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品牌组织的事业文化
与以往的企业文化有不同之处,品牌组织的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品牌化的组织事业文化。
首先,是品牌化,这是以明确的品牌为中心的品牌文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对企业内部、外部都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文化辐射和影响作用,品牌组织管理秩序的价值观系统和管理秩序机制为主干,形成特有的品牌意识形态文化,甚至建立起强大的特有的品牌文明。
其次,品牌组织的企业文化是明确的品牌组织文化,它是被组织起来的文化力量,是一种集体性的、整体性的、系统性的完整而独特的文化。组织工作本身就是新秩序的建立、形成、再造与扩散。
最后,它是事业文化,是事业心、干事业,是以事业的形成、扩大和发展为主体的文化形态,有明确的、积极的、主动的、阳光的、成就的、荣誉的文化感知作用,它是人们对远大事业的梦想和希望,能凝聚起所有人的精神、热情、意志、力量和贡献。
综上,品牌组织的企业文化早已脱胎于以往旧式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独有的,且对品牌组织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力的文化形态,甚至是一种全新的品牌文明。品牌文明所产生的魅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将把品牌组织的蓬勃发展推向一个全球性的伟大历史高度。
6.1企业文化抗力对品牌组织的破坏
品牌组织的企业文化首先要研究的重点是文化抗力,即什么样的文化会被哪些人接受,不要试图一种文化能够让所有人都接受,这是极其错误的,全球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意识和个体好恶,一个品牌的文化通常只可能是一部分人接受,而另一部分则反对。
即便一家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也是一样的,文化抵触随时发生,抵触就表现为工作懈怠、抵抗问责、反对意见等,抗力的存在使企业文化无力发挥企业高层所能期待的文化效应,而企业抗力的存在也无法让一个企业的文化升格为品牌组织的企业文化,甚至无法成为品牌组织文化。
品牌组织需要切实研究文化抗力,找准自己的品牌用户群体和员工文化属性,这是使品牌能够在一定群体中形成流行时尚并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全员发挥企业组织活力的重要因素。
这就如同物理中“力”的作用,摩擦力会大大减缓并削弱力的效果和作用,而企业文化抗力正是品牌组织的企业文化中所存在的巨大摩擦力,加强对企业文化抗力的研究和重视有助于发挥品牌组织力,并形成品牌组织的独有文化。
6.2从约束理论至激励理论
约束理论是以“约束”因素为主体进行管理设计的主要管理方式,但在企业文化表现上,“约束”可能会形成鞭策管理、惩罚管理等以意识或行为强加所代表的管理风格,“禁止”、“严禁”、“不许”等字样会在管理规章、文件条文中经常出现。
与以往的情况不同,Y世纪(80后及90后)更加注重自由、理想化、减压放松、虚拟真实等思维意识形态,会极力保护自己避免受到压力的阻碍,也极力寻找更加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约束理论作为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文化抗力,甚至引发非常严重的管理事故发生。
学习进步计划、晋升激励计划和品牌荣誉系统的设计,是建立有效激励的主要措施,分别满足了品牌组织学习、锻炼、成长的需要,满足公平竞争、合理晋升、增加薪酬、获得正能量的机会,以及通过品牌荣誉系统完成个体和群体性的价值观体现与证明、承认。
合理设计激励系统是品牌组织的企业文化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管理能力,完整并系统的激励系统才能够满足品牌组织的个体成员在品牌组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将价值体现、价值创造与价值承认、价值回报对等起来,这才是21世纪及今后未来企业的重要文化变革方向。
7品牌组织的行动者网络
行动者网络是品牌组织中形成和扩大品牌文化效应的重要支柱,是动态的、行动的、积极的、主动的行动与支援网络,是品牌组织企业内外各种骨干支持力量的全面集结。
品牌组织积极开展各项行动,并有效管理这些行动项目,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品牌骨干和积极行动者——行动起来,达成品牌组织的快速发展、快速扩张、快速成就的目的。
品牌行动者网络是现代人际网络社交关系中的重要支柱,除了互联网上的社会网络形态,线下也存在更大范围的人际社会网络,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鼓励、推荐与价值观传播,使行动支援构成了品牌组织活性的、活动的、不间断的活跃环境与氛围。
品牌行动者网络是充分应用网状组织结构和成员个体社会关系,从而发挥品牌组织效应的现代管理方式,应被纳入到品牌组织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管理实施方向,让所有品牌关联者高度互动起来,就是品牌行动者网络所产生并发展的重要目的。
品牌行动者网络由品牌组织统一指挥,品牌组织在品牌行动者网络中发挥战略指挥、协调作用,并全面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等多种形态,为品牌组织做出重要的品牌广域传播、品牌用户族群建立及系统销售作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