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帅

利用磁粉、超声波、X射线等方法,在不破坏工件表面及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做出质量评价,指出缺陷的具体位置,在行业内被称为“钢铁医生”,苗逢春就是这样一位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钢铁医生”。
苗逢春入职北重集团从事无损检测以来,始终以朴实稳健、严谨细致的作风,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并不断攀登着新的高峰。
他在去年举办的国家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无损检测员项目优胜奖,被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授予“装备维修技术能手” 称号。
相遇无损检测,结下不解情结
苗逢春在无损检测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从最初的检测员到班组长,从年轻技术骨干再到现在的无损检测室主任,苗逢春始终初心未变。
他说:“对于这个专业我是比较感兴趣,就像老话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尤其是工作年限越长越喜欢无损检测这个专业。”
作为班组长,苗逢春带领组员穿插在公司的各个生产线,不管是在机声隆隆的无缝钢管机加车间还是作业环境艰苦的室外,从零部件进厂到产品出厂,关键检测工序里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一丝不苟,这是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必备素质。超声波作为检测的常用技术之一,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通至内部,遇到缺陷或底面时发生反射,形成脉冲波形。缺陷的发生位置是不确定的,所以回波也没有规律可言,苗逢春要在千变万化的波形中发现异常:“往往就是几毫米的误差。”
发现异常后,苗逢春还需明确缺陷位置。“通过这些平面波形曲线,在脑子里构建出零件内部的三维结构,尽可能精确地计算位置。”零点几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影响后续工作,因此,从调试设备参数到观察波形,再到计算,苗逢春每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公司的发展 ,他深知无损检测人身上的责任,在产品检测中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基于苗逢春对无损检测岗位的恪尽职守,公司把一项重要的比赛任务交给了他……
十一年磨一剑,大赛脱颖而出
2021年9月24日,对于苗逢春来说是个既忐忑又激动的日子,他将要参加国家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
国内354名装备维修领域的顶级“工匠”,经过层层选拔后汇集于此,他们全部具有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是长期工作在各自领域一线的佼佼者,有的人甚至数十年坚守在同一个岗位。
苗逢春告诉笔者:“这次参加比赛,是公司对我的信任,当时压力还是不小的,因为这是代表北重集团参赛。”
面对一众高手,苗逢春提起“十二分”精神,赛前他不仅在实际操作上练了又练,在理论知识上也是反复加强,本来已是烂熟于心的知识技巧,自己总感觉还是差个“半两”。
此次技能大赛,更注重比赛的实战化和全面性。进行检测时,就像真实的战场环境,不可能坐在椅子上,躲在阴凉地里,往往是顶着太阳蹲着或者是弯着腰操作,对于人高马大的苗逢春这可不轻松,蹲两个小时,小腿都是肿的,但是他咬牙克服了这个“小难题”。全面性,往往是多个检测手段齐上阵,苗逢春凭借扎实的实操功底,“高低切换”做到了收放自如。最后,苗逢春不负众望,以总成绩85.972分获得大赛无损检测员项目优胜奖。对于取得的荣誉,他说:“比赛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是在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站位,荣誉只代表我现在的成绩,不是‘躺平’的资本,自己要做的是持续精进同时给年轻职工做好榜样。”
当好榜样,做青年职工的“引路人”
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它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在采访中,当问他在公司里有没有崇拜的劳模工匠时,苗逢春说道,一个是北重集团“大劳模”戎鹏强,一个就是“包头工匠”闫炯师傅了。提到闫炯,苗逢春字里行间都是对他的称赞。“闫师傅是从事电焊的,我是从事无损检测,他负责焊,我负责检,所以我比较熟悉闫师傅,他做事认真踏实,最让我崇拜的地方,就是他不仅自己取得了不凡成就,而且他带的徒弟同样出色。”
在刚接触无损检测时,就打破了对工作的认知,并不是苗逢春想象中的坐在实验室搞实验,而是每天奔波于各个生产现场,有时是酷暑有时是零下十多度的严冬,但是有付出就有收获。对公司现在的年轻职工而言,苗逢春希望他们坚持初心,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北重大舞台上尽情展现才华。
他利用业余时间,总结了许多操作心得,在无损检测室针对青年职工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打造了一个无损检测的“人才温室”,大幅提升职工成才速度,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各类大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让周围更多的年轻人早日成为公司无损检测岗位的栋梁。”如今无损检测室里新进了几名“90后”,“肯吃苦、学得快、脑子活,我相信这些年轻人不但能把技术传承好、掌握好,而且将来一定前途不可限量。”苗逢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