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15个城市15个亮点—— 2021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梧桐”案例报告解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梧桐”案例报告》,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30个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丰硕成果,汇集了各地改革亮点、创新做法、鲜活案例,对各地复制推广、对标落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部地区营商环境

  呈现良性循环态势

  城市营商环境优势明显,高速公路密度、基础教育的人才穿透度、金融网点密度、文化事业机构密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软硬环境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实现了发展有资金、创新有人才、生活更便利的良性循环。企业发展预期趋稳,市场主体对当地营商环境及经济前景认可度颇高,并表现出在当地持续投资及推荐其他企业来所在地投资的意愿,这一地区对企业家的吸引力最强。

  北京市:全面“一窗式”改革,政务服务快速升级

  取消单体面积500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建筑施工图审查、企业开办3天完成、取消社会投资项目招投标要求。近两年,北京市发布了含金量更高的“9+N”政策2.0版,全面推行“一窗式”改革,建立“e窗通”网上平台,实现全程电子化,全面推行基层政务服务,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浙江衢州:创新建立“组团联企”服务机制

  为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衢州市成立了工业专班,不断深化三服务,创新建立“组团联企”服务机制。市县领导担任网格长,部门一把手担任网格专员,有效解决部门单独开展工作问题,实现服务资源在网格内共享、服务力量在网格内叠加,合力推动问题在网内速办。

  河北保定:企业开办提速、跨境贸易通关提速

  近两年来,河北保定不断简政放权,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市场主体的政务环境。企业开办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工作日;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由90%提升至95%以上;全面取消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事前备案;跨境贸易整体通关时间压缩60%以上。

  江苏常熟:建立企业家圆桌会议、微信群联系、信息直报三项制度

  有了企业家圆桌会议、微信群联系、信息直报三项制度,企业遇到难题时,可直接报送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确保企业呼声第一时间听到、企业需求第一时间满足、企业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浙江长兴县:设立700个驻企廉情监测点

  今年以来,长兴县纪委县监委共设立驻企廉情监测点近700个,统一为每个监测点制定“三张清单”,即政策清单、责任清单、监督清单,对涉企优惠政策落地“中梗阻”、涉企服务“慵懒散慢”和不担当等突出问题开展监测。对于监督发现的问题,由县纪委县监委统一扎口管理、优先办理、快查快结,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倒逼营商环境改善优化。

11.jpg

●北京全面推行“一窗式”改革,一次提交、e窗通办、一天办结、统一发证

  中部地区营商环境

  呈现优化活跃态势

  中部省份异军突起,市场活跃度高,企业投资兴趣浓厚。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在基础设施、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环境等营商环境的细分指标上,都属于中上游水平,为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奠定了一定基础。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科研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营商环境指数遥遥领先,优势明显。

  江西南昌:了解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堵点问题

  为了解企业诉求,查找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南昌市各县(区)、开发区、管理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企业进行大走访,收集企业信息和诉求,并建立问题处理、反馈闭环管理机制。

  河南鹤壁:“管家搞服务、单位当后盾、部门做配合、政府办好事”

  近年来,鹤壁市积极探索保护市场主体新模式,为全市的重点企业配备了974名服务管家,构建了“管家搞服务、单位当后盾、部门做配合、政府办好事”的服务机制,帮企业谋发展、提信心。

  湖北潜江:“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

  近两年来,湖北潜江建立完善了“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真正做到合同履约100%、政策兑现100%、失信治理100%。多部门同时“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市场主体一致称赞。

  吉林白城:部门“一把手”主动接受全方位监督

  近年来,白城市秉承着亮承诺、强保障、减干扰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理念,不断强化对各部门法定行政职权的社会监督,创新开展了“三亮三监督”活动,白城市39位涉软部门“一把手”通过电视媒体,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主动接受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活动开展后,有效推动了各部门依法依规办事。

  湖北荆门:23家职能部门+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合力打造“荆E融”

  为解决银企对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湖北荆门市创新打造了“荆E融”,全市23家职能部门、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壁垒,促进金融交易双方有效对接,解决了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实、信用不足、信任不够、信心不强等问题,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稳定、规范、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22.jpg

●南昌市地税局走访江西南昌桑海制药厂

33.jpg

●银川全力推行网上“不见面”审批服务

  西部地区营商环境

  呈现比学赶超态势

  西部省份呈追赶态势,营商环境差距逐渐缩小。目前,西部省区营商环境指数分布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软环境中的金融环境、技术环境、人才环境等方面也亟须深化。但是这一地区有很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例如陕西、四川和重庆,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环境方面,还是在技术创新环境和金融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均已跻身全国中游省区,部分指标甚至已名列全国前茅,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是西部发展的领头羊。加之近年来,西部地区日益重视区域营商环境建设,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市场主体的投资目光也随之迁移到此。

  陕西延安:利用“提升智慧延安”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近年来,延安市聚焦“提升智慧延安”建设,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在政务、教育、农业、医疗、企业、社区、生活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依托12345智慧政府服务平台,建成“延安城市大脑”,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应急预警和综合调度,群众诉求一号受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延安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川攀枝花: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服务

  为实现精准服务,攀枝花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用“线上服务系统+线下服务大厅”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服务。线上,企业可在网上登录攀枝花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查询政策通知、办事指南,填报企业诉求。线下,攀枝花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大厅设立多个服务窗口,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管理咨询、法律顾问、项目资金申报等各类专项服务。

  西藏昌都:树立“乙方思维”,坚持“亲不逾矩、清不远疏”

  为加快“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昌都市委市政府树立“乙方思维”,坚持“亲不逾矩、清不远疏”,一方面从服务的角度鼓励党政干部参加企业活动,定期与企业沟通互动,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另一方面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坚决查处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宁夏银川:畅通服务渠道,推行企业“不见面”办事

  近两年来,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推行了企业“不见面”办事,引导企业通过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办理各类业务,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的236项准入、准营事项将全面实行网上办、寄递办,办理结果全部免费邮寄。

  云南曲靖:实行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近两年来,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云南曲靖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即在招商、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开工建设、人才及资金需求、投资者的住房、前期办公用房及生活等多方面免费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全方位专人服务。一个项目设有一个服务小组,一个小组设有一名项目“保姆”,企业只对接这名“保姆”,“保姆”负责对企业的一切事务进行全程服务。(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