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瑞超 吕嫣冉
●武建何(左三)带领大学生在江安河项目实习
他总是戴着一副银色边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言语间脸上总是挂着微笑。2019年大学毕业,入职不久的他已经参加过三个施工项目部的建设,他所在的项目部无论是新加入的大学生,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只要提起他,大伙儿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中国安能第三工程局成都分公司青白江城区工程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部长武建何。
勤奋努力,不负知遇之恩
2019年7月,武建何走进成都分公司的江安河工程项目,成为了安能三局的一名见习生。当他第一次穿上藏蓝色的工服时,这个青涩内敛的男孩便在内心中不断鼓励自己“要努力,不辜负中国安能的知遇之恩”。在工作中,他虚心向项目老员工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带他工作过的老师傅们都说:“建何这小子,谦虚、好学。”
2020年8月,江安河项目正处于前期筹备关键期,工期紧,任务重,他同时参与工程技术测量和技术方案编写两项重要工作。由于是第一次参与工程技术测量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做细,他在网上购买学习资料,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为了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他只要稍有空闲,就扛着10多公斤的测量仪跑到工地上实操琢磨。测量队长看他勤快好学,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讲授现场施工经验和专业施工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磨练,他不仅能熟练地完成测量工作,还参与完成了施工用电、技术交底等方案编写30余份,技术交底20余次,有力推动了江安河项目部顺利动工。
刻苦攻关,人称“拼命三郞”
2021年年初,江安河项目正处于施工大干阶段,武建何积极投入其中,他同时还承担着金马河项目投标的重任,为了能拿下这个项目,武建何主动承担起部分技术、报价标书的编制。为此,他白天跑工地,精准测量每一组数据,晚上配合同事不断制定、跟进施工组织策划编写技术方案,时常完善标书工作至深夜。外业内业都做得井井有条,大家都称呼他为“拼命三郎”。
江安河工程项目属于河道治理项目,由于上游电站较多,叠加流量大,加之河道较窄,无法以常规围堰形式施工。而且施工作业面多,有效施工期短,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在枯水期内完成水下主体工程施工,非常困难。武建何在网上翻阅大量资料,多次跟随总工程师参与水务局及业主单位组织的技术研讨会议,协助跟踪设计调整方案,与项目总工程师、总经理等共同撰写了河道治理工程无围护灌注桩施工工法,此工法也获得了中国安能集团公司 2021 年度工法。由于他的业务能力突出,2021年2月他被任命为金马河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副部长。
不将就,严谨细致获赞
2021年11月初,江安河项目圆满完工,由于武建何出色的表现,立刻被指派到青白江项目部担任工程技术部部长职务,从江安河到金马河再到青白江,一步步走来对于武建何来说不仅是成长,更是一个个更大的挑战。
武建何走上新岗位的第一天,他就深深地认识到青白江项目是成都分公司进入市政工程领域的敲门砖,对树立中国安能品牌形象十分重要。成都平原的冬日,一阵阵寒风吹来,冻得人瑟瑟发抖,鼻涕直流,但他依然坚持每日提前半小时到达施工现场,实地检查工地情况,现场指导工人施工。有两名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劝他施工流程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不用每天都来,武建何却沉着脸说:“不行,施工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不能将就,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丝毫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再冷也要实地查看,不然晚上睡觉也不会踏实。”这两个大学生吐了吐舌头,搓了搓手,赶忙跟着他检查起来。晚上回到项目部,武建何刚吃完晚饭,就又开始忙碌起来,汇总一天下来的材料数据,办公桌上厚厚的图纸资料,俨然已成为他最好的工作“伙伴”。在项目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2021年11月初,青白江项目部顺利完成红阳东路人行道铺装试验段(800平米面砖铺装),2022年1月20日干线公路增设路灯工程全线“点亮”,受到业主单位的接连称赞。
参加工作短短3年时间,他从一名稚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程部长。有人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动力?武建何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