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云勇
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
从古至今,通过奋斗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但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的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由于铁路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在项目施工一线,往往工程施工阻碍多、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艰苦,再加上一些项目地处高原高海拔地区,存在缺氧等困难,有的员工便看不到奋斗的曙光,对自己选择中铁二局产生了动摇。吃不了苦,心理脆弱,遇到困难总想着退缩逃避找客观原因;干工作懒散随意,一山望着一山高,干一行不爱一行,干一下就想转行,这是与奋斗精神背道而驰的。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将意志品质磨砺得更为坚强。别让怯懦否定自己,别让惫懒误了时光。一个人不奋斗不会有所成就,一个民族不奋斗不会兴盛强大,一个国家不奋斗不能立足世界。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打磨出熠熠生辉的光泽;而一个成功的人,必然经过了无数风雨的冲刷与捶打,才能捶打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内心强大才能担得起大任、干得了大事;心不定,人迷茫,逃到天涯海角都会碰壁。所谓奋斗,不是患得患失,而是认准方向、定下时间,踮起脚尖努力。当前,企业面临疫情防控和环境复杂的严峻形势,肩负的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以先进典型、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起“奋斗的人生最美丽”的价值取向,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精神更高”的精气神,赓续奋斗基因,厚植奋斗文化,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提高与企业发展和本职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创造出一个个奋斗的新业绩。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可以接受挫折,打击,讽刺,嘲笑,蔑视,甚至失败;但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放弃。穷要思变,差要思勤,苦要思甘,退要思进!人生充满了跌宕起伏,努力向前,就会看到前方的曙光;奋斗才会成功,不奋斗永远不会成功。成功的背后是奋斗、是坚持、是勤奋!成功的彼岸并不遥远,让我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相信自己,只要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无论你有没有到达彼岸,成功都已在你的脚下,幸福已在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