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恺 王连鹏
“历史,在奋斗中铭刻;未来,在奋进中开拓。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人民日报.2022年02月18日01版)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笔者认为:就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而言,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全面提高十种能力,才能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提高学习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方向性。我们党的一百年,通过不断学习推动了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先进性的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把学习放在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学习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激发领导干部创新力的关键,更是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内在需求。为此,领导干部必须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同时,学习企业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本体性理论知识,学习总结企业发展实践中成功经验。要始终做到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在借鉴经验中比较思考。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
提高担当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使命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为此,领导干部必须恪守“责任是信念之基,担当是力量之源”的理念,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从政之基、立身之本,强化政治担当,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路上,坚持主动作为不观望、急难险重不逃避、群众工作不推诿,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逆境面前不退缩,不管困难再多、风险再大,都要有“抓铁有痕、踏实有印”的劲头,带头挑重担、破坚冰、攻堡垒,开路架桥闯险滩,实践担当的时代精神、提升担当的能力素质、激发担当的内生动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
提高判断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原则性。领导干部面对企业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加之诸多问题本身就存在着真与假、主与次、大与小、急与缓的两面性,如果不能作出准确科学的判断,就会因抓不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把握不住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而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为此,领导干部要学会用发展的观念和正确的视角去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从而把握企业发展的本质和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达到“理性选择和准确把握”的思想境界,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
提高谋划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前瞻性。科学谋划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是领导干部智慧、能力、水平的综合反映。对领导干部来说,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必须做到统筹谋划。为此,领导干部要积极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胸怀大局,保持政治敏感;推进战略思维,保持创新激情;加强调查研究,把准谋划关键;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谋划水平。从而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指挥若定、统筹协调,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
提高决策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果断性。决策正确与否,其实就是看决策的问题是否是职工群众最关心的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决策的内容是否是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决策的动机是否是体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深处建立起这一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时刻用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
提高协调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融合性。协调力是指决策过程中的协调指挥才能。组织协调是对领导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主动交心通气,主动献计献策,主动配合支持,把握全局,协调到位,团结和谐、干成事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强交流与沟通,注意工作的方式与方法,既协调好上下级关系,也协调好内外部关系;既学会“巧弹钢琴”,也学会“反弹琵琶”,从而掌握分寸,把握平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
提高执行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主动性。执行力就是落实力,坚决执行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能力素质和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养成雷厉风行、干练利落的好作风,做到行动反应快、办事节奏快、工作效率高。对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坚决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对上级领导的意图要迅速敏锐地领会,抓住重点,及时付诸行动;对下面的情况和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的发生。
提高服务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宗旨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时代内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发展为了职工群众、发展依靠人职工群众、发展成果由职工群众共享,把职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准,按照“该办的坚决办、能办的马上办、难办的想法办”的工作思路,切实解决职工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难事,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让职工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提高约束力,把握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关键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把握“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公仆就是奉献”的时代内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遇事想一想政治要求、办事想一想政治规矩、处事想一想政治影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管住家人、管住身边人,使其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守住底线、不碰红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提高创新力,激发走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的内动力。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全方位思考,多途径探索,大力实施观念创新、制度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创新观念上,要不断破除思想上的陈旧观念,树立起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由“小为则喜、小进则满”向不断进取、大有作为的转变;在创新制度和机制上,要围绕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大力推进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要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搞好服务、破解难题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在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等关键性技术研发转化方面,加大创新研究力度,用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国有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繁荣及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领导干部只有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团结带领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创新精神,更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丰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