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超
提到万华镜,也就是万花筒,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它是伴随我们童年的一个标志性礼物和打开七彩世界大门的启蒙钥匙。万花筒最早是由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于1816年发明,作为新奇玩具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材料科技的进步,日本的一些手工爱好者开始尝试制作更为多元和精美的万华镜艺术品,一时间诞生了一大批专职的万华镜艺术家,如山见浩司、大熊进一、荒木路、中里保子、羽茂泉、清野一郎等等。如今,万华镜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弓华顺先生在2000年初从事企业形象礼品行业,服务过100+大型企业,加上多年来自己对国外艺术品、礼品的探索研究,成功打造了自己的万华镜帝国,创建了北京万华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行业屈指可数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万华镜专家。他说:“传统的万花筒在中国早有流行,但是后来随着更多新鲜有趣玩具的出现,万花筒慢慢失去了光环。但是这次我发现的万华镜已经产生了脱胎换骨的表现,现今世界流行的万华镜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品,它所展现的美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考虑到青花瓷、剪纸、中国书法、景泰蓝、琉璃、艺术玻璃等传统中国特色的非遗元素都可以一一通过万花筒进行再创造和活态传承,弓华顺先生对万花筒在中国的前景越来越充满信心。实地走访了制造基地东莞、深圳、汕头、潮州、泉州、德化、厦门、广州、淄博、景德镇、唐山、平遥等地,考察了金属、珐琅、硅胶、陶瓷、亚克力、搪胶、塑胶、玻璃、琉璃、螺钿等加工制作工艺,和各企业主、艺术家、设计师探讨了各种材质制作万花筒的难点和可能性。这为他将来进行万花筒创作,设计策划万花筒装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弓华顺先生带领团队着手在中国设计、生产、开发一系列的艺术万花筒DIY套装,制作简单的、启蒙小学生的、可以DIY的、简单易上手的DIY套装。对传统三棱镜式万花筒进行了精细的分类,先后开发出顶角30°,顶角45°,顶掉60°,顶角90°,以及梯形直角三棱镜等万花筒DIY套装,让初学者可以通过DIY配件进行手工制作,在光学知识启蒙的过程中对艺术审美有初步的认识。自此,艺术万花筒走入社区,走入小学校,开启了万花筒在中国的传播之路,同时还与多所学校、博物馆、科技馆建立了合作,受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强烈好评!
除了儿童的科学和艺术启蒙的简单万花筒,成人解压DIY万华镜玩具也是他们开发的一个方向,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多套万华镜成人玩具套装,有木质手把件,有木质万华镜套装,有皮具万华镜套装,还有立体的隧道万华镜,多面体的空间万华镜DIY套装。小小玩具,大大惊奇,成人何尝不是个孩子呢?如果你是一个手工艺爱好者,那么镜面切割,金属焊接,灯工玻璃丝制作,亚克力外壳粘接,一系列的手工最终会让你收获艺术的结晶。
作为专业的万花筒研究者,弓华顺先生翻译了很多世界前沿的万华镜书籍,与先行者对话,触摸时代脉搏。作为一个小众艺术,世界万花筒协会也在全球发展会员,弓华顺先生努力将世界的万华镜艺术介绍到中国,同时也努力让中国的艺术家参与其中,未来,期待有更多的艺术文化交流。
艺术是表达,艺术是心灵的需要,也是心灵的抚慰。万华镜从一个小小玩具发展为艺术品,也是国外艺术家不断探索的产物,艺术万华镜概念进入中国,也吸引中国的艺术家参与其中,弓华顺先生团队先后制作了十多款大型的万华镜艺术品,有大型的老式相机造型万华镜,有结构巧妙的全铝艺术造型摆件万华镜,有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梁祝万华镜,有融合现代与复古的蝴蝶万华镜,一件件的艺术品,是一种艺术向往,是表达,期望这些产品终将在世界艺术万华镜舞台出彩。
世界需要中国,国外很多的品牌商找到中国,希望在中国可以设计、制作专属的万华镜艺术品、万华镜礼品,弓华顺先生的北京万华镜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发展万华镜事业的“智造”,以创新理念推广万华镜,将他们对于万华镜的独特理解,对于工艺“智造”的精确性和艺术性的双重要求,贯穿于产品表达,先后为PONTE VECCHIO、保时捷(Porsche)、博柏利Burberry、百丽,周生生等品牌制作了美轮美奂的万华镜艺术品和万华镜礼品。
未来,弓华顺先生团队致力于将艺术万华镜的世界表达,通过严密的中国供应链,也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向世界展示万华镜的美。艺术家发现的美,艺术家创造的美,通过工业表达,通过商业化运作,最终走入大众。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展会看到我们的产品,透过小小的万华镜观察口看到美轮美奂的万华镜图案,每个人的第一句话几乎全是‘哇,好漂亮啊’,你就知道了我们做这个工作的意义。”弓华顺先生如是说,“因为美,是一种力量,直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