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向企业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政策与发展趋势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2022年的企业发展,要记住这24点

  ●2022年的经济主题:

  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2022年的十大政策方向

  1、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

  二是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三是减税减费政策要强化力度

  2、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四是公平竞争政策深入推进

  五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六是房产政策坚持租购并举

  七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八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

  九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十是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和实践途径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1.jpg

  ■ 李锦

  12月10日召开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往年有两个区别:一是往年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一周后召开,这次是四天后便召开。二是时间提前,往年是12月17日至20日之间,今年提前了一周,给人感觉是深思熟虑,成竹在胸。

  今年会议公报是4700字,去年是5300字,但是感觉到整体内容更具体、更丰富了。对形势有些新的分析,提出一些新说法,例如十大政策,五个正确认识。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向来含蓄而内敛,而经济工作会议是最直白的。特别是“政策”“稳定”两个字,提得特别多。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中国的企业家怎样看形势?

  2022年,我们即将迎来的经济变化是什么?有哪些新政策?哪些行业会引起重视?明年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下面从24个看点来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

  看点一:首提“三重压力”,两提“不确定”,外部环境压力较大。

  对形势怎么看?这里面首次提出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让”的三重压力,对待明年的形势用了“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特别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后面这句话,“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句话国际风云的变幻“不确定性”,已经知道但是变化“不确定”,给人很强烈的悬念。其实,我们自己内需消费的恢复受疫情影响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部分领域原本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风险可能加速暴露,这也是一种“不确定性”。

  看点二:再次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为“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词很久没有提了,现在提出,给人久违了的感觉。实际上就是要提出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上质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连在一起,表达中央的决心,不搞政治运动,不受外界的干扰,这两个“不”给人的感觉非常鲜明。应该说,企业家们对形势走向还是心存疑虑的。特别对改革开放来评价的舆论走向不无担心,对前一阶段“杀富济贫”说法,有压力。这时代讲“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吃了颗“定心丸”。

  看点三:会议公报连提25次“稳”,指导思想段落七次提“稳”,是一个“稳字篇”。

  会议公报连提25次“稳”,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这次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在指导思想这一节里面出现七个“稳”字。其中,“平稳的经济环境”“稳中求进的基调”,“做好六稳战略”,“稳定宏观经济大局”,“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和后面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感到2022年发展是以“稳”当头,无稳不成篇。后面,“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也是讲“稳”的方法。

  看点四:对明年宏观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稳中求进,“进”是主旋律。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议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实践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基础和前提,进是目标和方向,两者相辅相成。

  过去对于宏观经济通常也有“稳”的描述,但是这一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描述是非同寻常的。中国的经济恢复并不平衡,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今年外需明显好于内需,上游产业(例如煤油)明显好于下游,大中企业明显好于小微企业,工业明显好于服务业。今年三季度我国GDP增长已经掉到4.9%,四季度不出意外会跌破4%,2022年仍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内生增长动力有所减弱。这个趋势如果不采取较大力度的措施去干预,有硬着陆的风险。在党的二十大前,不能出经济风险。

  回顾这三年,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我国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2021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政策力度趋于谨慎。2022年政策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总基调。可以预计,2022年速度将可能在5.5%左右,赤字率水平仍将保持在3%左右,专项债的额度在3.5万亿。

  看点五:围绕稳中求进,提出十大政策。

  从之前的三大政策组合到现在的十大政策组合,首先反映了明年的形势更加复杂,其次是在召开党的二十大之际,要求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同时反映了政策应对更加精细。十大政策部署中,有不少新措施、新提法、新变化,值得关注。这里宏观政策,包括财政、税收、货币,微观上,包括公平竞争政策、结构政策、房产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这是第一次列出十大政策。中国政府的“政策包”是丰富的,这次,是充分使用与发挥政策的年份。公报强调,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企业家们要十分关注政策风向的变化。

  看点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有望前移至上半年,同时强调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首先做好保市场主体、保收入和保就业的相关工作。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明年会体现出三个维度的新内涵:一是在“力度”上,一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对冲私人部门需求下行。二是在“结构”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是三个“加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加强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三是在“节奏”上,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尤其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公报强调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财政政策的强度与进度,决定形势走向。

  看点七: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始发力。

  美联储即将启动Taper,缩减QE,拧紧水龙头,逐步开启货币正常化进程。而在这次会议上,告诉我们中国可能会与其发生背离,降准甚至是降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方向是定向的降息、降准、再贷款,给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还有信息消费等领域。2022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动能可能继续减缓,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在12月6日政治局会议同一天,央行来了一次全面降准。很明显,在“稳字当头” 的基本定调下,为了对冲“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的风险,我国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看点八:新的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有望在明年出台,进一步加码减税降费力度。

  现在民营企业日子不好过,民营企业多在产品端,是下游。2021年以来,工业品连续涨价使得企业利润向上游产业转移,中下游产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2022年,中小微企业依然将面临较大生产经营压力,在延续制度性减税、落实已定缓税政策的同时,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和创新升级。延续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和就业稳岗补贴,扭转中小微企业全面放缓态势。这将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看点九:微观政策要激发企业活力,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亿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有力托住了就业基本盘,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特别强调要提升市场主体的信心,公平竞争,反垄断,各种所有制竞相发展,那么,不光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要反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目前是指民营企业。

  看点十:结构政策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的各个环节。

  强调了要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国内的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的各个环节,是在结构的整体调整上要下力气的。居民消费支出持续低迷,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实际消费增长几乎停滞。消费增长潜力可能已经出现“长期下滑”。2022年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叠加高基数因素,出口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

  在消费方面,加强中国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是对消费拉动极为重要的。

  看点十一:要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启动基础再造工程,形成一批新的企业。

  无论是政策端还是资金端,对于制造业和民企的支持力度将不会减弱,以推动制造业投资平稳增长。将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一个时期的政策目标是充分发挥全工业体系和全产业链的优势,

  依托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通过国内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和畅通内部经济循环,依靠内部力量补齐制造业短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看点十二:对住房改革再次出现,特别提出了开发新的发展模式。

  今年高层不断出台政策,屡次收紧楼市调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有这句话,这次重新强调。显然,不光是指房地产产业,是租房购房的两种模式,同时为长久地发展造成良性循环。从“以压楼市换稳定”,转入“以保障房换稳定”。去金融化、去土地财政以及存量调整等战略定位决定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宏观变量将面临趋势性回落。不管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房地产最后都是要着陆的,这个着陆点是“新的发展模式”。房地产是国内经济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子循环,而且房地产这个子循环会对经济大循环中的其他环节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及未来几个季度,须审慎管理四五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做好稳房价、稳预期工作,避免硬着陆。当然,包括不排除合理安排房地产银行贷款,支持居民购房刚需,保障市场供给。

  看点十三: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可以发挥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牵引和主导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和原来相比更加具体,不仅仅是一般的要求,有具体的行动和规划保障,这背后肯定有具体的安排。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会议的要求对我国科研发展意义重大,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可以发挥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牵引和主导作用,创建新型科研机构,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破除不合理的制度约束,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和探索权,形成强核心、多基地、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格局。

  下阶段对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力度加强,核心科技新兴产业或将迎来政策红利期。用市场化的机制建立企业创新投入,也会有行动。

  看点十四:改革开放的政策是要激活发展的动力,而不仅是企业单个的活力。

  要朝前走,要发展。发行股票注册制,这是第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角度来看,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疏通政策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强调的是整体发展的活力。

  看点十五: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这里专门点出三年行动,按计划,在2022年7月份前要完成任务。这里没有展开讲,调子也不高,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看点十六:电网的改革,按照“抓住中间,放开两头”推进。

  电网的改革方向还应该是“抓住中间,放开两头”。米和豆子要分清楚,输变电要控制起来,发电和销售的两头一定要放开,这样,就要做好分类,总体进展不快,这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任务。

  看点十七:铁路的改革,要突出解决优化铁路网运关系。

  制约铁路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铁路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不够明确,网运合一高度融合体制制约了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铁路运输主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规模力度不及预期,铁路投融资领域出现“市场失效”现象。重点是铁路功能定位问题,突出解决优化铁路网运关系,是全面深化铁路改革在实践层面的首要关键问题。铁道是一大块,国家应该出台一个全面深化铁道改革的大文件。

  看点十八:在正确的理念下,做好共同富裕,做好公益性慈善事业。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往年一个大的变化,提出五大关系,这似乎是理论问题,实际是工作理念问题。会议还明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5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具有长期重要性,也呈现出短期紧迫性。

  因为这5个问题,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分歧和争论,所以,会议进行解疑释惑,指明方向,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既管当前,又管长远,通过市场发出稳定的信号,从而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认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收入分配调节既能够分好蛋糕,又有利于进一步做大蛋糕。国家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在有意愿、有能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在客观上也会起到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更多的人富起来,加上国家激励政策的完善,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

  看点十九:提出了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的新提法,要加强对资本的监管。

  “红绿灯”这个通俗易懂的提法,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意味着要加强对资本的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在这里意外地把“两个毫不动摇”放在资本的内容来讲,不像过去放在前面来讲,那这样意味着在资本监管方面,应该有更大的力度。最终是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搞死。

  看点二十:强调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同时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油气领域开发和废气物循环利用方面的企业将会得到优惠,加快发展。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看点二十一:银行出事,政府不会大包大揽,让银行自己来解决问题。

  在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一理念时,强调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对金融行业,要压实地方、金融和行业三方的责任,压实企业自救的主体责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不包起来,不会出现“锦州模式”,用“恒丰模式”改革重组的自救模式,或者用该破产就破产。

  看点二十二:碳达峰碳中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确保能源供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不能出现限电式运动式减碳。实现双碳目标,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要遵循中央所强调的“先立后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今年有一些地方产生了片面理解,采取了限电限产等一刀切措施,影响到企业经营,所以,现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保证电力稳定供应,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

  看点二十三: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区域发展对内就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经济圈等城市群协同发展,对外就是RCEP协定。2022年,RCEP协定将获得各个成员国批准,进一步整合东盟与东亚各国经济深度捆绑的机遇,中国要抓住这个契机,在国内实现市场要素更高效率的配置,为加入门槛更高的CPTPP奠定基础。

  看点二十四:国企要做好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的保障供应。

  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统筹安排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特别是煤、电、气、运输五个方面的保障,国企要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

  中央对干部工作能力与工作作风提出要求,重在一个“稳”字。对领导经济工作,不是真抓实干之类的话,而是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这种对稳定理念、方法、作风的要求是明显的,企业家们也应该这样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