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羊毛可薅,市场诚信不能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关育兵 教育工作者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法院近日就宣判了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阮某通过外卖平台点单后,制作了食品有异物的虚假图片,并以食品卫生问题为由向平台申请赔偿,从中获取赔偿金。6个月内,阮某使用多个账号如法炮制,向平台恶意索赔115笔订单,骗赔总金额近2万元。(12月9日《法治日报》

  无独有偶。今年5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宗“薅羊毛”诈骗案。在校大学生徐某利用在肯德基客户端下单时发现的技术漏洞,将骗取来的套餐产品通过线上交易软件低价出售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同时,徐某还将犯罪方法当面或通过网络传授给丁某等4名同学。法院以徐某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看到这样的新闻,许多喜欢“薅羊毛”者会疑惑,商家提供这些羊毛,不就是让消费者薅的吗,怎么“薅羊毛”还违法了呢?

  羊毛当然是让薅的。但也应该看到的是,商家、新业态平台企业大量推出优惠券,仍然是一种商业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用户,并通过提供更优的服务质量,给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赢得消费者。因此,平台发放优惠券的行为性质上属于要约,用户领取优惠券的行为属于承诺,一旦领取,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赠予合同即成立。消费者正常利用平台优惠促销信息下单购买,通过交易得到实惠,就属于合法正当交易行为;恶意获取利益或者套取现金利润,就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或其他违法行为。新闻中的阮某和大学生徐某,显然就属于后者。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是一切市场参与者都应遵循的原则。新用户首单优惠、到货不满意极速退款、打车软件先用后付等规则,都是平台基于市场诚信所做出的优惠。有用户利用平台“先用后付”的机制,注册多个打车软件,逃单后便不再使用该账号,这显然有悖诚信原则,损害了商家的利益,也不利于新业态良性发展。更有甚者,利用商家规则漏洞大规模刷红包、刷单,使用技术手段不正当牟利,这不仅是背离市场诚信原则,已经涉嫌犯罪。

  诚信原则要求一切市场参加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消费者在交易中违背诚实信用原,不仅会损害商家的利益,损害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也可能会导致商家在策划某些优惠、让利活动时更加谨慎,因此有可能间接地使本来对消费者有利的规定和优惠逐渐缩小空间。也就是说,恶意“薅羊毛”已经损害到了更多人的利益,必须予以打击。

  羊毛当然可薅,但消费者的行为应是善意的,不能背离市场诚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