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在此背景下,企业作为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原料运不进来,产品发不出去,业绩大幅缩水,收益入不敷出。
处在困局中的企业,要对疫情各企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利因素,有统一的、充分的和正确的认识,并及时必须采取适宜、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降低疫情带来的冲击。除了从战略和谋划的角度,做好各种预案,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在产品升级、渠道变革、服务创新、品牌迭代、文化重塑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还需要从企业运营的实际出发,夯实管理基础,切实练好内功,在技能提升、成本控制、工艺工装等方面下足功夫。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员工的认知水平和岗位业务技能,以专业化水准帮助企业获得业务成长。疫情期间,许多企业的生产作业岗位生产任务并不繁重,有的甚至出现了停工现象。企业应该利用这种难得的“闲暇”,对包括关键工种、特殊作业、重要岗位从业员在内的所有人员进行系统的、持续的、反复的业务技能提升培训。这种间隔、重复的学习,帮助接受培训的人员对操作技术、作业技巧、业务技能不断“闪回”、反复回顾,能有效地对抗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遗忘过程,将岗位作业必须掌握的操作要点、技术难点、业务重点等铭刻在记忆深处,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充分进入角色,切实做到“我的岗位我做主”。同时,要在企业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把“比穿着、比吃喝、比安逸、比收入”的不良习气,转变成为“比努力、比水平、比技能、比业绩、比贡献”,使学习成为每一名从业人员的日常习惯。
其次,厉行节约,减少杜绝浪费,不断拓宽企业的盈利空间。疫情不仅影响了生产和交付,营销业绩大幅下滑,还给企业增加了许多的运营成本,企业需要增强节约意识,精打细算,集思广益,严格控制各种成本,从物的浪费、 设备和工具的浪费、人力的浪费、时间的浪费 、空间的浪费、货币的浪费等多个维度,下足真功夫,省出金元宝,排查摸底,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和杜绝以下浪费:
一是等待浪费。生产人员因为等待材料、运输车辆、工器具等所导致的浪费。二是搬运浪费:工厂物流布局不合理导致多走的弯路等所产生的浪费。三是产品质量浪费:产品报废、返修返工和对产品质量要求过高所导致的质量成本上升。四是动作的浪费。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增加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因而影响生产效率等浪费。五是加工的浪费。没有用到合适的设备和方法(工艺流程)去生产产品所导致的浪费。六是库存的浪费。采购过多材料、生产过多产品所导致的产品积压导致的资金积压和报废。七是闲置的浪费。闲置的设备、闲置的人员和闲置的场地等浪费。八是管理的浪费。由于事先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问题,更包括过渡管理造成的浪费。
第三,重新审视工艺工序、劳动组合和工装工具,推进改良,确保效率提升。疫情一方面带来了混乱,同时也让我们有静下来的机会。我们要好好利用这段摆停的日子,结合时代背景下的新形势、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以及新的信息手段,重新逐一审视企业的工艺工序、工装工具、劳动组合等。在工艺工序方面,要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安全环保等方面思考改进;在工装工具方面,要从方便快捷、省时省工和健康安全等方面思考改良;在劳动组合蜂方面,要从优化组合、优质高效等方面思考改善。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疫情造成了许多不便,扰乱了企业良好的运营秩序,影响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在疫情期间,不懈地学习、思考、实践、创新,相信一定会有所提升和突破。
(胡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