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践行人民至上思想 切实增强员工情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宋开荣

1.jpg

2.jpg

3.jpg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民本思想”作为衍生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思想,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随着近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先进的外来理论与本土文化发生激烈的融合与碰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一步推动“民本思想”彻底升华为人民至上思想。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外在表现形式,人民至上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现出无往不利的先进性,而“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教训也在国共两党的较量中再一次呈现出具有先决性意义的结果导向,在人民至上思想的武装下,中国共产党以弱胜强,最终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

  人民是国之兴衰的根本。中国式体制道路之所以在七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它的理论根源也在于人民至上思想,国内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无不依赖于中国共产党率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深入到任何一家企业,员工作为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每一个单元的活力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活力,决策领导层只有充分关注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员工铺垫更好的个人发展道路,重视员工的民生福祉,才能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本清源。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践行人民至上思想,不但是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条件,更是在为企业实现基业长青奠定长远发展的牢固根基。

  一、“人民至上”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民本思想。

  从人民至上思想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道路来看,作为萌芽和前身的民本思想肇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定型普及于汉代。而在中国古代,封建主义的民本思想尽管具有进步的一面,但从社会化视角仍反映出一种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本质,从《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唐太宗李世民常引用《荀子·哀公》里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围绕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表现形式,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仍然坚持先秦儒学体系中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君舟民水”。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种宽松的、善于调和阶级矛盾的进步统治观,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被历代的明君良臣奉为圭皋,进而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封建社会帝王将相用以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封建时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地主阶级笼络人心、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而绝非本来目的,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人民至上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为指导,从传统的民本思想中提炼出的理论真谛。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人民至上思想才能扎根于深厚的培植土壤,繁育出独放异彩的理论之花。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至上思想的形成。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战乱频发、天灾人祸不断的历史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政治体制、帝国主义的肆意掠夺,让中国满目疮痍。而在这中间,人民的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每一次体制变革都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同样的苦难。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就首先获得了一大批走在社会思想前沿的知识分子的认同,而随着马克思主义真正平等的人权思想在民众中间传播,劳苦大众的普遍拥护使得中国共产党迅速成长,中国社会的土壤和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在人民中间落地生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至上思想开始初步形成。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论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等错误思潮带给我党多么重大的损失,我党始终坚持着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首次对“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进行了完整的阐释,至此,本土化的人民至上思想有了深厚的理论根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保障。而“为人民服务”这一词语本身也从此成为我党始终不变的立党宗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党政机关一直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座右铭和行动口号,“为人民服务”也成为衡量各级官员思想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标准,其影响直至海外。

  (三)人民至上思想的发展成熟。

  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7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党历届领导人一直坚持不懈推动着人民至上思想的进步。邓小平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将人民至上思想发展为“三个有利于”的时代标准;江泽民同志将其进一步上升为党的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胡锦涛同志把人民至上思想与发展观进行牢固结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着重指出,奋斗目标奔人民而去、手中权力为人民所用、根本利益为人民所谋、工作好坏由人民评定、心中位置数人民最高。人民至上思想作为党的不变宗旨,在紧跟形势变化和若干次审时度势的拨乱反正中实现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最有力的前提基础,而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国内外政治经济面临大动荡等关键历史时期,我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确保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公认。

  二、“人民至上”思想的精神实质

  (一)“人民至上”思想彰显了我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的目标指向。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人民至上”思想坚持人民立场的目标指向十分鲜明。习总书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中提出:“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段话满怀了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切,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崇高情怀,浓墨重彩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取向。

  (二)“人民至上”思想突出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指向。

  百年党史真实地反应了人民主体地位是共产党发展的历史指向,在革命时期,共产党坚定地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团结全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广大人民跟党走,把自己的子弟踊跃送去参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旧政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平建设时期,我党每一项历史成就都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因此,不仅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而且历史为我们清晰标明了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确保中国走上繁荣发展的正确轨道。

  (三)“人民至上”表达了增进民生福祉的价值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这句话点明了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是我党最重要的奋斗目标,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担在肩上,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是共产党永远不变的信条,也是立党执政最终的价值指向。

  三、增强员工情怀是践行“人民至上”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民至上”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一项具体的、实在的工作,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泽东集团从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繁荣”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坚持员工至上、紧紧依靠员工、不断造福员工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人民至上思想以“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繁荣”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一)增强员工情怀是企业理想使命的内在体现。

  党的性质、信念和宗旨客观上决定了就是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决定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共产党员,我们沐浴着党的春风,得益于党的政策和机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和必然选择。我们始终坚持把“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繁荣”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站在党的立场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切实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把企业利益与党的利益相统一,与人民的利益相统一,与社会的利益相统一。从本质安全到本质环保,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民营企业文化到红色党建文化,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到全力抗击新冠疫情,从健康企业建设到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企业,并以此为基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具有泽东特色的现代化企业新征程,向幸福企业、现代化强企进军,无不彰显关爱员工的情怀、为员工着想的情怀和履行党的使命的情怀,这也正是企业对践行“人民至上”思想,切实增强员工情怀的深层解读和生动实践。

  (二)增强员工情怀是企业干部员工的内在需求。

  毛泽东主席曾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对于企业来说,广大干部员工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每个干部员工都有实现理想的愿望,被尊重的渴求,参与公司建设和治理的向往以及获得正当利益的追求,赋予“人民”至上的思想,既是治理企业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干部员工个体的内在需求。个体需求的实现对促进企业集体利益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辐射潜能。因此,践行“人民至上”思想,必须树立“人民”立场,将“以人为本”总方针一以贯之,把为员工创造幸福放在首位不动摇,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员工主体地位观念,尊重员工的价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依靠员工、相信员工、贴近员工、服务员工,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尽最大努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三)增强员工情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紧密依靠员工,更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与汗水,泽东边生产边建设的二次创业,成就现在的规模,就在于强大的管理者与每一位一线员工的辛勤付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一切为了一线、一切依靠一线、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一线员工路线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壮大必须重视的重要元素。实践证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观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仅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也是泽东战胜各种困难的有力武器和发展泽东事业的根本保证。正是秉持这样的观念和思想,多年来,我们顺利完成了边生产边建设的二次创业,成功度过了企业经营困难的严峻时期,经受住了环保风暴的考验,圆满战胜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接续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奋力开拓了生产经营新局面。

  四、增强员工情怀的举措

  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十二个意识:

  (一)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依靠”意识。

  “依靠”通常是指指望某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的工作。同样,员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依靠,是利益共同体。因此,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依靠”意识,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

  (二) 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更是企业创新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激发广大员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是现代企业对员工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在经济浪潮中搏击的力量和动力源泉。因此,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主体”意识,切实让组织有活力,主体起作用,员工得实惠。

  (三)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共享”意识。

  “共享”通常指分享,共同拥有之意。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企业的发展则依靠员工,发展成果应与员工共享。因此,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共享”意识,要始终坚持企业发展为了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幸福更有尊严。

  (四)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发展”意识。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企业做强做大可以为员工发展提供广阔舞台,企业的健康发展更是员工幸福的源泉。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发展”意识,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享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五)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即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其中包括安全发展责任,环保责任、生态文明责任与绿色发展责任,高质量发展责任等。因此,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时刻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追求高效率、高效益、低能耗、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六)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即要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管理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强化“民主”意识,着力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民主管理机制,使企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建立起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以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和繁荣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员工增收的目的。

  (七)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奋进”意识。

  奋进是时代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时代精神体现。奋进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奋进”意识,要把“奋进”意识融入岗位、用于日常,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实干进行到底,以最美奋进姿态托起使命、实现梦想。

  (八)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关怀”意识。

  “关怀”意识即全方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企业员工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上升,思想和心理会出现新的变化,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关怀”意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要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员工,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关注员工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九)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

  “命运共同体”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是员工发挥的舞台。员工与企业不是对立面,而是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企业共生、共享、共赢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要准确把握和聚焦其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进而形成参与共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十)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最大政治”意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员工心为心”,把握好“最大政治”。因此,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最大政治”意识,始终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利益作为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新精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更好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一)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最大底气”意识。

  “人民就是江山”。“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定有其源”。员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底气。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最大底气”,时刻牢记“为员工创造幸福”的初心使命,如履薄冰,砥砺前行。

  (十二)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共同富裕”意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全体员工的共同期盼。因此,增强员工情怀必须强化“共同富裕”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人民至上,是初心、是使命、是情怀,更是责任。建设幸福泽东,昭示着泽东集团矢志“为员工谋幸福”的坚定决心。然而为员工谋福祉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践行一以贯之,把广大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刻与广大员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同甘共苦中温暖广大员工的心,持续赢得广大员工的信赖和支持,让蕴藏在员工中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出来,为泽东集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企的建设目标汇集气势磅礴的精神伟力和无往不胜的超强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