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2023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委员对新能源发展的建议如沐春风,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6-12.jpg


6-2 1 2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jpg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

 6-3 1 3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jpg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6-4 1 4 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jpg

●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

6-5 1 5 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jpg 

●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

 6-6 1 6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jpg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

6-7 1 7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jpg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

6-8 1 8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pg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

6-9 1 9 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jpg 

●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

 6-10 1 10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jpg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6-11 1 11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jpg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

 

 魏晓健 陈长佼  本报记者 彭慧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各界的人大代表们和政协委员们关于光伏等新能源的建议和提案如沐春风,引发新能源人的广泛关注。

海南省政协主席、致公党海南省委会主委侯茂丰:支持海南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产业  

建议支持海南利用海上风电的广阔市场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作用,使海南成为全国风电装备原辅料进口最便利、最快捷的地方,形成全国风电装备生产、销售的聚散地,建立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生产示范基地。支持海南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国际海上风电装备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并在科研立项、智能制造、首台套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海南风电装备面向东南亚实现“装备出海”“技术出海”。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允许硅能源产业自建光伏、风能电站

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

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通过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进一步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方面,建议在风光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倡导先进技术占据一定比例,留存10%的空间作为创新技术竞争配置要求,通过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建议风光基地项目进行混改,优化商业模式,通过1+N模式,明确民营企业的参与比例,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风光基地竞选,激活市场活力。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加大光伏产业海外投资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光伏产业海外投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组团出海”;完善“贸易救济”机制,保障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合法权益;搭建光伏企业全球化运营的信息化平台。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潜力

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潜力。对于城乡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在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方面开展专项工作,为绿色建筑清洁采暖打开突破口。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关于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建议国家储能平台数据分级分类面向电池企业有序开放。

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进一步规范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建议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管理,有效地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并对于规范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关于大力支持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要建立系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碳减排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从原材料到报废回收全产业链碳足迹管理办法。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鼓励电池回销一体化体系建设;加强回销一体化企业资质审核;加强动力电池溯源平台管理;加强回销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广,推动重点技术规模化应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储能快速发展

立足国家端,加快完善政策体系。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立足产业端,加快推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与创新链。建议围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不同环节,支持培育一批新型储能“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水平协同发展。

立足市场端,加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建议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探索新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外送、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等应用场景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美的集团CFO钟铮:《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立新型储能共享传统抽水蓄能容量电费机制;建议给予必要的政策补贴,并建立储能碳积分制度;出台金融支持和财税减免政策;激励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解决共性技术难题;统筹锂资源开发,稳定市场价格。

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大力发展先进储能材料产业

加大储能材料产业链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储能安全标准管理体系持续降低储能材料行业用电成本,建立健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支持储能材料龙头企业联合国家电网共建储能电站,提升“削峰填谷”等需求侧灵活调节能力;加快储能市场化发展步伐,确保储能投资运营收益。

建设国家级储能材料研发中心和技术联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教融合抢占储能技术制高点,以科技引领推动储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同时,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要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明确储能市场定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阮前途: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建议加强协同联动,形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合力;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鼓励各省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项目纳入各省政府重点项目,并通过专班推进、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属地资源协调和重点项目实施。

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步投产

要立足电力保供和促进能源转型,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清洁电力引入力度,持续提升跨省跨区的能源互济能力;要科学布局新能源发展,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确保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关于支持自主新能源汽车参与全球竞争的提案》

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出口认证难、物流难等问题给予政策技术性指导,助力车企开拓海外市场;协调解决出口运输运费高、运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铁运降本,补贴运价,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广州南沙港、宁波港等其他港口运输通道。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关于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的提案》

新能源皮卡优先解禁路权:即城市中与乘用车同路权,不限行;不受限牌政策影响;高速道路最高车速解禁至120公里/小时。

将新能源皮卡纳入“双积分”范畴,并轨管理,积极鼓励企业升级转型。

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建议加强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全国统一的充电监控平台,集成接入各类充电设施和新能源企业运营平台数据,为充电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提供支撑;同时引导企业合作,实现各类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用户充电体验。推广科学高效的充换电模式;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

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加快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推广、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

建议加快全国换电模式推广的整体布局,研究出台各类对换电模式支持的扶持政策,以及支持、鼓励、奖励汽车企业推出换电车型、加大车电分离的政策,在取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后,针对换电车型免征电池部分的购置税。

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持续补贴、直接将优惠补贴给消费者,并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时,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并加快推动二手车市场走向成熟,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汽车循环流通。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加快自动驾驶应用落地体系化保障

建议针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加速发展和落地这一趋势,推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相关立法工作;探索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产品体系;推动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图审核流程。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加快制定ESG信披标准建议

建议加快制定ESG信披标准。同时建议将锂、钴、镍列为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通过与国际,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推动资源所在国将上述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开发项目。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关于在海南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议案》

建议从三方面在海南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海南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参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

由政府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在海南东、西、南、北、中率先建成五个大型“绿色能源中心”,集谷电绿电充电换电、谷电绿电制氢加氢、谷电绿电储能储氢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体,每座“绿色能源中心”占地约200亩,可满足1万台新能源汽车需求,以环岛旅游公路驿站为依托,在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

建议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试,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覆盖城市群的低碳、清洁交通体系,用规模化带动高质量、低成本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建议将氢内燃机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氢内燃机产业化推广

应推动针对氢喷射、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通过对基础研究的鼓励和支持,推动氢内燃机技术进步,达到核心技术国际领先,实现产业链关键技术安全可控。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应加强制氢、储氢、运氢产业链的成熟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氢能整体利用规模,支撑“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达成。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明确氢气为能源属性

建议将武汉市牵头的城市群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发挥武汉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探索作用,为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作出湖北贡献。

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大力发展锂电池回收技术

绿电发展、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以及矿权交易的法律保障。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国内外应同步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国内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加快国内高品质锂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国外方面,鼓励和引导国内矿产资源企业、整车企业和电池电芯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海外锂矿等矿产资源战略布局与开发。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新能源锂电池产业有序高质量发展

建议“资源统筹一盘棋”。强化国家对核心矿产资源尤其是锂资源的整体调控与管理。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并主导国内锂资源的开发。

“有序竞争一盘棋”。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利用市场优势地位不正当竞争、利用无创新性专利恶意诉讼等引发的行业内卷及过度消耗行为。

“海外市场拓展一盘棋”。建议相关部门引导或搭建行业共有技术平台,鼓励支持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建厂。

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策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制定电池回收路线,建立高效电池回收体系;推进动力电池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加快电池产品绿色低碳转型。组织制定行业能耗、污染、碳排放标准,支持企业加强新材料、新工艺、高效装备等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