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兖矿实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1 1 1,兖矿能源办公大楼.jpg

●兖矿能源办公大楼

2-2 1 2金鸡滩煤矿建成智能化调度指挥室.jpg 

●金鸡滩煤矿建成智能化调度指挥室

 

■  王鑫涛 朱宇婷 邱长鹏

 

一对对矿井星罗棋布,智慧矿山建设热潮涌动,企业转型发展日新月异,干事创业激情热火朝天……暮春时节的兖矿能源,目之所及尽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国有企业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兖矿能源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企业做大做强  职工共享共富

 

在东滩煤矿3308智能综采工作面,综采二区采煤机司机李宁清理好液压支架前和底座上的浮煤,熟练地完成开机前的检查工作。

李宁进行安全确认后,按下启动键。只见各个设备指示灯闪烁,传来电流通过的嗡嗡声,然后次第启动。他滑动操控面板,指挥着高速转动的采煤机缓缓向煤壁前方推进,大块煤炭滚落在煤溜子上,从运输皮带奔向煤仓。

“原来,我们采煤工作面都要二三十个人,自从用上智能化综采机,一下子减到十二人。从去年开始,我们只要七人就可以满负荷生产。”常年操控综采机,李宁习惯了喊着说。他拍拍身边设备,竖起大拇指,“活轻了,人少了,产量上去了,这家伙,棒!”

兖矿能源坚持“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目标,持续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建成一批行业领先、常态化运行的智能采掘工作面。2022年投入20亿元,完成智能化建设项目80项,5对首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动态达标,金鸡滩煤矿被国家矿山安监局选为标杆典型。近年来,公司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39个,智能开采产量占比超过90%,采掘工人劳动强度降低50%以上。

随着不断深推智慧矿山建设,兖矿能源不断做大做强。2022年,兖矿能源归母净利润30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5亿元,增幅89%,公司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持续盈利,蛋糕不断做大,职工收入稳定增加。职工腰包鼓了、腰杆硬了,自豪感、幸福感、荣誉感油然而生,职工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在南屯煤矿中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兖矿能源与华为煤矿军团合作的综采面多摄像头全画幅视频拼接攻关项目正在紧张调试。

“全画幅视频拼接项目关键技术突破后,就打通了远控智能采掘设备关键一环,距实现‘少人、无人、安全’作业更进一步。”在兖矿能源2023年工作会上,党委书记、总经理肖耀猛描述智慧化矿山建设前景,“我们的职工就能在地面,穿西装,打领带,摁按钮采煤了。”

告别“煤黑子”,鼓起的腰包,体面的工作,中国矿工未来可期。

 

精神文明之花开遍矿山

 

“饺子来喽……”重阳节,南屯煤矿暖心志愿服务团队看望空巢老人李爱华,给她送去水饺和慰问品。“刚出锅的饺子,这是猪肉馅的、这是胡萝卜馅的。阿姨,您快趁热吃。”

李爱华老人的子女驻外开发,常年在内蒙古工作,两三个月回来一次。志愿者们就当起了“代理儿女”照顾李爱华老人。

志愿者一边测血压,一边嘱咐老人,“平时也要保持好情绪,这样才能对健康有益。我们都离得近,有事儿随时给我们打电话啊......”

兖矿能源全面实施暖心、顺心、连心“三心工程”,深化推进“普惠+特惠”爱心互助,确立大病大灾救助、弱势群体送温暖、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等“四大帮扶”重点。逐步形成“代理儿女”“爱心妈妈”“家务矿嫂”等一批志愿者服务品牌,建立了聚焦困难弱势群体、对外开发职工家庭长效帮扶机制。2022年,兖矿能源累计走访慰问职工4650户,发放慰问金、救助金360万元,营造了传承美德、互助友爱的良好风尚。

精神文明之花绽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浇灌。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日,济三煤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灯火通明,荷韵济三“红色经典讲习所”激情开讲,6名读书会会员依次诵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

“工作之余我们干什么?”“我们去哪里活动?”“谁来组织我们开展活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职工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迫切,这也成为职工关心的“焦点”。

兖矿能源聚焦职工群众切身需求,持续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下大力气建设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职工书屋、文化体育馆。

2022年,兖矿能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处,职工书屋、文体场馆30余处,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90场次,累计受众17000余人次。定期举办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和各种体育健身活动,重大节庆日组织大型文艺汇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了职工对精神文化服务的新需求。

 

和谐共生共建绿色矿山

 

济二煤矿高盐水处理项目的“出口”,连接着一座净水池,池中几条锦鲤自由自在地游动。这锦鲤可不一般,它们承担着环保检测的重要任务。

这是该矿高盐水处理项目最后一道检测关口。兖矿能源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在济宁地区率先建成投用“高效澄清+多介质过滤”工艺的高盐水处理系统。经过锦鲤检测的处理水,已经完全满足流域水排放标准。流水穿过小新河,流入洸府河人工湿地,最终汇入浩浩汤汤的南四湖。

济二煤矿矿井水地面复用系统,每日处理矿井水4000立方米。处理后,可回用于绿化、冲洗车以及井下防尘、注浆等,能为矿井每天节约用水成本1万余元。

兖矿能源先后投入十几亿资金,开展矿井高盐水治理,省内9对矿井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同时,兖矿能源还对塌陷区水体进行治理。

在邹城市太平镇国家公园湿地,30多个塌陷坑塘面上飘着一串串浮球,浮球下面藏着兖矿能源污水治理的秘密武器。

按照“生态化治水、产业化发展”思路,兖矿能源与浙江清湖集团共同投资3000万元成立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公司,发展“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产业。

“这是珍珠蚌自动化养殖池,里边养着109万个珍珠蚌。”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靶向珍珠养殖”的生态治理模式。“河蚌是一台‘活体纯净水制造机’,喝的是脏水,吐的却是净水。每只河蚌一天能滤水50升,百万只蚌每天净水就是个可观数字。”

他们利用微生物技术,在塌陷水域中培养藻类,将黑臭水转换成珍珠蚌喜欢吃的有机营养。通过精准化靶向投喂、自动化悬浮养殖、鱼虾贝循环捕放技术,持续发挥珍珠蚌滤水功能和生态链自净作用。两个月左右可以将劣V类水净化到III类以上并长期保持,最终实现塌陷水域的水质净化。

“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治理塌陷区水体,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治理模式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兖矿能源瞄准企业与环境“冲突点”,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实施煤炭洁净燃烧、煤矸石井下充填、分布式光伏、余热回收再利用等技术、措施,促使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了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步向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