章。特别是在市场拓展上,积极参加国内汽摩配行业的展会,寻求更高端的客户。这种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的市场营销模式,效果立竿见影,中国一拖、湖北二汽、中国重汽等知名企业先后成为吉峰齿轮的战略合作伙伴。自2006年以来,戴锦芳带领吉峰齿轮,成功进入了主机配套市场,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特别是中国一拖,至今与吉峰保持合作关系已达16年。

    如今,吉峰齿轮建成投产已经三年了,公司在当年就实现了上规升级,发展形势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企业产销形势超过预期,接下的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