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救护消防战线上的“排头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黑黑的脸庞映衬出他憨厚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他矿山救护的传奇,春去冬来,他凭着对救护消防工作的热爱,坚守在救援工作岗位上差不多3000个日夜了。他叫谢林,今年27岁,家住广元旺苍县,2014年毕业后通过招聘来到川煤华荣能源救消总队广元分队工作,现任广元分队一中队副小队长。笔者在采访他时,谈起所经历的一切,他说道:“我从不后悔我选择的这个职业,再苦再难我都会一直走下去。”

从“菜鸟”到业务尖子。“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是谢林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当初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没能去上大学,成为了他的遗憾。刚走上工作岗位,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能给家里的亲人丢脸,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刚到分队来的那会儿,当看到形状千奇百怪的各种设备仪器时,他懵了,这些设备不仅没见过,听都没听过。

在一次瓦检仪操作训练课上,要求小队人员根据给出的数据测出该点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轮到谢林时,他一阵手忙脚乱,给出了错误的测定数值,小队长看见后说道:“瓦检仪操作必须要按照正规流程进行规范操作,在煤矿井下工作时,如果测出了错误的数据,可能会造成瓦斯爆炸、气体中毒,危害后果不可估量……”从那以后,谢林深知业务技能本领如果不够硬,那么在开展工作时危及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生命安全,还会危及大家的生命安全。在之后的日子里,为了尽快从“菜鸟”蜕变到业务尖子,他上班时总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把平时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关键细节全都记在本子上,一有空就向“老人”、技术员请教,下班回到宿舍后,就一头扎进厚厚的业务技能理论知识书本里,常常盯着书本资料一看就是半夜。有人问他这么拼命干嘛,他说:“平时多流汗,战时不流血。我希望在今后的救援时能够发挥自己所学,及时有效地救助到更多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凭着出色的工作成绩,在20172018连续两年被广元分队评为先进个人。201711月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620172018年度连续被川煤集团青年工作办公室评为优秀青安岗员。

从“新人”到“领头羊”。2019年谢林任广元分队赵家坝中队副小队长,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作为一名小队的核心管理,他深刻明白,一个人强不是强,要把整个小队人员的综合素质拉上来才行,如何提高全员的技能水平,形成一专多能的全面型人才,他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近年来,有不少的新人进队,为了尽快让新队员融入团队提高业务技能,他注意观察着每一名队员的技术长处和不足,记录着他们每一次训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组织大家开展“会诊”比赛。

记得在一次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前期,为了能够拿到好的名次,他带领参赛队员白天不惧烈日在训练场上一遍又一遍做着重复的队列动作,尽管汗水打湿了衣襟、模糊了双眼,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晚上他们就聚在一起钻研仪器,卡着时间来操作,不懂就向别人请教,在网上查找资料,力求做到更加规范完美。终于,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所带领的团队在竞赛比武上荣获了第十五届四川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综合成绩二等奖等诸多荣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正是他平时奋力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

“谢林,他工作积极热情,做事缜密、踏实,敢于面对挑战,善于钻研业务,帮助他人,用实际行动在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大家时常这样评价他。(杜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