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10时,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塔河项目部员工苏晨拍打完防蚊帽和工服后,一个箭步冲进驾驶室,“砰”的一声,将漫天飞舞的蚊子隔离在窗外。他顾不上身上的阵阵瘙痒,双手开始拍打驾驶室内的“漏网之鱼”。
这样的动作,苏晨和同事陈天芳一天要重复10余次。月初,为了保护戈壁滩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开始了每年一度的放水浇灌红柳湿地。每到这个季节,靠近水域的井场和计转站就成为了蚊子的“乐园”,远远望去铺天盖地。
自8月下旬起,陈天芳和苏晨主要负责油井流程、阀组的注脂工作,按照秋季设备保养计划,今天要完成5口井注脂任务,共有80个注脂阀需要注入。经过15分钟的路程,佩戴防火罩的工程车在TH12532井场入口处停了下来。陈天芳、苏晨不慌不忙地整理着防蚊帽,掏出防蚊药往裸露的皮肤上和工服上喷了几下,猛地推开车门,迈步下车。在注脂泵的轰鸣声中,苏晨将10余米的注脂枪拉到抽油机流程旁,陈天芳登上操作平台拆卸注脂阀上的堵头。
“苏晨,给递块抹布。”陈天芳看看注脂阀堵头,顺手用抹布擦拭得干干净净。张天芳戴着绿色防蚊帽,蚊子不停地撞击着帽子;苏晨站在工程车前,观察着注脂泵的运转,不停用手驱赶持续“来袭”的蚊子。这时,两人的红工服上开始趴上蚊子,但他们丝毫不顾,相互配合着进行注脂。
“一放水灌溉,蚊子都出来了,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30分钟后,张天芳利索地从操作平台上走下来,和苏晨一道收拾工具。
“虽然蚊子多,只要我们带好防蚊物品,就不怕。”每当这个时节,项目部都会将防蚊帽、驱蚊药膏、防蚊水等防蚊物品提前发放,有了这些防蚊武器,苏晨更是信心百倍。
阳光下,工程车又向下一站开去,与蚊子的“拉锯战”也将继续进行。(谭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