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间,他在千余次的测绘中,带领测量团队从湖海到山川、从荒芜到繁华,先后参与了唐山渤海钢铁搬迁工程控制测量、国丰钢厂80万吨吊车梁测量、吉林通钢项目等数十个重点工程,破解二十多项测量难题,几乎零误差的准确率让他成为业界口中的“大拿”。他就是陈中强,现任中国二十二冶一公司沈阳铁西区城市更新一期EPC总承包项目常务副经理。
栉风沐雨 守测量匠心
“测量”在陈中强看来,就是要无条件地做到“人器合一”。“身处的作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对测量结果产生丝毫影响,这是测量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陈中强这么传授徒弟经验,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的测量经历,就是在唐山黑沿子渤海钢铁集团项目,现场实操的艰苦条件和复杂恶劣环境,远远超出预期。”这项工程是在原有的盐池、虾池上回填后建厂,到处是滩涂、遍地是淤泥。前期的测量定位,就是要背着笨重的仪器在腐臭的淤泥中穿梭。
因施工地点位于海边,GPS信号极弱,陈中强背着沉重的仪器,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着接收信号地点,调整、测量、等待、读数、调试……陈中强更加懂得测量中“快”的意义,淤泥中刺骨的凉尚且能够忍耐,关键是脚不听使唤地往下陷,冬天的虾池会结一层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陈中强的裤子划烂过,整个人也摔趴在泥里过,十几天就能走坏一双鞋,但他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精益求精 塑行业标杆
陈中强在测量中强调“快、准、稳”,他努力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多次攻克各种电子设备的数据格式转换、输入及输出的难题。尤其在国家二类竞赛决赛中,他在进行水准、导线内业数据计算时,利用卡西欧5800型计算器,编辑了与其他参赛队伍相比具有输入数据少、操作方式简便、计算成果全面、呈现形式新颖等特点的导线网、水准网计算程序,成功帮助团队取得了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他趁热打铁,将此项技术应用项目的施工测量中,有效解决了外业计算时间长、内业数据处理繁琐的难题,使施工程序衔接紧凑,为企业降本增效起到了关键作用。
测量天地经纬,绘就锦绣山河。陈中强是建设中把艰辛凝练成诗、用荆棘编织成册的“先行者”,他穿山越河、丈量天地,为跨山架桥、建馆造楼披荆斩棘,成为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付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