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吉青 马琳
新疆疫情,给正在实施的顺北6号带中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带来极大挑战。承担项目施工的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华北分公司SGC2113队发扬红军将士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精神,坚定信心,奋力抗疫,吹响复工复产号角,誓要打赢复工复产“抗疫”战。
快速组织入场 抢占施工先机
8月中旬,新疆疫情形势出现了短暂的好转期,SGC2113队充分研判,跟踪当地疫情形势及政策,提前谋划,闻令而动,抢占有利资源和先机,组织人员、设备、物资快速入场,保证项目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该项目仅用15天时间完成了满足2000余人的营地基础建设,完成了民爆库建设并通过当地公安部门验收,完成了机械设备大规模进场工作。利用一周时间,集结员工400余人,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方式完成了全员岗前培训,并迅速进行营地标准化建设、推路和测量工作。
为保障采集设备满足施工需要,该队组织50余名职工进驻顺北42井东项目采集设备检修营地,奋战30个日夜,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抢修设备,于9月底超额完成16028串检波器的维修工作,完成现场采集链45600道、检波器88000串采集设备的交接,为项目正常运行提供了设备保障。
多措并举 保障物资供应
随着疫情防控升级,当地政府在工区周边各个交通要道都设了卡,进入工区的两条重要通道也都被封锁,项目的物资运输极其困难。为此,项目经理赵宏杰多次强调要尽快打通运输通道,保障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及时运抵工地。
该队多次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后,地方疫情防控办公室坚持要求生活补给车不能进入城区。该项目只能采取两车在卡点对倒的办法,把生活物资及时运抵工区,保障营区生活补给。对外围等长途运输车辆,实行提前报备,办理通行证,点对点“接力式”运输,保障车辆顺利通过卡子,抵达工地。
“外围物资入场艰难,想要进入工区不仅要通过层层审批,还需要通过层层关卡消杀,再由沙雅县防疫物流消杀分流点转运,才能保障物资的正常入场。”设备副经理张亚北介绍道。
截止到目前,项目生产生活物资入场共计5148吨,53000道采集站、15万串检波器已全部到位,采集设备到位率100%。
众志成城 齐心协力保生产
“这里没有队干部,没有班组长,只有岗位和需求,干部员工都要奋战在一线,齐心协力保生产。”项目经理赵宏杰号召SGC2113队管理人员。
放线人员不足,就组织队干部、班组长和职工40余人到野外放线,全力保障大排列铺设,10余天,累计放线2000余道。打井施工中,因钻工不足,生产副队长高斌、钻机班班长、设备管理员和修理班长等一个个身先士卒,扛起钻杆当钻工,全力保障打井有序推进。该队还开展党员先锋队、青年攻关组、职工突击队等生产自救活动,保证生产按计划运行。
在签约油料供应商无油可供的情况下,项目部通过多方协调,紧急调油198吨,使生产持续稳定运行。民爆物品入场难,经过项目部反复与油区办沟通申请,最终由沙雅县委相关领导亲自安排,警车带路,保障了前期试验所需民爆物品入库,确保了试验按计划进行。
截至日前,该项目测量已完成了总工作量的67%;推路完成总工作量的37%;放线大排列完成率64%,占总工作量的13%;表层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放炮间隔及激发因素验证试验资料采集全部完成,各工序工作有序推进。
盘活现有资源 深挖潜提效益
“不要抱怨外部环境,要理清思路,提前谋划,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是疫情影响当下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经理赵宏杰说。
该项目经过不断推演,完善了施工计划,对人力和设备资源进行持续优化,多层面梳理,做到了每一个人、每一辆车都无可替代,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聚焦盘活现有人员,加强转岗培训和练兵,完成了96人转岗调岗培训,参与钻井、放线和试生产工作;优化工序组织模式,停待后勤组、推土机等班组富余人员和设备,充分发挥职工作用,提高岗位替代率;合理组织,开展实质性“饱和”生产,加强工作量及效率考核,提高岗位效能值,从而盘活现有资源。
疫情还在持续,项目施工异常艰难,但顺北6号带项目全体员工凝心聚力、系统谋划、科学组织、攻坚克难,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紧咬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提高生产效益。同步做好疫情解封后,能确保人员和设备快速启动,项目快速生产,实现高效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