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辖区共有工业企业47家,服务业企业915家,酒店、商超、医疗等个体商户5510家。为认真贯彻落实好“疫情要防住 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的总方针,街道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立足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迅速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成立领导班子联系机制,因企施策、科学统筹、专班服务、精准防控,“两手抓、两不误”,“双轮驱动、多管齐下”,引导辖区企业和街面商铺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降低因新冠疫情而被按下生产经营“暂停键”的经济发展影响。
抓措施,织密疫情防控“输入网”。街道成立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专班和防疫工作检查组,对复工复产的密集场所进行督导,深查问题、深挖隐患,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防疫工作责任体系。严格要求企业人员落实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全力推行员工“一扫三查”、“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企业食堂错峰就餐,企业员工不聚集、不扎堆,鼓励按工序、按车间分段隔离生产,坚持“一米线,排好队、不扎堆”,最大限度防止疫情输入。利用各类平台及时发布上级抗击疫情政策、公告,助力企业一键直达、第一时间掌握疫情防控要点。建立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工作专班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对企业人员信息管理、防控预案演练、防疫物资储备等重点严把准入关。帮助企业做好消杀物资调配、协助企业收集相关生产生活物资,确保复工复产企业持续生产,未开工企业及时复工复产。
解难题,按下有序复工“加速键”。街道牢固树立“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的服务理念,根据市区要求,召开复工复产工作部署会,出台《红光街道关于工业企业有序恢复生产秩序的方案》,建立健全复工复产联系机制,成立了48人的工作专班,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专班人员具体抓,进厂房,下车间,了解情况,掌握实情,解决问题,实行“面对面”政策指导、“心贴心”答疑解惑、“实打实”精准服务、“手把手”帮助指导,形成“两手抓、两不误”的工作格局。街道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针对辖区行业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的帮助,充当了疫情防控“督导员”、复工复产“服务员”、解决问题“参与员”、后勤保障“协调员”的角色,全力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心为企业疫情防控、有序复工保驾护航。目前,辖区内申请复工企业30家,已复产9家,服务业企业915 家,个体户5510家已有序复工复产,17 家限额以上商贸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已全部复工。
强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街道督促各复工复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员工上岗培训、内部管控、落实核酸检测要求、货运管理、生产安全等“七项”工作。敦促企业开展复工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部位的安全隐患和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自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查出的安全隐患,健全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落实风险管控和整改措施,做到“五个严格”:严格做好进出人员信息登记、体温监测等工作;严格实行办公区域定时消毒防疫制度;严格落实人员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严格执行企业职工健康信息“日报告”制度和分散就餐要求;严格禁止疫情期间举办集体活动、大型会议等。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守好复工复产“第一道防线”。连日来,帮助企业整改完善疫情防控措施53条,解答企业各类咨询问题73条,查找安全隐患91个,确保了隐患见底、问题清零,将“安全生产有严度、服务企业有温度”的严抓实管措施落到实处。(周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