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陕煤红柳林矿业公司:让高质量发展底色更“鲜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6 配必发.jpg

      金秋好时节,穿过望不尽的绿色画廊,一路诗意芬芳,这里是陕西神木市,一座能源新都的绿色蝶变从这里出发。步入这座现代花园式绿色矿区,一派生机盎然,这里是陕煤红柳林,一座超级矿井的智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从这里启程。

    多年来,该公司在艰难求索中逐渐形成了股东、政策、装备、队伍、资源、区位、品牌、基因、管理九大优势,逐渐形成了“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创新、精细、人本、共享、廉洁”九大理念,画好路线图,定好时间表,聚力打造“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化煤炭企业“新名片”。

    十年来,该公司致力于化解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的关键问题,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渐近原则,积极化解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疑难矛盾,矿井建设、管理提质、设备升级……一系列有力举措让企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不破不立 汇聚高质量发展“红柳林方案”

    十年间,随着煤炭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迈进。以新型技术装备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为标志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2020年,重任在肩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全面细致的前期调研基础上,依托红柳林实情,创造性地提出“931”高质量发展战略。由此,一幅崭新的、充满生机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138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渐次展开,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目标。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该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率先提出“智能协同”示范矿井创建目标。煤矿智能化建设,于国家、行业层面而言,是贯彻落实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举措。该公司作为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的先行者、推动者、实践者,抢抓能源革命和能源产业转型的时代机遇,布局先进接续产能,推进矿井采、掘、机、运、通、洗、选、销全链条智能化应用,实现煤碳生产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由“高危生产型”向“本质安全型”转变、由“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助力煤炭行业实现转型发展。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一个贯穿全链条、全业务、全过程、全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基本实现了采、掘、机、运、销等多环节、多场景智能应用实践。同时,跨行业、跨领域构建数字智慧矿山,通过5G、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融合,打通信息孤岛,实现矿井工业设备与网络云端之间互通互联,先后建成安全监测监控、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井上井下工业视频监控系统、矿压系统等30多个智能化系统平台,一张布局矿井全生产链条的智能化建设蓝图已具规模。

    未来,该公司将与王国法院士等开展深度合作,聚力7个课题攻坚,先行建设智能绿色矿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级综合试验区,建设智能绿色矿业示范基地,构建国家级智能绿色矿业样板工程,形成全面智能运行、科学绿色开发新型矿业产业生态,加快建成全要素高级智能绿色矿井示范标杆。

拨云见日 铺就绿色低碳发展“红柳林路径”

    十年间,绿色矿山成为该公司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资源利用高效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得益于此,该公司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矿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厂区茂林修竹、葳蕤丛生,采、掘、机、运、通、洗、选、销各个生产环节彻底淘汰高能耗、高油耗、高电耗设备、设施,实现全链条、全场景智能化应用……这是该公司持续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采煤不见煤,运煤不落煤。这是如今该公司煤炭生产运输的真实写照。智能辅运、智能主煤流、智能洗选等多个场景的应用,确保煤炭生产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绿色环保生产要求。一条封闭的输送带使煤炭破碎、存储、装运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智慧运销平台,实现仓位对接、调拨单配送,AI智能装车机器人仅仅15秒便完成装运。整个运输环节,直到一车车煤炭运出矿区不见一块煤落下。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先后投入5600余万元,对地面供热锅炉设备、车辆尾气净化、厂区照明等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已建成的井下磁分离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达33600立方米/天,矿井水处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形成良好的矿区水循环模式,矿区生活、生产用水实现100%自给自足。

    未来,该公司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逐“绿”前行,争当煤炭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示范者,在“绿色立体生态”示范矿井创建上求突破,坚持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为“931”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奋力建成新时代中国智能绿色煤矿示范基地。

示范引领 国内首个新鲜空气矿井“红柳林实践”

    十年间,该公司积极推进民生建设,尤其在职业健康方面,积极主动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全方位推动健康企业建设,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辨识、评估、监测和改善。矿区医务室设立理疗室,购置理疗仪等保健物品,切实保障广大员工职业健康需求。

    十年来,员工职业健康许多关键性指标实现了新突破。例如,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员工入职、在职、离职体检覆盖率100%等。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升级井下防尘呼吸器等,这让红柳林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地提升。

    2020年,该公司携手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5家科研院所,在经历数次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陕北矿区煤矿空气净化与职业健康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与示范》项目研究,从“井下受限空间污染物理化性质及分布运移基础研究”“采煤区域粉尘分源高效防控技术及装备”等6项课题攻关,从突破陕北矿区矿井空气污染物防控的理论瓶颈出发,研发井下空气污染物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该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陕煤集团、陕西煤业重大决策部署,锚定“931”高质量发展战略,铭记“造福员工,回报股东,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秉承“锐意进取,担当尽责,追求卓越”的企业作风,弘扬“劳动光荣、矿工伟大”新风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秦祺 刘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