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锦
编者按 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对2023年中央企业的工作提出了八大任务。以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以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主题,发挥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勇挑大梁的作用,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如何理解中央企业2023年发展定位?怎样理解中央企业新的一年重大任务?未来国资国企改革将如何继续推进?著名国资国企专家、浙大城市学院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李锦对此进行回答。
为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超好步
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2023年的中央负责人会议,决定新的一年中央企业的发展方向。今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主题,是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尤其是新任国资委党委书记不到10天,这个会议将传递新一届党委的思路,里面的6个着力是工作重心。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么在这一主题下开好局起好步,是一个基本定位。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个发展。这次会议主题,是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在大局下行动。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是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2012年底的31.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75.6万亿元,连续跨越了40万亿、50万亿、60万亿、70万亿四个大关,年均增长10.3%。中央企业营业收入从22.3万亿元增长至36.3万亿元,年均增长5.5%。中央企业202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显然,中央企业在稳定经济社会大局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无以替代。
2023年,中央企业发展是双重坐标,自身要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推动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要勇挑大梁,做出新的贡献,两者是一致的。会议提出“现代新国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都是值得关注的。
中央企业质量标准有新的要求
会议指出,2022年国资央企的工作成效,是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国资央企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充分表明,做好国资央企工作,必须确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明的方向,牢记“国之大者”,将国资央企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来谋划推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国资委进一步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这个质量标准变化,体现以心中有数保持战略清醒,以心中有底坚定战略自信,以心中有责强化战略主动,尤其值得关注。
会议明确,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构建起以“两利四率”(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体系,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加速推动中央企业从过去偏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努力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现在出现三个变化,一个会议强调“一增”,就是不单纯强调中央企业纯利润率,而是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一个是控负债变成稳负债,不是单纯强调减负债,适当负债是发展的需要;一个是增加了营业现金比率这个新指标 营业现金比率是指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现金流对企业的重要性,相当于人的血液,没有现金流企业就无法运行和周转。在某种程度上,现金流比利润还要重要。
会议强调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提振发展信心,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市场研判,努力扩收增利,强化精益管理,提升质量效益。质量上的这几个变化意味着高质量在新时期有新的要求,是国资委为提振发展信心,强化精益管理的重大措施,体现在困难时期服务“国之大者”,以心中有责强化战略主动,勇挑大梁。下一步,还会量化任务分解的。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与八项任务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二十大对国有企业的明确要求。对于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出对标提升、分类施策、重在行动,这可以理解为12字方针。下一步将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要求,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指标,进一步加强与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的全面对标,分行业加快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世界一流企业评价体系,做好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有效衔接,引导加快补齐短板,提升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能力。国资委以示范创建为牵引,遴选航天科技、中国宝武等11家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央企业,深入实施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引领提升全球竞争力。以管理提升为抓手,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聚焦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等八个重点管理领域,大力推行精益管理举措,选树推广310个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标杆模式,形成比学赶超态势。事实上,一批企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央企业从2012年的43家增长到2022年的47家,发电、航运、船舶等行业中央企业主要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电网、通信等行业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航天、深海、能源、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涌现一批世界级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一批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进入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的中央企业从2012年的13家增长到2022年的21家,打造了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名片,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估计2023年“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口号将会在央企各个层次响起,成为国企普遍采用的标题,并且进入踏踏实实加快的阶段。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连续三年都提出了八大任务。今年的八大任务有一些新提法、新理念与新要求。在中央企业2023年八项任务中,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标题中多有体现因果关系的句式,实质上是八大关系。1、高质量发展与提质增效稳增长的关系;2、新征程奋斗与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关系;3、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的关系。4、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与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的关系;5、着眼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关系;6,统筹发展和安全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系;7、坚决服务“国之大者”,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系;8,增强国资监管效能与大力增强国资监管协同效应的关系。这八个方面都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显得逻辑关系清晰,有抓手,有标准,每一个部分都形成相对完整的闭环体系。2023年的八项任务,从逻辑关系上更为紧密,体现科学性、系统性、严密性的特征。尽管国资委新领导到位不久,但是从讲话中使人可以感受这种逻辑思维特征。
中央企业核心功能,
是新的改革提法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中,最长的一段是改革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展示2023年国资国企改革的趋势。报告中强调改革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从表面上分析,乘势而上,是对三年行动的衔接;新一轮国企改革,不同于以往;提升,是一个定义,前一阶段有个说法叫专项行动,现在叫提升行动,显然出发点是不同的;改革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是打造现代新国企。现代新国企,“新”在哪里,会提出来的;治理内容,是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改革的追求,是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
中央企业核心功能,是一个新的提法。从已经公布的消息,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形成成熟的思路,有很多很多新话要说的。笔者认为,按照二十大报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国企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中央企业核心功能的提法,是一个落实,这不仅对每一家中央企业,而是整个中央企业的核心功能。
中央企业的核心功能提法,意义重大。现在的国企是四大功能,也就是核心安全、行业引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国企的功能是变化了,多数人不太在意后面两条。国有企业不能光顾自己赚钱,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国家责任,都要讲。国资国企承担着生产公共产品、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国家技术创新等重要职责,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引领经济发展、带动其他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和突击队。加快国资国企改革,要贯穿与国企功能定位一脉相承的逻辑,在改革的方向、制度、规律、标准和领导等方面继承和发展。当然,中央企业分别承担核心安全、行业引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功能,是不是要分类,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包括各级城投公司,其核心功能是不一样的。
显然,中央企业的分类改革是整个国资国企改革的基础与前提,怎么围绕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进行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层分类进行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与专业化重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分层分类优化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依据分类健全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在改革内容上,依据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差异化监管从而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分类是改革的一块硬骨头,牵一发而动全身。理应成为攻坚克难的重点。
会议强调着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强化鲜明的用人导向,加强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企业领导人员敢为、企业敢干、员工敢首创蔚然成风。这是党的建设也是改革内容。在2023年,弘扬企业家精神,将是一个改革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