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艳
“我们改造的报警器感温元件体积很小,简便实用,成本低,技术成熟,在司机室安装防火报警装置,有利于提醒乘务员电器柜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火灾事故发生。”在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展示会上,淮北矿业工匠丁丁这样介绍QC小组创新成果。
铁运处以QC活动小组为依托,引导职工围绕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方面动脑筋、想办法,决心让点子在实践中萌发,方案在生产中优化,发明在成效中检验,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破解制约安全运输难题。
“金点子”解决“大难题”
QC活动小组成员关键要在观念上转变、思想上革新。
当车号识别系统出现故障或者硬件需要重启时,维修人员到达现场需要很长时间,耽误故障处理。设备故障大都是出现软件假死和硬件重启,不是大毛病,但是耗时耗力。能否实现设备软硬件远程启动,以此解决这一难题?临涣电务段精益求精QC小组成员经过讨论调研,萌发了金点子。
他们在站内机房配电箱内加装电源控制开关,沟通厂家提供远程控制软件,实现设备远程软硬件启动;使用与机车车辆同型号的移动便携式电子标签模拟车辆通过车号识别区,利用电子标签快速确认故障完成情况;配备先进的光纤熔接机接续、对光纤进行多路备用;采取四机合一,软硬件双主备配置,集中控制维护等系列措施,完成了将车号识别系统设备的故障处理时间由30分钟/次减少至10分钟/次以内,提高了车站的作业时间和编解效率,增加了铁路的运输能力。
“小改进”加上“双保险”
发明无大小,能用就是宝。
增压器故障,废汽总管、支管发红,燃油机油管裂漏作用不良,机车各类帆布罩等都容易引发机车火灾事故,QC活动小组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10条防范对策。在此基础上,他们在燃油精滤器上方加装了“防火罩”,防止燃油管路漏泄遇高温引发火灾事故;又发明了防火报警装置安装在司机室,相当于给机车上了“双保险”。
“下一步打算和中国矿大合作攻关《矿区铁路机车安全运行的智能监控火灾报警系统》,智能监控机车运行中的温度、湿度、烟雾及特殊气体等参数,可实现实时显示数据变化。通过语音或响铃等报警方式提示机车乘务员注意机车室内参数的异常变化,以便及时处理火灾险情。”丁丁表示。
“小发明”带来“大效益”
2018年,临涣机辆段自主研发了K车风控自卸装置,实现了620辆自备K车卸车自动化,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人力。但是,通过4年的运用检验,此装置从管系、阀系、传动系、执行系已达使用周期上限,故障频发。
该段QC小组系统制定了《K车风控自卸装置使用说明》《K车风控自卸装置检修作业标准》《K车风控自卸装置安全操作流程》等自检自修技术标准,在车间进行全面推广应用,职工能安全操作。同时,自主研制了 K车双向作用风缸地面检修试验装置,直接解决了受车上作业空间受限影响带来的操作不便等问题,减少了职工劳动作业强度,极大提高了作业功效。
“620辆K车风控自卸装置,我们实现了自主维修,一年可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大约120万元。”临涣机辆段副段长王洪强说。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QC活动小组成果,都是职工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工匠精神演绎出的大智慧。QC活动小组,不仅有效提高了运输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而且为推动矿区铁路技术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