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家顺 通讯员 陈勇
本报记者 娄红淑 文/图

●田书记等人陪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旗考察

●车田油茶产业

●车田“ 娲”民宿
被誉为世外桃源的重庆酉阳县东北部,有一座美丽的乡镇,这里深藏山水之间,远离城市喧嚣,是一处难得的安宁祥和之地。她,就是有着“现代生活版桃花源”称号的酉阳县车田乡。
春天的车田,仍然寒冷如冬;刺骨的寒风,在窗外尽情地鸣唱。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穿过缥缥缈缈的晨雾,我们驱车来到天龙山区的车田乡。该乡距离酉阳县城75公里,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接壤,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辖车田、清明、小寨、黄坝4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14人;土家族、苗族占全乡人口的97%。该乡位于大山深处,海拔高度约800米,常年云遮雾绕,被人誉为“云端上的山乡”。
初次相识,我就被田华强身上辐射出的那种人格力量和思维的深邃倾倒!他如数家珍似的将乡里的大事小事,以及过去的点点滴滴,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条一条梳理得清楚明了。他谈吐的魅力,几乎让我忽略了他的长相和穿戴,只牢牢记住了他那一双深沉而闪烁着睿智光芒的眼睛……
关注民生 盘活经济
——围绕车田油茶产业致富
田书记向记者介绍说,过去五年,是全乡上下负重拼搏、真抓实干的五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奋发进取、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以脱贫攻坚为主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硕果累累的答卷——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亿元,比2015年净增长0.88亿元,年均增长9.9%。人均纯收入10000元,比2015年增长3806元,年均增长8.29%。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相比2015年年均增长10%。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年均增长20%。”
“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围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目标,深入村、组、户了解详情,针对各户的具体情况入手,鼓励他们利用自身条件脱贫致富。2017年,乡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后认为,车田乡具有油茶生长的自然优势,但缺乏健全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油茶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成为乡政府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根据学习、考察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了‘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极大地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仅当地清明村一个村庄就发展了5000亩油茶。”
家住车田村7组桐麻台上的村民吴垠武告诉记者说:“我家原本是车田村的一个贫困户,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市扶贫集团驻车田乡工作队与扶贫干部鼓励我利用自家的老房子,开办了一家5张床位的‘桃园人家’民宿,并补助我5万块钱。2019年,我家的‘桃园人家’已挣了一万多块钱,我家也因此实现脱贫。”村民吴丰树,原本是车田村的一个贫困户,在重庆市扶贫集团驻车田乡工作队与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依靠发展山羊养殖业实现脱贫,目前已养殖本地山羊100多只。吴丰树说:“随着桐麻台乡村旅游发展与外来游客的增多,我这100只山羊根本不够卖,我今年准备增加50只以上。”
在车田乡小寨村1组,有一个名叫猫头坝的土家族苗族村落,“酉州苗绣”非遗工坊就位于这里。“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陈国桃,通过组织周边留守妇女、贫困群众参加“手把手”培训、“一对一”指导,从而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截至目前,“酉州苗绣”非遗工坊已累计培训400余人次,吸纳车田乡车田、小寨、清明、黄坝4村留守妇女52名,其中贫困户45名、残疾人3名、低保户2名,苗绣作品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车田绣娘”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目前,车田乡已建成油茶基地25000亩、中药材基地4000亩、经果林基地1400亩、茶叶基地1000亩、叶用枸杞扶贫科研示范基地300亩、中蜂存栏1500余群,生态山羊存栏5000余只、生猪存栏5000余头、肉牛存栏5000余头,全乡产业户均达13亩,油茶产业人均达3亩,利益联结1000余户。
全乡623户27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个贫困村(车田村、黄坝村、清明村)全部摘帽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13%下降为零。五年来车田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次,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次,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5人,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4次。
筑巢引凤 全民招商
——打造车田旅游兴乡模式
田书记介绍说:近年来,车田乡紧紧围绕县委“1234”战略目标,统筹落实县委40件具体事项,凝心聚力、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乡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GDP年均增长9%左右,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前所未有。
车田乡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浓烈氛围。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力度,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4个,全乡专业合作社9个,私有企业4个,个体经济70个,建成油茶加工厂2个,油茶展销馆1个。坚持以引破局、以培固局,全面实施人才“引培工程”,推动“三回三引三讲”落到实处,成功回引人才10人,成功创办全日制院校“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持续推动“三变改革”,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入挖掘“ 娲”文化、土苗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完成十万屋基考古挖掘保护工作,完成天龙寺修复重建,成功获得市级文化遗产1个,县级文化遗产3个。
车田乡还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着力引进一批农业、工业、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坚持用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农业,推动“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深化以油茶为主、叶用枸杞等为辅的“1+N”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推行全民招商、全员招商,社会资本加速聚集,累计引进社会资金6000余万元,加强招商引资、发展实体力度,引进企业5家,其中加工企业2家、服务型企业1家。构建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建成电商中心1个,4个行政村建成电商站4个,累计销售额2000万元。全面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打造铜麻台、猫头坝、苗营、文家院子等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桃源人家”233家,“森林人家”20户。
车田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围绕水、电、路、讯、房、环境、教育、医疗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亿元。道网密度、道路人均里程超过全县平均水平,建成泔车二级路27公里、车百三级路12.5公里、6.5米宽景观路6条,建成“四好农村路”27条100.5公里、农村中心客运站1座,开通农村客运线路4条。彻底解决了全乡安全与季节性缺水两大难题,建成投用集中式供水厂3座、农村人畜饮水池37口,铺设管道60余公里,做到家家户户有水喝。全乡的动力电网络得到全面提升,建成10千伏及以下线路64.9公里,建成转播基站17座。全乡村民住房得到全面保障,累计实施农村C级D级危房改造220户,易地扶贫搬迁306户1554人,实施宅基地复垦264户。全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治1125户,集中整治院落36个,完成集镇“两化”工程,建成投用集镇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中转站1座。全乡均衡化教育得到逐步完善,累计建成幼儿园5所,改扩建学校5所,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高等素质教育比例逐年攀升。全乡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实现医疗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心院建设,建成卫生室6个。车田还将“老有所依”真正落到实处,基层养老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按照1+4养老体系建成养老院1所,养老服务中心4所。全乡公共服务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村民办事效率更快更便捷,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4所。车田还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大了投入,建成一所综合文体中心、一所电影院(免费向老百姓开放)等文体设施,投用一批村级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实现“广播村村响”。
巩固成果 着眼未来
——做好车田发展规划蓝图
田书记对车田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看法: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更是实施“1234”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车田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新的挑战,车田一定要以新的姿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将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编制《车田乡“十四五”规划》,《车田乡乡村振兴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完善《度假区规划》。坚持统计要全、开发要深、效果要好的思路,完善《天龙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解决游客“为什么来”“怎么来”“来干什么”,真正做到游客“来得了”“留得下”“带得走”。全面修编《集镇规划》。聚焦特色小镇、数字小镇、游客集散地,完善修编《车田乡集镇规划》,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型小镇,做到布局有特色、特色显文化、文化助发展、发展有空间。
二是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深入挖掘“ 娲”
文化、土苗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充分巩固车田乡文化内涵、发展根基、发展灵魂。围绕避暑纳凉、乡村农事民俗体验、健康养生主题,依托多样性水果基地、康养体验度假胜地、云海摄影基地,建设集周末休闲、康体养生、文化养心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地。全力推动铜麻台、猫头坝、苗营、文家院子等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升级扩量,逐步实现“打工不用去远方,在家也能挣大钱”。同时管护好现有的油茶、茶叶、中药材、经果林等主导产业的同时,适度的扩面或发展其他产业,防止出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车田还得加速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力争完成2个农产品品牌认证,同时,通过农村电商助推农产品出村进城。
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镇管理模式,加强对集镇新旧街道清洁卫生监管和打扫,推动集镇环境卫生市场化运行,实行“每日必扫、一天两扫”, 确保集镇24小时保洁;全面落实集镇“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责任清、任务明。按照见缝插绿的思路,“月月常开、四季常绿”的理念,加强绿化管护,合理选择栽植绿化品种,提高集镇绿化覆盖率。加强集镇车辆管理,严格限制车辆速度,规范车辆停车,做到车停两边、一位一车。科学布局功能区,加强商铺管理,规范商铺商业行为,文明经商、文明从业;打造居住、休闲、体验“一体化”新集镇。
四是积极推动车田至百福司三级道路油化,全面规划辖区“四好农村路”拓宽工程,加快推进后河特大桥建设,全面实施辖区道路安全防护栏安装,积极探索农村道路保养维护机制。加强农村饮水管理,将安全饮水市场化向基层一线延伸,全面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入户工程,建立完善饮水管理制度、监测制度,按照“有偿用水,以水养水”的思路,积极推动饮水灵活缴费制度。积极推动网络入户,打通网络“最后一米”,积极争取推动老旧网络线路改造,快速推进数字化小镇建设。加强物流站点建设,推动物流向村组延伸,努力将车田打造成两省边贸物流集散高地。
五是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锅碗瓢盆放整齐、铺笼帐被折整齐、棍棍棒棒码整齐、锄头薅把搁整齐、线线索索扯整齐”等“五个整齐”要求,围绕美化、亮化、绿化、规范化、文化等“五化”目标,开展4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做到垃圾日清日运。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林长制,定期开展巡河护林行动。加强三古“古寨子、古村落、古建筑”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
六是持续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落实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健康管控措施,坚决阻断疫情输入扩散渠道;发挥排查兜底作用和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引导群众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分餐制等卫生习惯,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防线。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强化控辍保学机制,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零容忍。坚持乡村两级医疗同步发展,做到小病不出村、村村能治病。坚持关爱入户,加强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孤儿五保等群体关心关爱,建立定期到访、定期慰问关心关爱机制。坚持人民至上,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始终秉承群众事无小事、群众事是大事的理念,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记者通过为时两天的走村串户的了解,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偏僻的乡镇,变成全市、乃至全国的“样板”乡镇,必须让所有干部沉下去、走基层,解决群众关心的路、电、水等民生工程,才能改变群众对政府的陈旧观念,各项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企业入住、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等方面都不会遇到“阻力”,才能成就车田今天的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