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9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 ——写在“6.9国际档案日”之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王芹

纵观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我们的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在挫折中奋起,在发展中壮大,我们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胜利,谱写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辉煌篇章,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岁月如同奔腾的江河,虽是呼啸而过,留下的却是雁过无声,历史化作了云烟,消失在茫茫天地间。然而历史无声,档案有痕,正是那一页页泛黄的生纸,那一张张模糊的旧照片,那一段段闪着雪花点的黑白视频,那一件件被整理编目过的文件,还有那一代代默默无闻的档案人,为我们保留着历史的记忆,让生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人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变迁,激励着国人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我出生的小城,别名铜都,那里有一处景点叫“铜官山1978文创园”,这是一座纪念矿山历史的主题公园,每一位去过的人无不感慨曾经的矿山开采是多么的艰辛,曾经的矿山人是多么的艰苦。公园里,依然保留着老一辈矿山人生活工作的痕迹,屋子里的陈设处处散发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铺着草席的高低铺,那油漆斑驳的办公桌上,放着印着“铜矿广播站”字体的“大磁缸”,是父辈们泡茶喝水的必备件,那包着隔热藤套的热水瓶,还有墙上那泛黄的“解放日报”,时间还定格在1967312日,头版头条刊登的标题为“建立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的宣传报道格外的醒目。屋外,锈迹斑斑的铁道矿车、巨大无比的鼓风机依然威风凛凛地立在那儿,将人们带回当年那个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这些保存下来的室藏老物件,是那样的熟悉、陌生又亲切,让人看了不禁百感交集,是老一辈矿山人用他们毕生的心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经验。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于是安徽省铜陵有色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敢的跨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将我们的第一座海外大型露天矿山建立在南美大地连绵巍峨的印第安山脉之巅,创造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它就是“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

米拉多铜矿由是一座由中国投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施工、中国运营的世界级铜矿,是中国企业在厄瓜多尔的第一座大型固体矿山开发项目,是安徽省最大的海外单个投资项目,被誉为厄瓜多尔总统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有幸参与项目建设,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作为海外企业,生存尤为艰难,档案人深知只有手握“武器”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无论是业务还是语言,想做好这一工作,绝非易事,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从项目建设初期开始,我们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从项目的源头抓起,健全档案组织机构,执行档案领导负责制,这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类管理标准,积极召开档案专题会,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增强员工对档案业务规范、标准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形成一个覆盖性的档案管理网络,有利于档案定向、定内容、定渠道地进行收集,有效地避免档案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单打独斗。因此,抓好源头工作,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管理过程中,档案人员不仅在业务上加强自我学习,更要加紧语言的学习,只有克服语言的障碍,才能与当地员工进行很好地交流,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也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对档案的全程管控做有效地监督和指导。总之,我们全力以赴,将米拉多矿山基础建设的点点滴滴记录在卷宗里,将矿山演变的辉煌历程收纳在我们的相册中,将海外项目建设的经验和体会留给我们未来的矿山人,让他们少走弯路,创造最大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档案工作者默默地奉献着!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来临之际,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档案人,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负责精神,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不仅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国家财产时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也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海外矿山开采经验,让我们依托“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