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混改+重组+投资经营公司 市场导向 深圳国企做强做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李锦

1.jpg

  2019年深圳被列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两个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此后,动作连连。到今年春节之前,深圳一年的形势数字出来了,深圳GDP超3万亿,成为我国北京、上海之外的第三个GDP超3万亿大城市。2016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1.1万亿元,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达4.6万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

  国有企业呈快速发展势态,资本极度活跃,国企实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经过“混改+重组”,现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达到了82.1%,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7.1%。

  仅仅五年“混改+重组”深圳国资由1.1万亿增到4.6万亿

  从一般意义上讲,深圳的国资国企改革做法是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规模战略性重组。在2019年国务院公布深圳作为国企改革试点的决定,与上海同时为国企改革区域化试点的城市,这个三年基本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合。当时,深圳市制定了一个未来三年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在9个方面、39条举措、106项任务当中进行部署落实。而深圳的做法突破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规定的范围,出现了一种在重点领域“混改+重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状态,这在全国是突出的。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没有开始之前,深圳的国企是萎缩的,人们说起深圳,便是华为、腾讯等民营企业的天下。国有企业形成的资产总量与从政府获得的巨大资源严重不对等。尤其是近年以来,深圳的房价暴涨,土地急剧升值,国有企业多年来获得的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上盖房地产所形成的价值,构成国有净资产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有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深圳国有企业从政府获得了土地、财政、金融、优惠政策、特许经营权等大量的资源,本应该形成巨大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但到2017年底全市市属国有企业净资产8626亿元,资本及权益5938亿元,国有企业从政府得到的大量资源与就此形成的国有资本和权益之间明显存在严重不对等,造成政府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从客观上说,与国内大环境有关系。从主观上讲,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深刻的教训,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严重影响。

  对比,最有说服力。2016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企业系统中,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排名第14位。这个1.1万亿,仅仅过去5年,深圳国资排名突飞猛进,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4.6万亿元。

  这几年改革,从原先控制的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范围看,深圳没有后退。他们围绕城市国资定位开展补短板,通过重组、整合和新建,搭建了城市特区建工集团、食品物资集团、要素交易集团、智慧城市集团等几个大平台。到2018年,深圳的市属国企承担了100%管道燃气,近100%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市60%的危废处理由国企承担,99%供水和原特区内全部污水处理由水务集团承担,80%菜篮子果蔬供应是由农产品集团承担,70%公共交通是由地铁和巴士集团承担,66%粮食储备是由粮食集团在承担,还有60%高速公路运营以及50%集装箱年吞吐量也都是由市属国资在承担。

  从新一轮改革这十年,也就是我们说的新时代国企改革来观察,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依据,当时口径是该退的退,该进的进,退出竞争领域是舆论主要声音。早期,深圳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基本退出了竞争性领域。2013年深圳的国企收益对GDP增量的贡献不足5%。

  这十年,在经过了大规模的退出后,实施大规模的“进”。这种变化,正是国企改革十年的缩影。目前,深圳形成国有资本服务于以公共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构建起有力的城市保障体系。

2.jpg

●数据来源:深圳国资委官网数据;单位:万亿元

  2016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深圳的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它雄厚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组成:一个是国家大量的投资,二是大量的贷款,三是大批的土地划拨,使得国企具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后来国企与国家投入支持的力度,相比起国企缩小到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是一种退出。

  中间分界线,就是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基础以后。深圳市国资委迅速响应,在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提出了实施“大国资”战略,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同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

  2018年年初,深圳市委巡察组对深圳国资委党委进行巡察,提出明显的批评:“深圳国资总体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与做强做优做大国资的要求有明显差距。”该巡察组在反馈报告中写道,“市属国企总资产仅为北京的57%,上海的16%,与深圳城市地位、经济体量不相匹配。”

  2019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是深圳国资改革飞跃的新起点。方案明确指出,市场导向是深圳国资国企综改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实施“上市公司+”战略。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力争达到4.5万亿元,打造1至2家世界500强企业。所以,深圳国企改革从脱离市场,到参与市场的周期蜕变,给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带来指导意义。

  从万科、恒大、荣耀、中集到苏宁

  我们再具体看一看,深圳国有企业的几个大动作。从万科、恒大、荣耀、中集,到最近的苏宁易购,过去几年,深圳国资不断介入大型品牌企业的股权重组,其动作布局越来越引人关注。从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深圳的国企改革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实行的,是为了实现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布局而推行的,绝不是只从意识形态、公有制私有制那样去简单考虑的。这些重组案例,大多是经过激烈竞争而取得的。

  一个是万科之争,“宝万之争”是深圳国资的经典一役。当时,姚振华执掌的宝能集团一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后,万科开始反击,华润、安邦、黑石等轮番上阵,最终在2017年深圳地铁集团动用663.72亿元出手,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一个是中集之争。2020年,深圳国资委通过深圳资本集团及深圳资本集团全资控股公司深圳资本 (香港) 集装箱投资有限公司受让了中集集团29.74%的股权,虽然中集集团还是处于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状态,但拥有29.74%的股权,已经可以一跃成为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荣耀之争。2020年,深圳国资牵头接下华为剥离出来的荣耀。荣耀的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是国有独资公司,股东为深圳国资委。

  恒大之争。2020年11月22日,中国恒大集团发布公告介绍恒大地产与战略投资者的情况,称恒大地产1300亿元的战略投资者中,已经有1257亿元战略投资者签署协议转为普通股,其中200亿元人民币权益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持有。同一日,山东高速发布公告称,畅赢金程与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恒大地产签署协议,深圳人才安居集团以50亿元的对价受让畅赢金程持有的恒大地产1.1759%股权。换言之,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投资了恒大地产250亿元,而深圳人才安居集团由深圳国资委100%持股。

  苏宁易购之争。在最近苏宁易购的股权重组中,最终出手接盘的竟然不是苏宁总部所在地江苏(南京)国资,而是深圳国资,让市场着实有些意外。让人感到意外,过去一年时间里,深圳国资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等知名企业的投资动作真大。在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之下,在未来如果深圳国企中出现类似华为、腾讯这样的企业,对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这对于全国来讲也有示范作用。

  从深圳国资的布局看,目前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城市建设、民生保障领域,正如深圳国企有深圳地铁集团、深圳水务集团、深圳燃气集团、深圳巴士集团、深圳农产品集团、深圳人才安居集团等企业;二是战略新兴产业,为未来发展打基础。例如,深圳市属国企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完成深圳方正微电子重组变更的全部法律程序并正式进驻,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再下一城,将助力深圳进一步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创新高地。深圳国资和苏宁易购的结合,对深圳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战略意义,可以互相赋能,实现共同发展,而投资中集集团,考量的是未来要培育海工装备领域,服务海洋经济振兴。

  四大股权投资平台

  深圳的国企改革,“混改+重组”重在资本运作。投资运营公司,是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让资产增值保值的一个手段。而综改方案中,深圳国资委对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有了更加明晰的想法。实际是“混改+重组+投资经营公司”模式。

  深圳国资不仅在关键时刻作为“白衣骑士”,还凭借综合性投资平台——深创投、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深投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深圳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鲲鹏资本这四大股权投资平台,成为投资界公认的“扫地僧”。

  深创投目前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292亿元,包括150只私募股权基金,13只股权投资母基金,19只专项基金(不动产基金、定增基金等)等。截至2021年末,深创投累计投资项目1406个,其中206家企业顺利登陆全球17个资本市场,在投资项目数量和IPO数量上稳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位。在创投业务板块,深创投主要投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涵盖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相较于深创投,鲲鹏基金更聚焦国企改革,以多渠道融资募资为手段,布局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截至2021年6月底,资产总额达736亿元。成立于2007年的深圳资本,前身为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是为推进国资管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深圳国资整体资本运作战略,专门成立的国资辅助履职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平台。

  作为全周期投资并购服务平台,深圳资本运作的产业基金涵盖并购基金、新兴产业基金、投贷联动基金、平稳基金等。与前述三家平台相比,深投控是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前十大股东,其中深投控资产规模高达数千亿,是国有资本投资界的“巨无霸”。

  作为深圳最大的国资运作平台,深投控以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为主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深投控旗下全资、控股企业41家,包括国信证券、天音控股等13家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底,公司总资产8454亿元、净资产3528亿元。202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96位,较2020年上升46位。深圳国资本身的资产证券化率已不低。市属国企上市公司数有34家,资产证券化率达57.2%。未来,深圳国资跨地区甚至跨国进行投资并购的案例,可能会变得更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