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慧中/文

●无它心舍创始人余永琼 杭商传媒 朱旭洁/摄

●一夜间金黄满地,美得令人窒息

●Party房

●山景泡池房

●无粟餐厅

●午后时光

●无倦书屋

●会议室
在喧嚣的杭州城里,觅一处无人打扰的“神仙居”,不妨向西行,1小时左右的车程,穿过茂密的蜜梨树,这一次的目的地,是无它心舍·鸬鸟店,一处遗落余杭鸬鸟的秘境。
让生活慢下来,将喧嚣拒之门外,让灵魂跟得上。此行的体验也确实如此。
◎心舍何处无它而居
疫情管控之下,轻奢乡村度假成了城里人的“新玩法”。
生态、自我、回归、古朴,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在无它心舍都能一一找寻。
在两天的沉浸式度假中,我已对它动心无数次。
只闻芳名,便许芳心。第一次心动是对这个名字,简单来说,这个名字很有feel,很玄很禅,短短的四个字意味深长,似乎什么都说了,也似乎什么也没说。
出发之前,在抖音上刷到他们家堂前的一棵古银杏,我终于明白为何诗人能写出“银杏从不负秋”的诗句。高枝满挂,青黄尽染;一拂秋风后,银杏叶转色飘离,一夜间金黄满地,美得令人窒息。
这是第二次心动。
从单位出发,一路西行,我们一行人离大美湘湖渐行渐远,与另一个世外桃源余杭鸬鸟镇越来越近。在此之前,我并未踏足过鸬鸟镇,也没过多搜寻关于这个镇的故事。熟悉的地方没风景,正是异地的陌生与神秘,才使得旅行具有诱人的魅力。
车子开过刚割完稻子的田地,空气里是一股熟悉又陌生的味道,稻子的香气夹杂着阳光的甜味,低头一闻,依稀还能闻到一股蜜梨的清香。暖阳怀抱着周遭的一切,连头发丝都兴奋了起来,心里是说不出的欢欣。
青山含黛,田畴如画。
穿过一片片稻田,汽车在无人的乡间小道上飞驰,微风拂过脸颊,在鼻尖留下熟悉的气息。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抚平了岁月留下的足迹,抚慰了我奔波俗世的心灵。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此时此刻此地此景,我仿佛回到了生命最初的美好。
五百年的古银杏离得越来越近,再靠近时,我们已在银杏树下。静静欣赏,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美的细节。也许是书读得少,一时半会想不出有什么词可以来形容这份美。
银杏引路,踩着落叶来到门前。一门之隔,隔断了尘世纷扰,此时不妨问问自己,入门后能否做到一“尘”不染。
至少,我做到了。
黄色的木门后是另一个世界,白墙黑瓦与成片落地窗的碰撞,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在整座民宿空间设计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无它心舍的主人余永琼在设计民宿之初,在庭院的打造上下了大手笔,将整个民宿的一半空间都用于公共区域的观赏。
整个民宿是中式庭院的设计风格,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亲近自然”。
如果说门外是大自然,那么这里就是“微自然”。错落有致的景观点明了含蓄蕴藉、清新高雅的意境。
一汪池水在石板下含蓄静谧,犹如放松状态下的心境毫无波澜。下一秒,几条红鲤鱼从石板下慢悠悠地游过来,在过客心里泛起一片涟漪。
顺着石子路往里走,脚旁“生”出一棵龙柏,我赶紧慢下步子,生怕打扰了这份诗画情趣。伏下身,端详起蒲苇银白色羽状穗的圆锥花序,上一次这么细心地赏花赏景,已不记得是何时了。在这里,走在庭院的每一处,我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反复欣赏,像是正在沉心研究园林的学生。
两分静意,三分禅意,四分惬意,这里的每一处设计与细节都值得为它怦然心动。
◎乡野食宿,诗意栖居
如果你问,下一次还会来这里住吗?
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会。
无它心舍的新客人多,回头客也不少。吸引回头客“回头”的原因很简单,在于“食宿”二字。
先说说住宿。乡野民宿的新玩法,好玩的点不仅在于山野间野趣横生,更在于其房间带给住客的各种新奇体验。
无它心舍·鸬鸟店共有16个房间,主打的是禅意,是修为意境,其房间的布局也是独树一帜。
入住有两个感受,一个是“静”。
每间房的布局与软装都透露着一股“静”。每间房的层高很高,整体感觉很敞亮,空间很大。墙纸特地选用了暖黄色,让人心生暖意。微微开点窗,白色透明纱帘有意无意地在榻榻米飘窗表面上来回摩擦,暖阳正好,心情恰好。
我对“静”的直观感受就是入睡快,睡得香,睡到自然醒,睡眠质量高。除了周围环境安静之外,房间的隔音效果也很好,关上门基本听不到门外的声响,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能睡个好觉是上天的恩赐。事实上,有些住客就是冲这里能睡个好觉来的。
另一个感受是“轻奢”。房间软装配备的都是些“硬货”。比如,中央空调与地暖选用的是大金品牌,公区音箱采用的是Bose品牌,国内顶尖潮牌连锁酒吧OT同款。我还特地“考察”了床垫,想探究下为什么在这里睡得这么香。原来,民宿选用了梦百合高端乳胶床垫,这个牌子是0压床垫的开创者。
全智能化客控调光系统、智能马桶、电动窗帘、庭院浴池……每个细节都散发着轻奢感。
在这里,留在时光机里的每一帧都是精致的。
清晨,第一缕阳光唤醒了庭院里的菩提树。我缓缓走下楼,工作人员正在清扫院子。穿过绿意盎然的庭院,来到餐厅,选一桌靠窗的位置坐下。透过落地窗,阳光温柔地轻抚面庞,托着腮,朝庭院望去,好想在这一刻按下暂停键。
这里的吃食,是让我们最为惊喜的。
一碗南瓜粥,一杯谷物豆浆,还有一大份分量十足的定食套餐。在山野里,延续城市生活的精致,无它心舍将两者融合得惟妙惟肖。我们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各种拍拍拍。拍美食,是对美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料理者的一份无声回馈。
无它心舍对“食材”是花了心思的,从不叫食客们失望。一桌菜,就能尝遍余杭鸬鸟的“山珍野味”。这里的大厨是个年轻人,自小在山野里长大,大家喜欢叫他“鸬鸟彭于晏”。
把菜地搬上饭桌,我们尝到的每一碟佳肴都是来自鸬鸟镇的自然馈赠。栗子烧肉中的栗子,是开饭前在后山捡的新鲜野栗子;地里采摘下来的小土豆经由刀柄拍打,放至油锅一煎,香脆酥软,几圈下来,这盘菜被“洗劫一空”。
别小看炸小鱼这道菜,也是道“功夫菜”。怎么抓到溪沟里的小鱼,这是个技术活。这些鱼儿对水质特别挑剔,只爱在水质清澈,流动性好的上游活动,体态也特别灵活,很难抓住。沾了无它心舍的福气,我们能在饭桌上尝一尝难得的溪钓美食。炸酥后,撒上点辣椒粉,酥脆可口,真想背一大包回家。
南瓜丝、本鸡汤、蒸茭白、炸年糕……无它心舍的管家告诉我们,为了能让客人吃到当地的农家味道,他们常常去村子里的农家“搜罗”他们种的菜,养的家禽。民宿里头也养了几只白鹅,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萌得很。即使坐在餐厅里,也能听到它们在屋外的嬉闹声。
吃完午餐,回房间小憩一会。山里不知时日快,一觉醒来已是下午四五点。再下楼时,庭院的长桌上已摆满瓜果零食。或在庭院里,近赏银杏飘零;或是去往后山,约一个山顶下午茶,落日余晖,尽在指尖;或是爬到屋顶,尽览庭院中的一草一木,把心情放空。
◎诗和远方皆可得
若人生没有时间欢喜,你的人生为何而来呢。
开办无它心舍,就是为了这份欢喜。
“以前,开民宿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现在,是为了客人的诗和远方;未来,是为了我们共同的诗和远方。”面对笔者,无它心舍创始人余永琼如是说。
“诗”来自心灵自由的最深处。无它心舍安排了一系列“让心灵去旅行”的活动。
晨起静心抄经,深入经藏,心无杂念;私密的品茗空间,无论是功夫茶还是宋氏点茶一应俱全;无倦书房,3000册藏书,让心和灵魂栖息在另一个维度;植物拓印,留下季节的痕迹;古典汉服体验,让时空在这里交错并行。
山溪之间,手可摘星。夜幕低垂,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你有故事,我有酒。木柴在火堆里发出“呲呲”声,一时间,木香、番薯香交融在一起,露天电影里《芳华》正映,屏幕外的我们恰好芳华。
为了这份“诗和远方”,整个民宿团队倾注所有。
他们跑遍了整个景德镇,找了最好的工匠,只为打磨一套别具风格的餐具、摆设;贴心的管家式服务,为来客送上伴手礼,让每一位前来无它心舍的住客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民宿内的一花一草,一盘一碗,皆是用心之至。
每每来到此处的人,都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叫“无它心舍”?
在余永琼看来,“无它心舍”作为栖泓文旅旗下生活美学轻奢民宿品牌,以“乐活野趣"度假为理念,专注为小众人群打造全新美学生活空间,让身处都市疲乏生活的中产阶层有个安放心灵的空间,短暂地忘却尘世俗事。
目前,除了余杭鸬鸟店外,团队还在杭州满陇、临安等地共创办了5家门店,作为一个年轻品牌,无它心舍始终步履不停,不断在各地“开枝散叶”。
何为“无它”?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人里有一千种对“无它”的回答。我想“无它”,就是Let it go,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管,一切随它风平浪静。大多数的凡夫俗子想要达到这样的修为,非常难。而在此地,也许是我们离“无它”最近的一次亲密接触。
一年四季,皆可“无它”。春天观万亩梨花,盛暑看漫天彩露,深秋采梨赏银杏,这个冬天,何不来这里围炉夜话,听雪落下的声音。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无它心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