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新政 朱则荣 杨谨蜚 著
这个年轻的国家没有多少历史,于是美国人很少谈及历史,他们谈论更多的是未来。美国人思考的是未来的人类、未来的世界,他们憧憬未来并着眼于更久远的未来,于是科幻、超级畅想、天才梦想、概念产品、领先科技、先进技术在这个国家大量衍生,带动全球的追随者滚滚向前,每一个人都渴望改变世界,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的梦想将引领世界潮流,每一个企业都从开张第一天起就认为自己是全球公司,业务将很快遍及世界各地。
相反,还有一种创业理论——柯兹纳主张,只要有利可图,稍作改良就是创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主要遵循柯兹纳主张,抄袭复制或稍作改良的微创新成为创业经济的主流特征,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当不理想以及糟糕的反垄断竞争环境,从而全面抑制了创造力的崛起,创造能力被严重削弱,即使些许的梦想也很快就会被现实主义瓦解,人们更多地谈及悠久的历史和眼前的现实,并以历史上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存取胜之道,“未来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谈及。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即深刻理解创造力产生的根源,国际品牌也好,企业的全球核心竞争力也好,必然来自于创造力——创造式破坏的力量是全球品牌经济形成的伟大基因,这也是品牌再造成功的最基础保障。
我们无须在意一个品牌因何而失败,就像我们没有必要去谈及中国的秦朝因何而灭亡,我们的注意力应集中在最基本的原点——品牌是如何崛起的,而品牌再造的过程,就是品牌一次次重新崛起的伟大裂变过程,只有以更快的速度自己对自己宣判死刑,品牌才能得以重新再造,品牌的成功必然是一次次再造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重新焕发蓬勃新姿的裂变之旅。只有这样,品牌才永远都是年轻的,对世界而言,品牌永远是新鲜,永远都是活力四射、充满朝气的。
3品牌组织的再造
品牌的发展是以组织形态存在的,并非单纯的企业形态或公司,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全员,品牌组织包括了品牌缔造者(品牌创始人)、品牌组织者(品牌领导人、品牌官、品牌顾问、品牌组织骨干、品牌组织员工)、品牌经营者(品牌经销商、品牌服务商)、品牌供应链、品牌用户族群五种典型组织成员,它是一个内外向外无限扩大的组织。
今天和未来的品牌组织形态变得日益复杂、抽象和动态化,连接的形式五花八门,跨越了传统渠道、人员接触、人际网络、互联网、移动媒体、社会网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所能左右的了。
企业在发展品牌的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品牌组织的重要性,只有品牌所涉及的所有人员资源都被有效组织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品牌组织的结构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中的企业金字塔式的垂直组织结构,品牌组织在组成结构上更像一个足球场或枪靶,以品牌缔造者或品牌领导人为核心,呈圆心状向外扩散,于是这就产生了“战略层—执行层—作业层”的层级组织结构。
组织学一直以来是一个深刻的话题,比“公司制”显得更为引人深思,这主要取决于品牌组织并不等于企业,品牌组织是“扩大的公司结构”,是一个围绕品牌被组织起来的“公司+经销商+供应链+用户”的组织形式,而企业文化则隶属于组织发展学的内容,是企业中的组织文化、事业文化,都是由内向外、覆盖并连接内部与外部,直到全部品牌利益相关者权益被扩大的组织形态。
因此我们在提到品牌组织时,表示品牌是以组织形式存在的,包括了内外组织链所连接的一切结构性网络,而“企业”则指“有限公司”——企业的特定法律形式,很显然,品牌组织是远远大于企业形式的,而企业并不一定代表品牌也不一定拥有品牌。多数情况下,人们以“公司”或“企业”来代表品牌是不科学的,这种说法忽视了品牌在全社会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品牌既属于一种经济形态,也属于一系列的企业集合所共同拥有,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的未来集合走向,有数以千计的法人有限公司可能从属于一个“品牌”,而“品牌”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经济资产,属于全球人类公民所共同享有的一种特定经济形态,因而“品牌组织”所存在的特定价值意义要远比“有限公司”大得多。
我们还应注意到,品牌组织的再造也是组织专业化和敏捷机动能力进行大规模提升的一个重要时刻,由于长久固定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工作,品牌组织的员工热情和创造力老化速度加快,公司将面临员工鲜活度下降和创造力枯竭的危机,因而品牌组织需要将组织活力激发和员工创造力的全面释放放在一个核心位置上。企业需要创造更科学的敏捷机制来完成这一再造过程。
我们坚信每一个员工都是创造体,而一个品牌组织就是创造力集结的创造体,只有不断地创造——不断从组织内部大量实施创造式破坏行为,组织再造才会更加完美,肌体的再造促进整体的再造,让整个品牌组织焕发青春朝气,品牌组织将因此与时俱进,以其年轻鲜活的旺盛生命力始终保持全球竞争优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