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书忠 本报记者 王萍
1981年3月,被称为“改革先锋”的袁庚,受命筹建开发深圳蛇口工业区。当时,他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通过实践证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强大引擎,带动了深圳特区的高速发展,依此被后来者赋予为“冲破思想禁锢的一声春雷”“划过长空的第一道闪电”等。时间虽然过去40多年了,但是,走进山东省济南市黄河以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处处都能看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缩影:车来人往、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日夜奋战。甚至有施工场地被人称为网红打卡地。济水之北,正在演绎一场“深圳版”新旧动能转化的“黄河大合唱”。
北跨黄河,再造一座新城
自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在雅典的一个集会场所展开辩论以来,作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人口密集区域,城市已经成为了创新的发动机。
济南,背靠黄河,南依群山。作为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向南,山高林密,植被茂盛,有泉城“造血”功能,山水泉脉、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向北,黄河像一条黄色的带子,束缚住了北跨的脚步。因受地势的约束,济南的发展已达到极限,只能像抻面团一样,向东西两头使劲地伸展,形成了中间细、两头粗“哑铃”状的城建格局。
2001年12月31日,黄河小浪底工程历时11年,全部竣工,成为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济南段黄河南、北展宽工程的分洪运用几率大大减少,济南“北跨”发展时机渐渐成熟。
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了济南发展,确立了济南城市发展的“十字”方针,其中“北跨”二字首次出现在济南城市发展的规划上。2016年2月19日,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设立济南新区的请示》。同年5月,这一请示转至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酌。对此,当地政府部门又作了深入研究,并向国家有关部委多次进行了汇报、沟通。鉴于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经过多次论证和专家的考察,一致认为:设立济南新区,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势在必行。设立新区,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打造黄河下游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之下,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应运而生。
2018年,国务院以“国函一号”文件批复设立济南先行区,并定义为:党的十九大后,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新旧动能经济转型全国试点,山东“腾笼换鸟,涅槃重生”的强省决心之地,国家未来城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济南强省会角逐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点。
随后,济南市政府规划制定了“东强、西兴、南美、北跨、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对“北跨”黄河,再造一座新济南的定位是:加快建设黄河北岸主城区。依着黄河北岸打造现代绿色智慧新城;以世界眼光建设城河共荣、绿色低碳的生态新城;以国际标准建设动能转换、创新智慧的产业新城;以山东优势建设开放引领、协调共享的现代新城;以泉城特色建设传承文脉、以人为本的宜居新城。
通过先行区完整城市的建设,以中疏支撑北跨,以产业引进培育城市动力核心,逐渐成为济南新的增长极,将黄河南岸过于依赖的老旧工业体制替换,腾出更多的空间恢复济南历史文化风貌。将济南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重担放到北岸,最终实现南岸以大明湖为代表的诗意济南和人文济南,北岸则重点彰显绿色济南和创新济南。
华丽转身,先行区升级为“起步区”
记者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多位相关人士处获悉,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升级版”,其范围涵盖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2022年是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决扛起省会战略主阵地和生力军的光荣使命,高起点谋划、快节奏推进、高标准建设,加快打造‘未来希望之城’,全力推动省会‘北跨’全面起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设立之前,济南市一直在筹划申报辖区内的第二个国家级新区。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方案》要求,“济南,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集聚集约创新要素资源,发展高端新兴产业,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随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其规划范围、发展目标陆续明确。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区北部,规划辖区范围横跨黄河两岸,南起小清河、北至徒骇河、西起玉符河、东至临港办事处东边界,总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定位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示范区。预计到2035年,城镇人口达到450万人,规划控制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178平方公里,城镇空间占比24.3%。
2020年8月,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此后,“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为济南市经济相关会议上的热词。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是济南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和动力引擎。
“北跨”重点要跨在路上,起步区规划布局“四横八纵”快速路网络,总长为196公里,以支撑空间拓展、组团间出行等需求。同时,为不“割裂”起步区城市发展,新建快速路将尽可能按照地下快速通道建设,在中心城区不再规划建设高架路。
黄河大道作为起步区“四横”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期工程在城市核心区以隧道形式为主,沿线共布置3段地道,总长度超过一期路段一半以上。按照计划,起步区今年将完成黄河大道一期及崔寨片区市政道路一期建设,启动黄河大道二期、凤凰大桥西延等连通道路。年内新建市政道路不少于20公里,续建道路不少于70公里,具备通车条件的道路里程突破100公里。规划构建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中运量轨道四网合一的轨道交通网,推动济阳、齐河融入北部都市区,打造“轨道上的起步区”。
城市发展依靠的是道路打通“内外双循环”。为加强起步区与老城区联系,实现南北一体,起步区现有及规划跨黄通道17处,全部建成后,主城区跨黄通道平均间距仅2.8公里,在所有黄河沿线城市位居首位;依托济南市“一联三环十七射”高速公路体系,形成内环直达、绕城连接、三环过境的内外双循环高速通道格局。其中,内环路(二环高架路网)中,二环东高架路将与在建济南黄河大桥复桥顺接直达起步区;绕城高速公路中,济乐高速南延线通车,打通与青银高速、济广高速等路网联系;三环路中,绕城高速济南大北环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与京台、京沪、东吕、济高等高速公路实现联通。
40分钟畅行黄河南岸主城,2小时畅通省内重点城市,3小时畅达国内重要城市群……大道通衢,朝着这样的目标,起步区路网建设在飞跃提速。
有的放矢,“项目磁场”效应凸显
2022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春季重点项目开工中,总投资约455亿元的20个项目破土动工,为起步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
如今,起步区这片广阔的发展沃土,正成为广大企业和人才的心仪之地,吸引着一个个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此而源源不断,奏响了全面起势的最强音。3月9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起步区签订碳卫星项目投产合作协议。该项目一期由11颗碳卫星组成,可对全球10000个企业级目标进行实时观测。项目生态建成后,预计每年产生产值10亿元,将发展成以“碳卫星”为主题和特色的空间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前景广阔的碳卫星项目,是起步区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起步区累计引进优质项目116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并形成了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个个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的同时,起步区也更加注重产业集群的聚合效应,既然招引项目各显其能,也通过园区平台等载体聚合,让产业体系握指成拳。
譬如,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成立园区运营公司,累计集聚电商及科创企业305家;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导入中科系三大科研院所。其中,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轻型燃气轮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形成商业成果;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累计引进法国电力等2个世界500强项目;总部经济启动区新签约引进山东港口等总部项目4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能带动数万人口就业,并带动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产业落地,短时间内集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这些项目落地的背后,是起步区不断拓展招商思路,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结出的丰硕成果。
特别是聚焦创新外资招商,起步区开展了国际化精准产业招商,立足500强和上市公司,与德勤等招商合作机构合作,签约安博济南起步区智慧供应链枢纽、欧萨绿色建筑中国总部等重大外资项目。
创新服务,项目落地跑出“起步加速度”
突出服务流程再造,起步区制发了《招商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推进实施办法》,创新整合商务谈判、协议签订、建设投产等6大环节、26项具体内容,各部门“组团”,项目整体推进时间压缩超三分之一,这一做法被山东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刊发,作为先进经验向全省16地市推广学习,并被济南市委收录至《济南市“微改革惠民”典型案例》;完善出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招商引资项目专家评审实施办法》,充分借助专家外脑作用,保障项目研判的科学性、精准性,累计为近70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提供评审支持;创新实施《招商项目落地服务工作联系单》,极大提高企业等落地项目问题解决效率,切实打造科学高效服务环境;开发“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系统”,具备招商项目信息全要素管理、片区地图可视化等功能,实现招商项目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聚焦服务外资项目,起步区健全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配备外资企业“一对一”服务大使,切实为外企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参报率达100%。
获批一年多来,起步区先后集中开工三批次项目。其中,去年集中开工两批次47 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42.9 亿元。今年3 月15 日,又集中开工项目20 个,总投资约455 亿元。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不止步。活力十足的起步区,向人们展示了令人感叹的“起步速度”。在做好项目招引的基础上,起步区以“战”的姿态、“抢”的意识、“拼”的精神,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地,为全面起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