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必须对接(危急动员令)
——致各级管理人员,告全体员工
(2002年元月3日)
一、危情报告
从参加玉柴庆典活动的领导同志处获悉如下危情:
1、自2003年起,载重汽车发动机进口配额降低至零,即取消进口许可证制度。
2、自2006年,发动机进口关税降低至10%以下。
3、自2002年起,国家在执行达标欧Ⅰ排放标准的同时,京、津、沪三大城市公交用车已全部或部分要求排放达欧洲Ⅱ号标准。
4、自2003年起,国家将实行欧洲Ⅱ号排放标准。
5、自2006年起,国家将实行欧洲Ⅲ号排放标准。
6、自2010年起,国家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将与国际对接。
7、所有的国际著名的载重汽车制造商都在以迅速提高排放标准为主要手段,预备大量占领中国市场。
8、国家即将对汽车业批量投放市场的、在安全性能方面有隐患,在环保性能方面不达标的产品率先实行由责任厂整批量更换招回的制度。
二、战略对策与目标
制胜上述危情的战略性对策是产品三年之内实现对接国际先进水平,内涵如下:
1、2002年上半年以后所有正式投放市场的产品制造质量与服务质量必须稳定受控(本项内涵适用于玉柴集团)
2、2002年上半年以后所有正式投放市场的柴油机必须能够一致性达标欧Ⅰ排放标准,在当年年内必须完成2003年能够一致性达标欧Ⅱ排放标准的生产技术准备。
3、到2004年底,还必须实现以下目标:
●完成6113与4113柴油机既具备一致性达标欧Ⅲ排放标准的能力,又在制造质量与服务质量方面能够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切技术准备与生产准备。
●完成所有投放市场的各型柴油机在外观方面的升级换代,确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批量投放市场以CKD、SKD与自产等三种方式相结合所产出的12升排量以上、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型柴油机。
●非车用柴油机(即通机)年产销量必须达到3万台以上。
●各型柴油机年合计出口量必须达到5千台以上。
●完成对现有机电汽贸的正规化、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整合改造,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以带动玉柴发动机销售为基本宗旨的整车营销系统(本项内涵适用于玉柴集团)
三、战略方针
●要充分吸取过去目标与管理基础严重脱节的历史教训,全面加强在消化吸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建设、生产准备、质量制控、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等项环节的基础管理;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贯彻和体现五项生存发展法则(本项方针适用于玉柴集团)。
●到2002年上半年末,要选型确定并完成12升柴油机的技术引进。
●到2004年上半年末,适产10万台6113、4113与12升柴油机缸盖的柔性制造系统要投产。
●到2004年上半年末,新铸造要投产。
●到2004年底,适用于113系列部分工序和适产3万台12升柴油机缸体的柔性制造系统要投产。
●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又确有能力的责任系统,保证方针实施,保证目标实现。
注:1、因属涉及股司集司的重大战略决策,要经股司技术委员会、股司总经理班子、集司总经理班子和两司职工代表大会充分讨论、修改完善并报两司董事会批准后在2002年一季度内正式发布。
2、但玉柴所属各部仍应将此动员令作为分解2002年玉柴集团目标与方针的基本依据。
关于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
——2002年2月2日玉柴集团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发布
三年对接国际是一场事关玉柴生死存亡的保卫战。
商场就是战场,员工就是战士,在岗员工就是近卫军;战场的后面就是以少儿芭蕾和老年方阵为代表的玉柴家人,就是玉柴事业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
在此生死战场上懦弱就是背叛,后退就是死亡;懦弱后退就是背信弃义、自毁家园。
全体员工要充分明了和准确理解自身岗位“不准后退一步”的全部具体内容和自我要求。
全体干部要在娴熟运用六项基本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部属完整清晰地提出“不准后退一步”的具体指令和要求。
为了未来的美好,为了后代的幸福,为了玉柴的光荣,为了尽责民族和国家,在三年对接国际的战略战役中,无论是战术行动抑或是单兵作战,我命令:
玉柴人,不准后退一步!
玉柴董事长 王建明
在玉柴青年创新创效活动
深化推进会
暨阶段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2002年8月14日公司大礼堂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我们玉柴创新表彰大会。创新,我想顾名思义,它所涵盖的内容,这样概括行不行?就是要做前所未及和人所未及,就是要争取实现,或者是创造成功前所未及和人所未及。如果这个概念能够包括创新要求的话,当然它可以是很高很高。导弹之父,原子弹之父,这些非常了不起的大科学家,还有我们的发动机技术上面研究出来的,过去在行业的技术里所没有的、最尖端的东西,这个固然是创新,但是,很不起眼的、非常寻常的日常工作,如果套用人所未及、前所未及,而且人所未及跟前所未及还有不同的范围,大可以放大到全世界,也可以缩小到中国,也可以再缩小到行业,也可以缩小到区域,这个区域可以缩小到我们一个班组,最后可以缩小到个人。我个人过去没有达到过的高度,我过去不能够实现的业绩,我现在把它实现了,我做到了我自己过去所不能及,所没有达到的,同样我也是创新。就这个意义上来讲,总书记讲的这两句话:“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这个话确确实实可以概括我们玉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现在要争取打入半决赛,进入世界的前四强,要争当我们国家两项文明高度发达的典范,那么,创新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职工同志必须要做、必然要做的事情。当然,在这个创新当中,由于这个创新首先它非常要具有活力,非常要具有活跃性,非常要有一种向上的心态,是具有这些特征的行为,因此总书记讲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听刚才书记介绍,像我们今天表彰的青年同志,创新青年当中,不仅有从事科技行为的青年同志,还有我们生产岗位的同志,我觉得是比较全面的。大家可能从上一次的职代会已经知道,在玉柴可能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就在未来的大概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玉柴肯定会有一些重大的,一些发展性质的变化,或者是发生一些对我们公司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项,这个事项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是我们将和国际的品牌和技术进行合作。不管是哪一个技术,哪一个品牌;不管是德国的,不管是瑞典的,不管是意大利的,不管是哪一种,我们迈出这一步之后,我们这个舞台是大大地延展了。那么,在迈出这一步之后,每一项企业内部的活动,都有非常非常广阔的、无穷无尽的创新的要求。就技术来讲,我们如果拿到了全世界最好的产品,我们拿到了全世界最好的技术,请不要忘记,肯定还要揉进我们自己的创造。再好的泊来品,再好的洋文化,不跟中国的文化,不跟我们自己的东西结合,它是不会具有理想的、我们所需要的这种适用性。
最近我一直在想,9月份开始,或者是现在从MAM公司8月20号要进来,从三凌公司8月底要进来,从9月初我们要回意大利谈判,我们一定会对它提出要求,开任何技术,叫它一定要做中国适用性的叠加,要对我们中国的水,对我们中国的燃油,对我们中国的空气条件,一定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叫它没有进到玉柴之前,就要做适用性改造。那么,我们自己的科技队伍,在未来的消化,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要把舶来品变成我们中国适用的东西,不揉进我们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也就是创新劳动,那么,舶来不会变成财宝。外来,它不是一个现成的财宝。那么,将来要大量地上规模,这个规模,不再是我们今天的数量级。
(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