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早日实现日照原油码头上岸的进口原油直输洛阳石化

10月17日,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圆满完成日濮洛管廊架三木铁路支线跨越施工,标志着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工程日照油库出站段入廊管道全部完工,同时也标志着日濮洛原油管道工程全线主体贯通,即将达到投用条件。
日濮洛原油管道工程是国家原油及成品油管网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796千米,管径为762毫米,设计年输送量为1000万吨。河南油建公司施工的线路一标段全长115千米,其中包括16.6千米管廊架施工。
据了解,该工程埋地段2020年9月份已中交,12月正式开始进行管廊架施工,共包括跨越铁路2处8条、公路13条、穿越4处、π型补偿架安装42处,是国内首条大口径、长距离、跨越铁路高空管廊架安装项目。
逢山开路,精准施策克服“三多”难题
作为公司首次施工的大口径管廊架管道安装项目,项目部没有相关经验可遵循,工程伊始困难重重。
高空作业多。“我们这次施工几乎全线都是高空作业,最高的地方达到了23米,超过20米的有62处。”项目经理钞恒先介绍。高空作业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风险,为了保证项目安全平稳施工,项目部首次采用了承插盘扣式脚手架施工方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安全风险。同时,严格安全管控,要求登高作业人员必须按标准佩戴五点式安全带,并在高处悬挂生命绳,做好安全防护“双保险”。
起重吊装多。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穿跨越及补偿器安装多达62处,需要频繁使用大吨位吊车。每次施工前,他们都根据作业量提前核算好吊物重量、吊车站位,以此为依据选择吊装设备。钞恒先算了一笔账:每处补偿器需要2台吊车4天左右、跨越处要配置3~4台吊车3天左右,再加上平直段组对焊接,整个工程下来累计使用吊车台班上千个之多。
交叉作业多。因为工期紧张,项目部管道安装作业与其他单位的管廊架作业几乎同时进行,交叉作业频繁。为了抢工期,经常是一处管廊架刚刚具备安装条件,项目部就见缝插针提前入场施工,达到安装条件一段就立马施工一段,因此也造成了转场频繁、断点较多。
面对上述一系列难题,项目部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实行领导跟班作业制,下沉一线现场盯防,落实“马上就办”,避免出现停工、窝工现象。副经理刁庆成主要承包安装三机组,今年8月在003桩到004桩之间施工时,该机组需要突击安装2处补偿。但管廊架建设单位完成管廊架施工后,没有及时将脚手架清理出场地,且场地空间不足,吊车根本无法进场。“工期在那儿摆着呢,真是着急。”刁庆成了解情况后马上与相关单位联系协调清理工程余料,同时组织内部资源加宽修筑进场道路,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此外,他们还着重提高现场预制化深度,在管廊架不具备交付条件时,充分利用工序间隙提前预制S弯、穿越直管段等,为后续安装施工节约了大量时间。
遇水架桥,技术革新助力工程高效推进
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集思广益进行技术革新,提高整体功效。
管廊架管道安装要求精度高,而补偿架S弯的安装精度更为严格,弯管角度、单边长度、端口坡口偏差、端口椭圆度等各项技术参数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别。开工初期,他们采用人工配合拉线的方法测量数据,这种方法需要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耗时长,易出现返工问题。技术人员开动脑筋,将量角器和直尺结合起来制作成自制弯头测量尺,有效提高了预制件精度,一处补偿架的施工工期由原来的6天缩短为2天,大大节约了设备和人工成本。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他们还制定技术复核程序,在预制下料前、组对安装前后和正式吊装前,技术人员必到现场进行技术参数复核,精准把控预制精度,确保管道安装一次成功。
针对现场作业空间受限的难题,他们研制出跨越管段发送用的特制辊轮、组合式液压抬升器等工装器具,将预制管材精准放入指定位置,相比传统的吊车步进式抬管方式,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施工效率方面。
摒弃传统脚手架搭建方式,创新性采用构件集成度和标准化程度高地承插盘扣式脚手架工艺搭建作业平台,这种脚手架不但搭拆效率高、稳定性强,而且工艺简单、维护方便,其他施工单位听说后,纷纷到场观摩借鉴。
经过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日濮洛原油管道工程主体全线贯通,下一步他们将全力以赴加快投产进程,为早日实现日照原油码头上岸的进口原油直输洛阳石化,降低原油输送成本,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马兰兰 张艳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