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核心提示Ⅰ
古有名句“高处不胜寒 ”,以此观察在世界屋脊上创业的企业家们的拼搏奋斗,定能生出许多与众不同的感悟。能在西藏这个“高处”生存、发展甚至卓有成效,那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历是特别感人肺腑的。在浩浩荡荡的神州创业大军中,四川达州总商会副会长、北京达州总商会副会长、西藏渠县商会会长、西藏夯拓实业公司董事长唐明松,因其在西藏出色的创业成就,书写了一篇高处胜寒的漂亮文章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确实,发生在雪域高原的创业故事总是别有洞天。前不久,四川达州日报在《四海达州人》专栏,特别推出“宕渠之子,雪山之鹰”长篇通讯,这篇描述唐明松的报道,让人读后就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虽然同样讲的是一个创业故事,但由于是在西藏创业,听起来总有一种余音绕梁、数日不绝的回响……
■ 本报记者 李丙驹

●西藏渠县商会会长、西藏夯拓实业公司董事长唐明松
创业难,在西藏创业更难,要在西藏取得创业的杰出成就更是难上加难。有很多创业故事,大都可以形容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细读唐明松的西藏创业故事,因为颇具特色,记者脑海里浮现出的“三部曲”别开生面,发人深省,曲曲都是美妙的乐章……
草创篇
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
从内地到西藏创业,表面看是一种“人往高处走”的下海,其实个中滋味很值得咀嚼。放弃优越的自然条件到艰苦的环境,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偏向虎山行”的智勇双全……
“我相信每一只雄鹰,都是在享受着云天万里的辽阔中练就了自己的一双有力翅膀。即使折断了翅膀,也要忠于飞翔。”唐明松以一句西藏谚语开讲了他在西藏的创业故事。
30多年前,16岁的唐明松怀揣一个少年稚嫩的梦想,从天府之国走向雪域高原。30多年后,已近天命之年的唐明松,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这个曾经的四川渠县少年已经长大成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那雪域高原奋斗的足迹有一种异样的力量,吸引着人们点赞的目光。
翩翩少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唐明松心目中,到西藏创业,也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最初,解决温饱,养家糊口,一种原始的力量支撑着他奋进的梦想。后来,历经商海沉浮,他逐渐认识到,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雪域高原创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下海经商”,脚下的道路决非—马平川。仅适应气候这一点,就是一种意志品质的锤炼。在创业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缺氧不能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创业最基本的立脚点。在创业过程中,他鲜明地感受到“老西藏精神”的魅力,在他心目中,奔赴雪域高原的创业大军,以不屈不挠的奋斗,谱写出大美西藏的壮丽画卷,让雪域高原不断焕发新时代的荣光。唐明松因为有幸置身其间,从内心深处洋溢着一种崇高的激情……
先来看看几个时间节点——
1970年,唐明松在渠县高寺村唐家湾呱呱坠地。唐明松初中毕业时,由于家庭生变,为了替家里分担压力,唐明松跟着舅舅搭上一辆去西藏的货车,奔波十几天,远赴条件极其艰苦的西藏定结县,开启了打小工的生涯。刚入藏区,高原缺氧,生活窘迫,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许多到西藏打工的内地人,受不了当地恶劣环境和艰苦生活,干不了多久就打道回府,但唐明松没有退缩,咬牙坚持了下来。
讲起这段经历,唐明松至今还心绪难平:“由于恶劣的环境,一日三餐尚难对付,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吃肉更是奢侈的梦想,就这种生活上的基本要求也难以满足,好多内地来的打工者都打了退堂鼓,而我们却为挣那每天10元的工钱硬是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坚持总有希望。在打工生涯的初期,唐明松遇到了他人生中除父母以外的第一个贵人:四川崇州市建筑公司的老板季兴亮。在季老板的公司里,唐明松学管理、学技术、学做人,使季老板对肯吃苦、爱学习、忠厚善良的唐明松喜爱有加。由此,季老板还成了他的红娘。通过—段时间的摸爬滚打,积攒了一定人脉和资金后,唐明松迈开了自己独立创业的步伐。


●唐明松(左)在渠县总商会西藏分会、渠县支乡联谊会西藏分会成立大会上
1992年,22岁的唐明松在日喀则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百货门市。先这样说吧:西藏是世界的屋脊,作为西藏最高的地方,称日喀则为“西藏的屋脊”也无可厚非。在地球上最高的地方打拼,难度有多大,无论怎样描述都不为过。特别让人感到无语的是,在地球的制高点赚来的一部分钱投资到父亲在渠县开的夜总会后,由于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夜总会垮了,投资的钱血本无归,并直接导致了唐明松在西藏的电器门市也举步维艰。唐明松遭遇了创业的滑铁卢,艰难困苦,一言难尽。
1994年,堕入低谷的唐明松卖掉所有产品抵债,还欠二十多万元的账,二十多万元在20多年前不算小数目,加上雄心勃勃的几个投资项目最终都铩羽而归,东山再起的梦想彻底破碎,路在何方的天问令唐明松心急如焚。那段时间,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银行催债,债主逼债,身陷绝境的唐明松痛苦地关掉了经营多年的百货门市。面对几十万的债务,唐明松殚精竭虑,思索着“路在何方”。在他最艰难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7年的恋人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不仅不离不弃,还毅然选择与他结婚,这对风雨同舟的夫妻,迈开了共创新业的步伐。
1996年,唐明松夫妇来到日喀则的一个边境小镇樟木口岸,开启了他们人生中最艰难的重新崛起之路。
唐明松毕竟不是等闲之人,商海的接连失利,使他对自己的经营思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自己文化不高,对市场有些好高骛远,当务之急是沉淀下来,放低身段,挣钱还账。
有了目标,有了家人的支持,唐明松以超常的意志品质,再次点燃了实现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梦想。夫妻两人从零开始,携手转战樟木口岸小镇,洗衣店、种菜、养猪、磨豆腐、开餐厅、开超市……三年,夫妻俩没有白天和黑夜,半夜都还在进货的路上,有时站着都会睡着。他们把赚来的每分钱都用来还账。历时三年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无债一身轻的唐明松夫妇,又迈开了继续前进的步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义就是螺旋型发展,车到山前必有路。在唐明松看来,归根到底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知识总会打开事业的大门。这期间,唐明松再忙也不忘学习。他订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南方周末》《财经》《商界》等多种报刊杂志,了解关注各种财经信息,从优秀企业家身上汲取养分,增强自己的创业智慧。其中,著名企业家柳传志的一句名言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创业之路就像一列前进的火车,不断有人上车下车,都很正常,但总有人想要去更远的地方,你要做得很大,就要做好更艰苦的准备,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揺’。”类似的警句格言使唐明松获益匪浅,使他心中创业梦想的火花越烧越旺。他在积蓄力量,等待重新爆发的时机。
1999年,唐明松开始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士,人脉资源越来越丰富,并开始跟央企合作,经营建筑机械及材料,同时逐渐涉及外贸领域。
2005年,他带领企业走出国门,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布局酒店产业;2006年在尼泊尔成立了贸易公司,生意开始步入正轨;
2009年再次转战建筑产业,接连几个项目下来,他的诚实守信、安全质量过硬赢得了客户的信赖。通过多年苦心经营,逐渐成长为西藏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建筑商;
2015年唐明松旗下的建材销售产业开始在西南各地成立分公司。由于为人豁达仗义,重信守诺,生意日渐红火,事业蒸蒸日上……

●唐明松(中)在拉萨火车站送渠县籍农民工返乡

●今年重阳节,唐明松给村民发放现金红包
业绩篇
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能够做大做强的企业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诚信,无论在做事或做人方面,都是成功的第一要义,深谙此道的企业总能风生水起甚至龙飞凤舞。
唐明松把“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作为人生信条放在安身立命的首位。有事为证——
2009年,唐明松在西藏承建一个项目,决算亏损300余万元。他不扯皮,不推责,宁愿自己吃亏,硬着头皮保质按时完成了任务。
2015年,唐明松与朋友在江西会昌投资矿业开发,因市场原因导致亏损,他主动承担了本应由其他股东承担的部分亏损。
仅以上两例,唐明松良好的商业信誉就赢得了业内人士的普遍称道,其诚实磊落的人品也拓宽了他的人脉资源,为他走上更高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今,唐明松所控股的四家贸易公司、—家运输公司、一家建筑公司全都发展良好,每年向国家缴纳税费达1000余万元。如今,回望这段诚实守信的经营之旅,唐明松内心仍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受,他觉得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质的升华,并从中收获了—个崭新的自己……
在记者看来,唐明松的诚信不仅使他的企业蒸蒸日上,而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还是他的慷慨和大爱无疆。他对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推崇备至,他认为这是一个人应该终身践行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即使在最艰苦的创业初期,在樟木口岸,自2001年至2015年,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唐明松不间断地对当地三户贫困户(扎西,丹真拉姆,多吉)进行家庭资助,每个月按时给每户300元,给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以维持这三户贫困家庭的日常生活,直至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发生8.1级大地震(樟木口岸位于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与尼泊尔接壤地带,该次地震对樟木口岸造成严重破坏,至今无法完全恢复通商及旅游)为止。因地震的大破坏唐明松被迫离开震区,无奈离开了经营近20年的热土,资助行为才被迫终止。付出总有回报,他的无私善举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认同和尊重,同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多次表彰。
2017年,西藏渠县商会成立,唐明松当选会长。他个人全额出资500余万元解决商会办公用房问题,并承担了商会日常全部经费开支;
2019年8月28日上午,拉萨阳光格外明媚,西藏渠县商会会议室也格外温暖,唐明松组织商(协)会秘书处的同志对8名学子进行视频捐助,8名捐助对象也通过视频向分会表达谢意之情的视频,成为雪域高原一道独特的风景。商会发出的“爱心为梦想插翅,青春随希望启航”爱心助学倡议,广大会员积极响应,3天时间共筹集到37名爱心人士善款53100元。大家表示,为了家乡的教育,为了下一代,我们必须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还有一个近镜头值得一看:2021年“九九重阳节”,唐明松回到家乡高寺村给村里的30多位老人家发放现金红包,以展示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时代风范!
商会的农民工服务站,对渠县籍在藏的农民工,特别是考上大学的农民工小孩进行建档立卡,保障帮扶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每个农民工小孩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每逢春节,凡在西藏的渠县籍民工,都可以获得西藏渠县商会赞助的车票和回家所需必备生活用品,所有开资都是唐明松个人出资。如今,西藏渠县商会已经成为在西藏务工创业的渠县籍老乡心目中的“家”,而唐会长也成了老乡们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家长”。他们有什么困难都会去商会找他倾诉,唐明松也总是“来者不拒”,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行动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在商会办公室,挂满了锦旗,奖状,有受捐学子送的、有家乡政府送的、有受助困难群众送的,而成都达州总商会送的一幅字画尤为醒目,上面写着:宕渠之子,雪山之鹰。这是对唐明松奋斗精神的嘉许,也是对在雪域高原拼搏奋进宕渠儿女的礼赞!
现在,唐明松所创的西藏夯拓实业企业集团公司旗下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等多个子公司,如何让每个公司能鲜活地运转起来,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让管理者成为投资者的现代管理圭臬成为唐明松思维的主旋律。在唐明松看来,“主旋律”就是根本出路,每个公司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捆绑、相互监督,每一个分公司经理,有工资、奖金,还有不等的股份,给管理者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让他们不敢稍有懈怠,既埋头深耕又抬头看路,从而有效把控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这种1+1>2的管理模式,不仅创造了财富,更凝聚塑造了一批相互信任、不计得失的中坚力量。
在人们对传统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诟病而质疑时,唐明松提前研判规避管理上的风险,把管理者的命运同企业命运连在一起。而作为“大家长”的他,其表率作用是对企业管理者最好的示范和引领。他最小的弟弟唐明丰在他手下经营一家建材公司,从小就跟随大哥学管理、学做人。唐明丰动情地说:“大哥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企业兴我们才能兴,我们虽是亲兄弟,但在管理上一是一,二是二,我们的收入与我们的努力成正比,这在我们兄弟姊妹间已成了不成文的规矩。正是因为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我们才能越做越大,成为家族企业成长的核心力量。”
当企业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后,唐明松陆续从家乡带出一批人,安排到他旗下一些公司,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至今,有近 200 多人在他旗下公司就业——
家住渠县临巴镇的陈有兵,上有患病双亲,下有一个上学的孩子,妻子因忍受不了贫穷也离他而去,生活陷入了困境。唐明松知道情况后,2010年招他进公司从事材料员、安全员等工作,目前在国外项目上班。而今他收入稳定,父母的病也得到了有效医治,家里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重庆潼南人毛远超,2011年开始在公司从事厨师、库管等工作,收入稳定。2019年底,在唐明松的帮助下,他在西藏开起了餐馆,妻子也在唐明松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国企的工作,家庭已进入中高收入行列。
脚踏高原的土地,眼望晴朗的蓝天,唐明松想起了《孙子兵法》上的一句话:“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可为上将军。”唐明松从自己的创业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商道酬信,业道酬精。唐明松虽没受过系统的商业训练,但多年的商海磨砺让他深谙企业生存发展之道。一次次的闯与拼,都是他对时代脉搏的精细把控,对市场走势的慧眼独具。仅以2020年的疫情为例,在不少中小传统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之际,唐明松因对市场形势的及时把控,旗下的各个企业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产值利润平稳增长,一条充满机遇的企业发展之道,正在唐明松的脚下延伸……
启示篇
从企业翘楚到家国情怀
从一个打工少年到世界屋脊的企业翘楚,唐明松值得称道的不仅是创业所取得的成就,成功的最大启示,是他这匹驰骋高原的“骏马”,始终坚定昂扬地奋斗在西藏创业发展的光荣事业中。他在西藏创业的历程中,既让企业蒸蒸日上,又彰显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是现当代企业家熠熠闪光的品格。
唐明松并不是那种小有成就就沾沾自喜的轻浮之辈,他开拓奋进的脚步始终坚实地踩在党和国家铺就的康庄大道上,他深情地把自己的“小家”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大家”之中,殚精竭虑,无愧无悔,始终保持着豪迈的热情,不断创造出企业新的业绩。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望着习近平在贺匾上“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题词,唐明松心潮澎湃……
唐明松不仅是西藏创业的实践者,也是西藏巨变的见证人。唐明松登高望远,和平解放70年的西藏发展历程历历在目: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作为一个勤勤恳恳的创业者,唐明松对西藏的巨变感同身受。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历经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唐明松深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西藏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西藏,正向着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阔步前行。在唐明松心目中,中央对西藏的支持是感人肺腑的:2021年7月下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的第一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雪域高原。深入农村、城市公园、铁路枢纽、宗教场所、文化街区等,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西藏之重,正如著名歌唱家张明敏在《我的中国心》中所唱的那样:在我心中重千斤!
对西藏而言,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沧桑巨变当惊世界殊。望着巍巍耸立的珠穆朗玛,感受雅鲁藏布的浩浩奔腾,响彻在唐明松耳畔的最强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科学指引,是党中央为西藏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的把舵领航。正是这种大道雄风的政治局面,才使唐明松更加坚定了在西藏做大做强自己企业的雄心壮志。望着新西藏天翻地覆的变化,唐明松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事业任重道远。他在感受中审时度势,他在审势中思考未来,他在思考中确立方向,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油然而生:他必须为西藏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路走来,唐明松无疑是成功的,他熬过了创业初期艰难的拼杀,从一个打工者到成功的企业家,凭着一股冲劲,他在跌跌撞撞的成长中敢于冲破传统束缚,敢于饱尝每—次挫败,独自吞下许多人不敢吞咽的苦果,从而焕发出无惧无畏的战斗欲望。
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唐明松开始从源头上把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他开始从产权领袖转化到精神领袖,企业也开始从对产权领袖的信赖和依存转到对精神领袖的信赖和依存,—条从企业翘楚到家国情怀的康庄大道铺展在唐明松的脚下……
人们是这样评价唐明松的:他是众多从渠县走出去白手起家,从创业、打拼、发展到成功的—代优秀企业家的代表。他扎根雪域高原三十余载,以自强不息、不胜不休的坚定信念,以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以致富感恩国家、富裕不忘家乡的高尚情操,用勤劳、智慧和汗水书写了改革开放后新—代渠县人勇闯四海求生存、谋发展、创未来的崭新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诚哉斯言!唐明松以他丰硕的创业成果,证明了这个评价深中肯綮。在西藏创业的过程中,唐明松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提高,成为—代企业家的—个缩影。作为在高原创业发展的环境中找到了承托理想和自我空间的人,他的成功是自己天赋和时代碰撞的产物,而这些,也是这代企业家精神“得天独厚”的基石。
在西藏巨变这幅壮美的画卷中,唐明松也看到了自己留下的一抹色彩。他自豪地认识到,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给这幅壮丽的画卷增添了桃红柳绿的一笔!
前不久,四川达州日报在《四海达州人》专栏特别推出的“宕渠之子雪山之鹰”长篇通讯,情真意切地报道了唐明松的创业故事,读后感慨系之,难以言传的感动化为六字真言:唐明松,好样的!
这就是唐明松。作为一个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创业发展的企业家,历尽艰险,痴心不改,在难以言传的苦斗中摸爬滚打,在成就事业的同时,更成就了品格的升华。而今的他,不仅是家乡父辈的骄傲,也是四海达州人的—个传奇人物,更是众多内地赴藏创业的一名尖兵。唐明松的西藏创业传奇,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深沉隽永的启示:在西藏创业发展的进程中,个人生命就像一篇连载的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在这个连载的过程中,唐明松的身影正在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