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企业改革 要在保供稳价中发挥作用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评论员

  最近,在疫情反弹,使企稳中的经济受到新的冲击的背景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两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他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稳就业、稳物价。今天发表李锦写的长篇调查报告《国企建立“保供稳价”产业链的样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国有企业在保供稳价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鲜案例。

  这个调查,用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把民营企业与农村联合社带动起来,解决保供稳价的现实难题。一个调查,把几个热点串了起来,内容非常及时,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多种方法,不仅包括产权改革,把不同改革主体混在一个框架内,其实也可以用产业链供应链的方法,把若干市场主体组织起来一起干。这个调查,是讲的国企以交易为龙头,形成“农户(种植)+公司(仓储)+平台(交易)+监管(保金)”的供应链,以创新“订单+保价”交易模式,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种植面积,助力乡村振兴,是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保供稳价难题。

  这篇调查内涵丰富,是说的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国企金融改革。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有两层意思,除了国有企业要在保供稳价中发挥对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外, 还可以用产业链供应链的方法,把民企和最广大的市场主体组织起来、带动起来。

  牡丹国际模式中有两家国企,一家是做交易平台的,一家是履行金融监管功能的。公司就是以上百家仓储企业为代表,下线是1.9万个体工商户与农民合作社。我们要明白这个大数,目前企业和市场主体分别为4600万户和1.5亿户,其中的差值便是1亿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和200多万农民专业合作社,后者是庞大群体是个“大数”。如果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喻为经济活动的“主动脉”,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小微经济体便是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覆盖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囊括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经济单元。“西瓜”不能丢,“芝麻”也要捡。在牡丹国际的交易平台上,每天有近2万名农民在看“电子盘”,他们的参与使得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韧性得以彰显。如今,全球农产品市场已经进入价格波动剧烈的高风险时代,需要把成千上万市场主体组织进来,确定是一个必须有的思路,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