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贤辉
安徽,全国白酒的产销大省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省白酒市场份额约在300亿左右,位居全国前五名。在可观的数据之下,也有一个让人忧虑的事实:安徽本土品牌在安徽白酒市场的占有率逐渐降低。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去年3月,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商务厅、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促进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提出在2025年实现安徽白酒企业营收500亿元,酿酒总产量50万千升,培育年营收超过200亿元的白酒企业1家、100亿元的企业2家,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企业的“五年目标”。
徽酒的桎梏
扎根安徽的酒企主要以营销见长。2000年左右,徽酒企业在“盘中盘”营销模式的助推下一骑绝尘,以金种子酒业为代表的徽酒品牌迎来了迅猛发展期,徽酒也在中国白酒行业中名噪一时,一度与强势的川酒平分秋色,筑起了“东不入皖,西不入川”的市场壁垒。
但是,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随着行业内白酒高端化发展和营销模式改变的微观变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化之下“盘中盘”模式张力逐渐收缩,“东不入皖,西不入川”的壁垒也逐渐失效。
一方面,伴随着头部名酒的全国化,安徽市场也迎来了头部企业的力量,在与本土品牌竞争中开拓市场空间。而因头部名酒强大的品牌力,他们在推行市场下沉、渠道下沉、终端下沉,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徽酒的锋芒,并成功占有了安徽市场的一定份额。
另一方面,没有硝烟的“内斗”使徽酒企业陷入了短暂的僵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徽酒四杰”发展相对均衡,他们都曾坐上过徽酒的头把交椅。在徽酒内斗的时间段,白酒行业步入了量价齐升的黄金年代,彼此掣肘的徽酒却因此错过了全国化布局的最佳时机,还给头部名酒布局安徽市场提供了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业发生了巨变。如今,名酒下沉的趋势仍在持续,“东不入皖”的格局已然生变;此外,徽酒内部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内卷”之下的竞争态势更为激烈。
当“东不入皖”的行业生态法则失效,留给徽酒企业的机会是什么?
重塑品牌 金种子应变
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固步自封、不作为的结局只有一个,颓败直至消亡。徽酒企业也清楚地感知到了更大的危机。于是,以金种子为代表的徽酒企业相继展开市场反攻的序幕。
在高端、次高端赛道上,金种子酒业在2020年相继推出了醉三秋1507和金种子馥合香系列产品。其中,馥合香系列产品作为新香型、新品类白酒,在金种子酒业“打造大单品”的战略下担当起重要角色。
在中端赛道上,对金种子年份酒系列及柔和系列两大主力产品出厂价进行上调,向经销商与消费者传达金种子酒业对“老牌”产品的重视与打造,在释放了柔和、年份系列产品活力的同时扩大金种子酒业的品牌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金种子酒业“柔和”+“馥合”的品类战略正式打响。同时也与金种子酒业“高端产品做加法,低档产品做减法”,构建以“醉三秋1507”及“馥合香系列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矩阵,持续夯实金种子年份酒及柔和系列种子酒销售的企业方针相契合。
此外,在口粮酒赛道上,金种子在推出“颍州清纯”之后再次推出高线光瓶“种子清纯”。“种子清纯”作为金种子酒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市场推出的首款清香型大单品,是在品类创新上的又一次全新突破。而其定位于老百姓的口粮酒,更要成为安徽高端光瓶酒的第一品牌产品。
多管齐下 打响市场攻坚战
面对名酒下沉与徽酒“内卷”的现状,金种子又应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市场?答案是在文化IP上的打造上“补课”,实现营销方式的与时俱进,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共鸣。
自馥合香战略新品上市以来,金种子酒业陆续开展了近百场的馥香盛宴。在高密度、全范围现场感受中打通与消费者之间的阻碍。万人品鉴馥合香后,是金种子味觉维度的高品味享受,是品质自信的完美表达。现今,“馥香盛宴”也带动了金种子酒业整体市场的销售氛围,使其成为了白酒市场的亮点与超级IP。
另一方面,独家冠名《中国徽菜大师》,以“徽酒+徽菜”的组合逐步实现金种子在安徽市场的品牌占位,向全社会推举怀揣匠心传承徽菜技艺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而近日,我们又看到金种子酒业的另一种日常表达——以“名酒进名企”的市场战略加速对安徽重点市场的开拓进程。几乎每一天,金种子酒业都会对安徽本土的名优企业进行走访与了解,传达金种子的文化、历史,传递馥合香的风格自信、传递金种子的品质信心。
面对市场困局,金种子酒业一直都在尝试破局。无论是馥香盛宴的落地,亦或是与“徽菜”的结合,还是“名酒进名企”的合作交流,都是金种子酒业实现市场破局的新方向,也正是在和消费者交流、互动的新平台上,金种子走出了区域酒企品牌提升和产品升级的独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