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鹞 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受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邀请,参加“inclusive blockchain,finance,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9”国际会议并做“区块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演讲
■ 耿嘉晨
目前,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快速融合,推动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刺激经济质量与效率变革和动力双重变革。在数字经济领域岁序新更之际,我国的经济专家赵鹞数十年如一日的为推动数字平台经济实现高质量规范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福祉焚膏继晷地砥砺深耕,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精析数字经济、
平台经济相伴而生
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在当年GDP中占比为39.8%,较2020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为37.18万亿元,分别较2020年同比增长11.9%和17.2%,与过去十几年产业数字化规模增速更快的趋势基本一致,体现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快速融合。虽然近两年来整体发展速度趋稳,但自2021年年中以来,数字经济指数在经历回调后再次回升。
赵鹞提到,“数字平台可以分为广义数字平台和狭义数字平台。”通过对于数字平台的详细梳理,赵鹞提出了“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可以不再针对某个或某类机构的监管,而是功能监管、行为监管,通过形成穿透式监管,来促进更大范围的市场公平竞争”的忠告。
面对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平台,赵鹞对于其核心商业特征、定价策略和市场力量使数字经济下平台的竞争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经济主体的特点,竞争更剧烈,手段更隐蔽的本质非常清晰。针对平台之间“赢者通吃”,已成为平台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现象和新特征,数字平台如果不能成为赢家,很可能被对手“吃掉”,即便居于行业第二、第三都可能持续面临生存压力的现实因素,区赵鹞明确指出:“对一国而言,一些数字平台以明显低于真实成本的方式‘烧钱’抢占市场,与背后的投资人密不可分。因此,投资者需要认真反思所涉及的公平竞争问题和肩负的责任。”
数币交易延伸加密资产,
机遇丛生中精准阻击风险
作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大通于2019年2月宣布将发行加密数字货币摩根币(JPM Coin),此举被外界认为是摩根大通正式进入区块链界的标志。赵鹞结合摩根大通发行“摩根币”这一热点事件,从货币经济学视角剖析加密数字货币,解读摩根大通发行摩根币带来的影响以及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何在。
赵鹞对于国际经济形势定位精准,能够精准分析得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金融机构发行代币都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现象,究其根本都在于其支付系统的效率低下。”赵鹞见微知著地从加密资产的历史拨茧抽丝,由于其首先出现在美国,并且它是以美元定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之所以警惕比特币,警惕各种稳定币,因为它是以美元定价,它是服务于美国的,而且金融市场它有一个非线性的特征,就是风险是不可预计的。当风险来临时,可能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因此,中央银行、外汇管理局等监督管理机构严格监管加密资产交易,既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也是为了捍卫人民财产。一番贯穿始终、深入浅出的精析将数字货币的风险与国家政策有的放矢地向大众表明。
区块链深入面面观,
直击领域核心痛点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人士于区块链这一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业内看法不一。赵鹞尖锐指出:“虽然很多企业对外宣称在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根本上来看,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这些领域根本的痛点,现在的使用处于‘拿着锤子找钉子’的状态,市场本身还没有这样的需求,问题在于基础理论环节,这不是市场企业承担的事。”寥寥数语便将国内区块链市场的尴尬处境与核心痛点精准剖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鹞不仅只是单方面指出区块链应用的核心痛点,而且针对不管是纵向上来看,从十年前区块链技术出现到今天,还是横向上来看,目前市场上相关企业掌握的区块链技术,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差异的问题,提出“区块链应用需要解决的是基础理论上的问题,这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牵头承担的任务”,简明扼要地从宏观角度为区块链日后的发展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