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转”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解核心 马琳

1.jpg

●陕西延安富县项目航测检查机务。

2.jpg

●西气东输三线航测项目像控点布设。

  时值秋日,走进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华北分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中心承担的茂名石化管网探测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管道探测员手执管线探测仪,测量员身背测量仪,身着红工衣,徒步穿梭在管道上下左右,紧张有序地接收着探测数据……

  这只是该中心从地震测量向测绘新业务进军的一个场景。

  测绘地理信息中心2015年成立以来,面对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物探工作量大幅减少的状况,走转型自强之路,克服新业务市场社会化强、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更替难度大等困难,不断拓展测绘新业务领域,向管线探测、土地确权、无人机航测等新业务强力出击,“转”出了一片新天地。几年来,测绘新业务从无到有,业务范围拓展到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承担并完成项目60多个。2021年以来,落实新业务项目18个,合同额1600余万元,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新签合同指标。

  转型,首要的是思想的转变

  经历2015年、2017年、2019年的3次整合重组、深化改革,分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人员由36名发展到101人,其中一大部分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

  面对上百名嗷嗷待哺、技术欠缺的员工,该中心主任李振修“压力山大”。他深知,如果没有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具体工作中就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那么,“转变”也就无从谈起。

  李振修带领班子成员不等不靠,主动担当,自任讲师,自编教案,给大家宣讲政策形势,开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认真组织“我为发展献一计”等活动,千方百计、潜移默化教育启发员工彻底摒弃“守摊子,望天收,等救济”的旧有观念和对新业务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主动意识不强的思维定式,在新常态下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让员工知难而进、知责思为,形成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新业务。

  经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干部员工的思想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大家的心稳了,劲头足了,处处充满着改革的生机和能量。不论春夏秋冬,近百名干部员工争先恐后,主动学技术、上项目,先后承担并完成了海南炼化管线探测、新疆阿克苏宅基地确权、辽宁铁岭无人机植保、中石油西气东输、川气出川等50多个项目,还走出国门,实施了兖矿集团厄瓜多尔分公司航测项目,充分展示成长性业务人才设备集成的后发优势,踏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转型,根本的是市场的开拓

  “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是市场开拓。”李振修说,从社会市场觅食吃,难度可想而知。2017年以来,李振修不是在跑市场跑项目,就是在跑市场跑项目的路上,每天接打电话不下七、八十个,带领技术人员四面出击寻找出路。

  从测绘地理信息到非地震勘探,从土地确权到管道业务,从无人机植保到无人机航测,先后与山东正元、广东清远、河南濮阳、海南炼化等30多家油气和管道企业接洽,推介技术,靠诚信和优质服务,不断打开了市场闸门。逐步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主,其他社会市场为辅的市场格局,明确了管线探测、无人机航测、工程测绘三大市场主攻方向。

  在中石油管道工程测绘框架投标中,李振修连续半个月不分昼夜收集相关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备齐了各类人员资证、设备证书、业绩证明等资料,为成功入围奠定了基础。

  2020年4月,该中心加强与中石油甲方单位沟通,持续跟踪管道测量业务,在同行打击、竞争对手轻视的情况下,不气馁、不放弃,凭借良好的口碑、真诚的态度赢得了甲方信任,一举拿下中石油管道工程测绘两个标段工程项目。

  为承揽华北油气分公司富县航测项目,李振修和技术人员一起,半年时间,跑郑州十余次,5次专题汇报、6次按照甲方意图商洽施工方案和合同,精心编制了可行性方案和项目施工技术设计,展示了优质测绘成果,最终在竞标中胜出。

  转型,关键的是人才的培育

  伴随着整合重组、科学“三定”,测绘地理信息中心新增了30多个转岗人员。如何让这些转岗人员迅速上岗,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与社会企业联合施工的机会,策略性派驻技术人员全方位学习技术,了解大比例尺单体地形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纵断面测绘、山体和河流穿越测绘等内外业技术以及综合管网探测等技能。

  该中心立足实际,积极采取外派、内培的措施,对转岗人员进行系统的测绘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快胜任新岗位工作,投身于新业务。

  从物探处理岗转岗的温俊凤、李洋、孔敏敏,2019年刚接触到航空摄影时,两眼一抹黑,对测绘内业工作无所适从。她们下决心从头学起。对测绘软件操作不熟练,一步步记在本子上,下班也要多练一会儿;专业知识欠缺,托人从大学找来专业航测教程,一点一点地学;遇到专业人员来授课或出去学习,不懂就问,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到半年时间,从工程测量到“摄影测量”,再到“摄影测量与遥感”,一样也难不住她们。先后参加普光三期、陕北富县、兖矿厄瓜多尔航测等多个项目,高质量完成了地表影像航测勘查与数据处理工作。

  吴军泉是个“老测量”,曾参与国内外几十个项目的地震测量工作。转岗到新业务后,他和年轻人一样,刻苦学习管线探测、土地确权等知识和操作技能,追随甲方施工单位跟班学管线探测技术,不懂就问,认真排查每一根管线、准确做好每一个标识、精心绘制每一份草图,受到了甲方的高度称赞。此后,参与了青宁线管网调查、广东惠州输网调查等多个项目,优质高效完成了探测任务。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磨练,该中心建立了无人机航测、管网探测、工程测量等专业团队,组建了航测内业团队,技术力量不断得到充实。2020年,无人机航测团队凭借过硬技术,成功入围中石油管道局框架合作商,取得了全国不分区航空摄影第二名、华东区五省市工程测量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转型,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带头

  “‘川气出川’项目是我们创品牌的项目,不能有一丝马虎。”8月25日,分公司测绘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李振修给“川气出川”项目负责人吴延坤打电话强调,要精细探测每1米管线,科学绘制每一张现场图。

  针对新业务项目点多、面广、体量小的特点,该中心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苦干。每个人不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追踪前沿技术,还挺身而出带项目,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天天奔波在施工一线,与员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该中心党支部书记吴延坤负责的川气出川二线项目,有11个场站、12条河流穿越、3处隧道穿越工区。甲方随机部署施工任务。面对长达700余公里的战线,吴延坤克服工作量不连续、4家协作单位协调难度大等困难,既当项目协调员、指挥员,又当质量检查员,保证了施工的顺利推进。

  该中心副主任王纪理,在西气东输三线中段施工中,带领航测团队分多个班组、多个任务段同时展开工作,自己负责最困难的地段,建好地面像控点和检核点。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最终在甲方要求20天内提交了最终成果。

  面对“十四五”,该中心全面提升新业务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开发和经营承包模式上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业务范围由最初的地震测量,逐步拓展到工程测绘、航空摄影、管道探测等多种业务齐头并进。随着新业务市场项目的不断增加,他们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满怀信心,高歌猛进,打造多元化转型发展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