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不想当小说的随笔,不是好传记 ——评《永别了,外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玫涛

2.jpg

  这拗口的标题,正是我们翻开齐老师作品时面临的“窘境”。你以为这是一本随笔集,作者却称之为随笔式长篇小说,评论又认为齐老师的作品就是他的人生自传。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作者曾任某跨国公司驻华首席代表,上下同心、屡创佳绩,后因种种原因被炒鱿鱼。《永别了,外企》就是他下岗后的自白,全书以不同国家之间商业思维差异为主线,日常实录生活、商业种种场景,有展会经历、有高层视察、也有客户到访,情感真挚、亦哭亦笑,读来笑而不迷、哀而不伤、神然自得。

  这书名,很自然联想到《永别了,武器》。作者在序言也比较了两者的共同点,同样是时代大氛围与个体生命的关联,同样是大数据下的共指事件和人物,不同的是齐老师带来的畅快淋漓,种种独白、反讽与有意无意之间,展示了独特的风格。散文诗般行云流水又略带调侃的笔调,带我们走进外企洋老板手下的高级白领的哭与笑,领略与商界打滚的种种趣事。近似戏曲的勾勒方式,有时让我们不得不借助故事冲突,猜测故事背景和双方心理,就像酒馆里听到背后的嘈杂声,充满着人间烟火气。

  该书的副标题是“一个被炒鱿鱼的外企首代的自白”,但相比哈姆雷特的自白,我们更多想到堂吉诃德。作者把种种辛酸当成一个大大的玩笑,在我们为世俗躺平的时候,他骑着一匹瘦马,用他那惯指人间不平事的长矛,撩开商业生活的面纱,让我们看到自己灵魂深处热烈蓬勃的一面。与传统随笔相比,少了些散淡,多了机智和惊心动魄,多了自嘲反讽,作者慢慢回忆以往生活,把线索又抛回远远的美国,又慢慢拉回来。在这个“挥戈冲杀、嫉恶如仇”的骑士记述中,我看到一个首席代表对商业世界的思考,怀着深深的善意和淡淡的嘲讽回看生活经历,略带忧伤的豁达,反而显得更意味深长。没错,这就是熟悉的齐老师。

  《诗经》有云:“君子作歌,维以告哀。”虽然人性往往表现为被同化和诚服,而有些时候,较量、执着方能显现人性的张力。你可以说这是一个苦笑带泪的故事,所有的沟通、所有的周旋、所有的真诚、所有的勇敢,都随着“永别了”而成为过去,清风道骨依然是清风道骨。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公司题材的喜剧,齐老师引导我们去注视他的鲁莽、固执、一往情深,让我们发笑。这种笑是温暖的笑、苦涩的笑,但喜剧不是插科打诨,而是一种生活的超脱,每个外企白领也许都能看到自身跌跌撞撞的过去和未来。

  曾和朋友开玩笑说,我可是齐老师的忠实读者了。我们珍惜齐老师的作品,鸡毛蒜皮的生活中难觅这趣味,正如辞典中没有诗和文章,采石场没有雕塑一样,他用这冲突争执的可笑有趣,掩盖了一种能够彻底打动人心的力量。他代表着你我心中浪漫冲动质朴的情怀,让生活成规在蓬勃的人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生活的分朱布白、起起落落就在这种种漫不经心中渗透出来。掩卷而思,我们仍能看到嬉笑怒骂的齐老师自命为骑士,千里迢迢,并无侍从。

  (《永别了,外企:一个被炒鱿鱼的外企“首代”的自白》,齐天大(齐一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