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面朝大海: 在棋子湾谋局民企创新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QQ图片20221027130514.jpg

郭占恒,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正厅级副主任,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兼职教授。曾在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20余年,在5任省委书记领导下,参加了这一时期的省党代会、省委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专题经济工作会议的准备工作,参加了“八八战略”的调查研究、决策部署和推动工作,参加了省委五年规划建议研究制定和浙江发展道路经验的总结工作,参加了省委一些重大战略部署的研究、决策和实施工作。


■ 华东周刊特约撰稿人  郭占恒/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20221013日,应杭商传媒董事长马晓才的邀请,我专程赶赴海南昌江棋子湾,参加《杭州湾会客厅》第38期有关疫情影响下,民企如何创新发展的节目录制。

参会的40多个企业家,既有久经沙场、饱经沧桑的老浙商,也有尚在创业初期、正在奋起的后起之秀;既有身价千亿的大咖,也有不舍小目标的新锐;既有谈吐风趣、多才多艺的靓男,也有颜值出挑、能歌善舞的倩女。大家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找一个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静下心来听听涛声,听听彼此的心灵碰撞,为的是谋局疫情影响下,民企如何创新发展。

棋子湾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部。相传,从前有两位仙人降临棋子湾,一边享受海景一边下棋,从清晨战到中午,从中午杀到傍晚。当地渔民看到了,拿来鲜鱼、酒肉和茶水为仙人消饥解渴。两仙边吃边杀,棋罢,待要重谢渔民,已不见他们的踪影。为感谢渔民的好心肠,两仙把棋子撒到海里,抵挡风浪,造福黎民,从此棋子湾内海水清湛,奇石秀岩层叠至岸,风平浪静,鱼虾丰盛。“棋子湾”也由此得名。

棋子湾开元度假村坐落于拥有“海南十大美海湾”盛誉的棋子湾畔,五星级配套设施,五星级服务水准,尽享一片原生海湾。在这里录制节目,体验杭州老市长苏东坡在流放儋州时写下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感悟,让棋子湾的涛声与杭州湾的涛声同频共振,也算是一处绝佳之地吧。

1014日上午10时,节目录制准时开始。

节目录制由杭州电视台当家花旦张宛诗主持。先由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视频致辞。陈妙林因突发原因不能到现场,作为东道主,他热情欢迎和祝愿活动圆满举办,并祝愿各位企业家度过美好的海南之旅。

接着,分享嘉宾们围绕深耕、提升、转型三个关键词,展开热烈讨论。

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省健康产业联合会理事长吕建明,介绍了通策医疗尤其是口腔医院创立独特的体制机制,与公立医院和大学合作,广纳人才的故事。

金田阳光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金位海,介绍了30年来在全国布局建设专业市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故事。

滨和环境建设集团董事长、2021年度十大风云杭商汤利忠,介绍了为杭州G20峰会场馆灯光设计和城市保洁的故事。

这些精彩故事的背后,是辛勤耕耘、酸甜苦辣,也是顽强拼搏、高光闪闪。活动的高潮是企业就如何磨练内功、吸引用好人才的话题,展开了台上台下的互动。

我作为特邀评论员,着重从宏观方面和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采访实录如下:

主持人:郭主任,您在2020年就曾对如何推动后疫情经济发展,提出过思考和建议。当时您说,相信我们的企业家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行动力,能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您看来,疫情虽然考验了我们,但是不是也给企业家们带来了更多思考?

郭占恒:谢谢主持人提起这篇文章。我在20203月就提出,这次百年疫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至于如何推动后疫情经济发展,是继续走老路,还是借机闯新路,需要认真研究。当时我还提出,如果全球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难说进入后疫情;要密切关注疫情引发的经济动荡甚至经济危机;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如适时取消住房、汽车等的行政限购,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费和贷款贴息;要密切关注未来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企业洗牌等。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还有益的。

至于给我们企业家带来的思考,我认为主要还是如何认识今天的世界和今天的形势。要观大势,做实事。对观大势,我有三点基本认识:

第一,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正在陷入通货膨胀高企与经济萎缩的“滞涨”局面,未来几年也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百年疫情反反复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何时结束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的研判;百年变局深度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打压越来越毫无底线,经济全球化出现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气候危机愈演愈烈,已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发展;俄乌冲突越打越大甚至陷入死结,负面扩散效应也越来越大。加上通货膨胀、汇率升值等,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但危中有机,危机会倒逼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倒逼企业通过创新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第二,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超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大困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种压力”越发突出,但发展韧性和回旋余地还很大,完全可以实现合理的经济增长。主要理由是我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进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形成的雄厚物质基础;有14亿人口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其中有超过4亿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市场,还有近1亿人口摆脱贫困后形成的巨大消费潜力;有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根据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前进了23位,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比如说,这些年,数字经济、卫星产业、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线上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就实现了快速发展;农村种养植业实现了良种化、机械化甚至自动化;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发展不仅看GDP,还要看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看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三,浙江经济继续保持强大生机和活力。在中央和省委多项政策叠加的支持下,在企业家们的顽强拼搏下,浙江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数据看,到去年底,全省在册市场主体突破900万户,千人企业数量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在今年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有107家企业入围,比去年增加了11家;入围企业营收总额7.9万亿元,较上一年增加了1.6万亿元,成为上榜企业数量和总营收的“双料冠军”。这说明,浙江民营企业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至于如何做实事,在座的企业家都是行家里手。相信企业家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行动力,会根据宏观形势作出自己的判断。总的来说,还是借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过的一句话是,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

主持人:郭主任,多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民营企业“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了帮助民企在自己的领域站稳脚跟,当前政府部门正在往哪些方向努力?

郭占恒: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2019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涉及优化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鼓励民企改革创新等多方面。从各省市看,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占比越来越高,创造的经济总量、税收、投资、就业、进出口等大多占五六七八九,这说明整个政策环境有利于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是浙江最靓丽的金名片,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200423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的全省新年第一个大会就是民营经济大会,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的要求,其中第一个要求就是“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今年,省委17日召开的新年第一个大会还是民营经济大会,许多民营企业家都参加了会议。会上,省委提出要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努力实现创新能力更强、应变能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绿色低碳更优、开放层次更高、治理效能更高,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从当前的政策发力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拿出“真金白银”减轻企业负担。中央在前几年大幅度减税让利基础上,今年再安排2.5万亿元,浙江安排3000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二是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落实各项惠企助企政策,包括推出5+4”的稳进提质政策,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让市场主体更好地活跃起来、壮大起来。

三是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根本上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四是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主持人:郭主任,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最难的或许就是要跨出自己的舒适圈,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在您看来,我们的民营企业在当下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磨练内力?

郭占恒:从哲学上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从实力上讲,打铁还需本身硬。市场如战场,都是拼杀出来的。形势好也有差企业,形势不好也有好企业,每个企业都是在逆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的。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催生了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和阿里巴巴等新企业。这几年防控“新冠”疫情,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又催生了更多的数字化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所以,企业家要顺应市场大环境,创造企业小环境,守好老底子,创造新业态。

首先还是修心养性。要把内心铸造得很强大。而修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强大的事业心,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振兴、民族复兴、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无私无畏,敢于拼搏,善于拼搏。

其次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不竭动力。浙江过去的“四千精神”“三板精神”,实际上就是创新精神。创新多种多样,既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既包括无中生有、人无我有的创新,也包括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创新;既包括顺风顺水发展的创新,也包括背水一战、绝地逢生的创新。总之,创新有常,而怎么创新则无常。

第三是构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企业文化。人才是根本,文化是灵魂。三国时期的刘备,“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但他结义关羽、张飞,重用赵子龙,“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最后赢得三分天下。圣奥集团董事长倪良正有一句名言,许多东西我不懂,但我会用懂的人。其实华为的任正非也不懂技术,但他能聚集成千上万的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所以,企业苦练内功,最根本的还是构建企业文化,聚集志同道合、一起奋斗的人才。

主持人:郭主任,要推动提升企业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人。

现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办公越来越多,这也是企业工作模式的一次时代性的集体转型。随之而来,也有很多员工管理、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您觉得企业要想在当下这个阶段留住人才、稳住人心,可以怎么做?

郭占恒:我刚才讲了,企业的内功在用人。然而识人、用人、用好人则是天下第一难。俗话说鞋子大小脚知道。企业用人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局限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甚至个性表现。至于留住人才、稳住人心,不外乎三条法则:

第一条,事业留人。人才都有一技之长,并渴求展示出来。所以要知人善任,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使人才有用武之地,使其人生价值得到最大体现,有成就感。

第二条,感情留人。人都是有感情的,而感情是培养出来的。真心换真心,四两换半斤。要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员工,把人才和员工视同家庭成员,关心人才和员工的生活甚至家里的大事小事。

第三条,待遇留人。散财才能聚才。据说任正非占华为公司的股份不到1%,而把大量的资金花在科学家上。这很值得我们企业家学习。优厚待遇也是人才的价值体现。当然,待遇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工资奖金,也包括住房和股权激励等。

节目录制结束后,企业家们开启了走访渔村,赶海踏浪,对酒当歌,篝火传情的愉悦之旅。

“棋子湾真是福地啊”,有企业家感叹地说。或许是机缘巧合,节目录制的当天,吕建明执掌的通策医疗股票实现涨停,大律师陈有西远程办结了一个长达六年之久的红通案件,昌江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还与企业家们召开了投资意向座谈会,好事连连,为这次棋子湾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