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博会是阳江五金刀剪企业“抱团取暖”的一次尝试,也是政府助推区域品牌的打造来带动单个品牌突围的一次尝试。李振彬表示,网上刀博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为阳江的企业抢抓国际订单。“实际上这还不算是品牌战略,只是先把订单拿回来。”
但拿订单,绝对不是终级目标。政府希望通过刀博会,让更多人了解阳江企业,了解阳江五金刀剪的品牌,这是第二个目标。
而第三个目标,就是要打造阳江五金刀剪的区域品牌。同时,通过区域品牌的打造,来实现单个品牌的“突围”。“要让全世界知道 ,阳江是中国的五金刀剪之都,这里有一个产业的大集合,这里的成本最低,你所需要的刀剪都可以在阳江找到。这也是我们政府应该做的一项工作。”
据李振彬介绍,除了举办刀博会,阳江在区域品牌的打造上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例如,阳江五金刀剪企业“抱团”前往芝加哥、法兰克福、莫斯科、东京等地的国际知名展会进行集体展示。同时,阳江市还推动企业在世界主要城市设立刀具展示点,并推动阳江企业联合建立海外仓。
近年来,阳江刀剪国际区域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已在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建立13个境外营销网络。阳江将加强与国际知名的刀剪、新材料的研究、检测、认证机构合作,每年发布质量、标准以及最新工艺技术研究成果;加强与国际组织、海内外著名展览公司合作,提升刀博会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瞄准“内循环”:内销品牌打造
调研发现,不少阳江的代工企业已开始思考如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尝试打造自主品牌。由于外销品牌的打造更为困难,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国内。起步较早的阳江十八子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品牌打造的模式也各不相同。钟嘉良表示,金辉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对自主品牌的探索。“当时我们认为我们是很多世界一线品牌的代工厂,我们的品质是非常高的。有了这么高的品质,打造高端品牌当然没有问题。所以我们的品牌定位很高端。”
然而,后来的实践中发现,品牌的树立和产品的质量不能完全画等号。“即使品质再好,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没有认知,你的产品再好也没有意义。这让我们明白,产品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全部。”
金辉选择收购已有的品牌。2020年,金辉收购了北方的“王麻子”品牌。钟嘉良说,从整个中国来看,王麻子是刀具品牌中的“第一梯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内部管理的问题,企业也面临很多困难,而且市面上很多“山寨”产品。金辉收购“王麻子”后,对其产品进行改进,让其品牌更加适合市场需求。例如,根据北方和南方的不同用刀习惯对产品进行改进。
目前,金辉对内销市场的拓展已经见到了很好的成效。虽然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内销自主品牌的打造,但内销市场的销营额涨幅很快,2021年的占比已经达到了金辉总销量的20%,预计2022年或可达到50%-80%。
科耐尔也较早转型的外贸刀具企业。广东科耐尔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开运表示,科耐尔最初的品牌打造是在商超市场,后来又转向电商。先是天猫,后来又是抖音。他表示,虽然进驻抖音不久,但增长很快。“我们的直播团队也在逐步完善,未来还可以有一些分销的模式。”
但他也坦言,阳江虽然不缺制造,但是很多五金刀剪企业都是代工企业,电商人才相对缺乏,品牌的运营仍需时日。
汉道作为转型较早的企业,已成功在户外用刀领域打造起自己的品牌。《红海行动》等电影中所用的刀具有很多就出自于汉道。
广东汉道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锡豪告诉课题组,汉道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时开始做外贸,为国外的一些大牌做代工和贴牌,但转型较早。“在2000年之后,我们就开始注重品牌建设了。张锡豪说,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有一个沉淀,“我们这个品牌已经20多年了,大家都是一点点从不认识到认识、了解。尤其是品牌的粉丝,都是觉得你的产品好,就继续买。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