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同
4月15日黄昏,雨刚刚停了。家住湖北省枝江董事市镇桂花村二组的王老汉接到电话,要他从田里摘五十公斤早熟的白瓜送过去。王老汉二话不说,换上浅口短邦雨鞋,找了几个蛇皮袋就下田去。电话是近在咫尺的“牧华园”的老板打来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牧华园”的生意火了,王老汉他们也跟着增加了收入。三年前,王老汉他们卖一点农产品,要拉到董市镇上,守摊一天,还不一定得卖完。如果批发给菜贩子,只能保个本,辛苦钱也赚不回来。自从有了“牧华园”,周边乡邻的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
“牧华园”最初是一个养牛的牧场。十年前,曾经经营餐馆的“厨娘”郭钟华经好友介绍,在董市镇桂花村买了50亩地,办了个养牛场,起名“牧华园”。
除了养牛,她还种无公害绿色蔬菜,做些特色农家小菜招待来访的朋友。
2011年,“牧华园”餐饮正式对外营业。郭钟华打出了她的配送牌:凡在“牧华园”进餐的客人,对“牧华园”里种植的蔬菜,看上了,就自己采摘,一律免费赠送,萝卜白菜蒜苗,红苕土豆南瓜,姜葱花椒,虽说值不了几个钱,关键是自家种的,天然无公害。
郭钟华一边养牛,一边开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这地方山清水秀,虽然养牛场与农家乐之间有一定距离,但总感到美中不足。这几年搞农家乐,客源倒是不愁,但牛场的环境还是让人望而却步。能不能放弃养牛项目,直接把农家乐产业做大?2015年初,董市镇党委书记易礼强在考察了养牛场后,建议她朝家庭农场方向转型。如果说她对养牛的项目已经开始动摇,易礼强书记的这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这几年,乡村游火起来了,而枝江市正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如期而至。
她决定改造牛场。不养牛了,把牛场改成符合乡村特色的大餐厅。她的理由是,国家提出乡村振兴,就是希望乡村环境优美,村民富裕,乡风淳朴。“牧华园”农家乐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是因为打出了农家特色。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她想延伸发展,把周边的农户都带动起来,实现规模经营,形成整体效益,让桂花村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景点。
思路决定出路,一切按计划进行。一年下来,“牧华园”牧场成了风格简约又时尚大气的现代乡村大餐厅。大餐厅可供800人同时进餐,同时建设了可供300人住宿的农家客栈。郭钟华还利用一片树林打造了露营基地。曾经在城里宾馆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婚宴、生日宴等也慢慢移到牧华园来了,这里的硬件投入并不比城里的宾馆差,有供游客无偿使用的近200平方米的激情欢乐大舞台。大餐厅建设期间,郭钟华去浙江考察过,她是按照家庭农场的模式来建设的,虽然只有50亩地,只要把这50亩地用好了,每一寸土地都能生出金子。
郭钟华介绍,兴建大餐厅,董市镇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不仅派专人驻点,还邀请专家“会诊”,把整个园区划为餐饮、采摘、休闲、娱乐等几大区域。郭钟华很有创意地将餐饮区又分为土灶台、长桌宴、宴会厅、雅间酒楼,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可同时接待上千人。为了帮助“牧华园”发展,枝江市和董市镇分别筹措资金,扩宽了到园区的水泥路。一年下来,接待游客3万人以上。游客多了,需求量增加了。郭钟华开始实施帮扶带动计划,土鸡蛋、萝卜干、压白菜、咋光椒、豆瓣酱等清一色的农家土货受到客户青睐。周边的农户乐了,园子里的菜不用上街就能卖到好价钱,田里长的新鲜菜,家里制的咸菜,随时都可以变成现钞了。有趣的是,田里长的那些歪瓜裂枣,竟成了游客抢手的俏货。这里无形中成了一个讲秩序讲诚信而不挂牌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初步统计,在桂花村和邻近的裴圣村,有120多个农户常年为“牧华园”订单种植各类无公害蔬菜、草料喂养生猪、山羊、家禽等,户均销售额达1.2万元,其中有16户是贫困户。园区还解决了附近30多名富余劳力的上岗就业问题,让他们就近上班,增加家庭收入。桂花村党支部书记邬光新说:“我们粗略统计过,附近两个村的村民每年向游客出售各类农副产品达370多万元,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脱贫致富,‘牧华园’成了村里的幸福家园!”
“牧华园”家庭农场于2017年获湖北省农业厅“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8年获湖北省明星家庭农场,2019年挂牌“湖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