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科技人才铺路“粮”满仓 ——朱仙庄矿高质量建设发展一瞥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从早些年连年亏损到近几年大幅增盈,安徽朱仙庄矿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对科技兴矿、人才强企战略的坚定,更离不开各类优秀人才辈出、各项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加持”。

  

“第一资源”,

点燃“第一动力”


    朱仙庄矿总工程师王举文说:“今年8月10日,883-1工作面原煤开采3000吨以上。2019年9月,从第一个8105工作面到866工作面、再到8106工作面,累计从‘五含水’重灾区域抢得煤炭300多万吨,这与我们矿各类人才优势密不可分。”

    朱仙庄矿地质赋存复杂,五大自然灾害俱全,尤其是水害极为严重。井田北部被面积约9平方千米的侏罗纪第五含水层覆盖,含水层富水性极强,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五含”水层直接压覆煤炭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2015年3月,为了治理水害,解放煤炭资源,朱仙庄矿“五含”帷幕截流疏干开采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2018年9月,投入投资5亿多元,作为国家发改委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项目,经过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和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通力合作,历时4年在该矿百米井下220米至480米“五含”水层建成一条地下“三峡大坝”,攻克了“帷幕截流墙”疏干开采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顶板侧向补给水害治理领域的空白,解放千万吨优质煤炭资源。

    在各类优秀人才和“水害防治”精神的双重加持下,各类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近年来,该矿7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奖励,大直径高位定向钻孔穿厚煤层固孔技术,低透煤层钻扩一体化掏穴技术、厚煤顶下一体化快速掘进工艺等27项实用技术在淮北矿区、乃至全国推广应用。


“1331”人才工程,

广聚第一资源

    

    近年来,朱仙庄矿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党管人才,扎实推进“1331”人才工程落地。“1331”人才工程,即积极实施三大计划、落实三大举措、强化三个保障、逐步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一流人才队伍。随着《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和深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出台, “精英领航”、“英才集聚”、“工匠建设”三大计划稳步实施;创新人才交流、落实人才实践锻炼、完善人才激励三大机制不断完善;在组织领导、成长环境、考核问责三大保障持续压实中,朱仙庄矿各类优秀人才也随之不断涌出。

    2019年以来,该矿公推公选8名副总工程师、提拔任用35名科级干部、公开招聘机关管技4人、18名职工在淮北矿业集团以上技术比武摘得名次。2021年,该矿被评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人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科技赋能,

给矿井插上智能化“翅膀”


    该矿矿长李令春说,“当前,煤炭行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层出不穷,特别是智能化工作面、智能化矿井正在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要想在将来更高层次、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优势,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必须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朱仙庄人”智能化矿井建设的底气和动力源泉。截至目前,该矿已建设综采、综掘等多个智能化系统,实现井下皮带运输、泵房、变电所远程智能开启。(王伟 张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