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兰兰
“公司给了这么大的信任,我们必须拼尽全力啃下这块硬骨头。”说这话时吴崇阳正在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江苏滨海LNG配套管线安徽天长-合肥项目上奔忙。
开启中控设备,测试联网状态,对比图纸和实际线路走向,技术交底……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吴崇阳,你肯定想不到,四个月前,对于全自动焊他还是小白一枚。
从单枪全自动焊到双枪全自动焊,这中间隔着万水千山。“虽然有单枪全自动焊的底子,但对于双枪全自动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吴崇阳明白他必须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比别人更快更熟练地掌握全自动焊接的全部流程数据。
为了尽快吃透工艺技术,搞清楚设备拆分、参数调节等核心要素,他找来全套技术资料一点一点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公司专家。理论在强化,实操也不落下。培训的一个月里,他和焊工猫在实操基地训练。看着焊工操作双枪,他就翻阅书籍进行对比,等焊工闲下来,他直接上手操练。调整参数,总结经验,几乎天天加班到夜里十二点。
一个月后,实战来了,吴崇阳正式成为该项目二机组的技术员。一到现场,他感觉压力更大了,“毕竟是公司第一条全线采用全自动焊接方式施工的项目,我们必须干好,干出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全自动战士’。”
每天从睁眼到闭眼,他脑子里只想一件事:“如何提高焊接合格率,保证焊接质量。”对于质量把控,他有着清晰的管理思路,掌握现场施工环境,时刻关注每项焊接流程,随时观察焊接参数变化。“全自动焊和手工焊不一样,根焊一旦出现质量不合格,之前焊接的焊口必须全部割掉重新焊接。”
正是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水平,在他们相继完成壁厚18.9毫米和19.1毫米的管材焊接后,项目部又将壁厚24毫米的管线交给了他们机组。
“24毫米的管子,我们是第一次接触,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干过工程的人都知道,壁厚越厚,难度越大。而技术参数是保证全自动焊质量的核心要素,壁厚一变参数必须重新调整,如果参数调不好,毫厘偏差都会导致质量不合格。
身为技术员,吴崇阳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这个壁厚管材焊接的参数,让机组重新运转起来。“停工一天就损失6万元的成本,耽误不起。”他只能顶着压力上,硬着头皮冲。
参数调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咋弄都调不好,不是高了就是低了;不是摆宽宽了,就是送丝速度大了。”虽然有厂家的人指导,但真正实操还得靠自己。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调了多少次,“真不想调了,打击的一点信心都没了。”但晚上收工回去躺在床上,想想这么多天的努力,他不甘心,“再试一次,他告诉自己!”转换思路,新旧结合,找参数、找技术、找经验、找书籍、找专家,最终吴崇阳成功完成了24毫米壁厚的参数调整,并找出了适合每一位焊工和每一台设备的参数。
“AUT+RT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感觉无比的轻松,很有成就感。”吴崇阳很高兴。截至目前,他们已经焊接完成了13.7公里管线,焊接一次合格率96.45%。前不久,在业主召开的2021年质量月表彰会上,他们机组获得了金牌机组荣誉称号。
秋风起,落叶黄。他们刚刚顺利完成了荒草三圩1公里定向钻预制作业单元的焊接任务,正向着新的任务目标攻坚、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