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人民兵工跟党走的北重记忆: 液压支架—— 打响新时期民品生产“第一枪”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马兰

1.jpg

●北重集团后期生产的液压支架

  1978年,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前移,中共中央决定削减军费开支,集中更多的资金加快经济建设。邓小平在听取第五机械工业部工作汇报时说:“你们至少拿一半搞民品。要搞军民结合,要搞民用产品。”中央的决策,给枪炮工业指出了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向。

  此时,各地军工企业“军转民”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一个齐心协力开创新局面的火热图景正在北重集团铺展开来。液压支架是公司“军转民”产品的一个代表。

  在“融”字上做文章,打响民品生产“第一枪”

  早在建厂初期,公司就贯彻“军民结合”方针,试制生产了2300毫米中板轧机、2米卷扬机、铜液泵等民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但随着公司的发展,部分民品不适合公司发展实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探索民品发展新路子,公司坚持“军民结合”方针,从“找米下锅”入手,对适合企业发展的民品进行市场调研。

  1978年,根据兵器工业部新乡会议安排,从10月开始,公司组织专人对矿用液压支架市场进行调研。

  1979年11月,公司先后派出四个调查小组,分赴西北、东北、华南、中南等地调研。通过调研和市场预测,公司拟定了发展民品生产的原则:选择与军品工艺相近,适合军品生产工艺装备特点的产品;选择市场需要,适销对路的日用轻工产品;选择有较强生命力,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1979年,公司16号厂房酝酿了一场变革——59式100毫米高射炮生产线全线转产。液压支架在工艺上与火炮的不少部件十分相近,仅添置少量设备,就可以形成年产十多套的生产能力,每套100—120架。

  当时根据工艺就近原则,公司着手生产液压支架。1979年,生产的ZYZ液压支架诞生,打响了新时期民品生产的“第一枪”。

  液压支架在当年试制当年定型,并顺利实现了生产600架ZYZ液压支架的目标。

  1980年,军品订货大幅度下降,公司面临“断炊”的危险。这一年,为积极响应“确保军品、快上科研、大干民品”的奋斗口号,根据工艺就近、技术相通、补缺门、上短线等开发民品的原则和服务方向,公司确立了民品生产的三大骨干和十个重点项目。

  矿用液压支架就是三大骨干民品之一。1982年,军品任务大幅下降,公司决策层充分意识到,要想适应转轨变型的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一方面加速军品科研,抓紧主产品更新换代的研制,生产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产品;另一方面,切实搞好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发挥企业技术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民品。

  在“新”上下功夫,开创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司构建全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1981年至1983年,一部分民用产品不适合公司生产工艺特点,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后,1982年公司及时调整民品生产经营方针,由过去临时的“找米下锅”“全面开花”转变为重点发展,改变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向集约型发展,对民品生产进行整顿和调整。

  为了使液压支架成为公司民品项目的拳头产品,更好地满足各地用户需求,公司努力开发液压支架新品种,1982年至1983年期间,先后对KX280、QY31、ZY550等型号的液压支架进行研制,都取得了成功,增强了公司在煤炭机械行业中的竞争力。

  同时,为适应公司产品结构的变化,发展和提高液压支架等民用产品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生产优势,1983年至1984年,公司进行部分生产线调整,针对液压支架生产中的下料、冲压、焊接、缸体、加工、镀铬六个生产窄口,进行技术改造,完成了1036架液压支架的生产任务,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批量生产能力。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5年短短的7年时间里,公司生产和开发了6个品种的液压支架系列产品,总共生产3231架。

  公司是我国较早生产矿用液压支架的厂家,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液压支架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产品遍布国内40余个矿务局。

  改革开放后,公司民品确定了煤炭机械、专用汽车、石油机械及非标设备“三大支撑产品”的发展定位,为了做强核心业务、做优支柱产品,持续推进技术工艺改进创新,成立了科研所、工艺所、特种材料研究院、新产品研究院、矿用车研究院5大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煤机板块作为公司“三大支撑板块”之一,在煤机科研技术领域实力强劲,建立了新产品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集机械、液压、电气、综合技术的专业技术团队,为打造内蒙古煤机产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液压支架自主研发设计不仅掌握了常用架型的选型、总体方案设计及三机配套技术,而且自主设计并成功应用了掩护式、支撑掩护式、单摆杆式架型的整体强度计算程序和结构件断面校核程序,掌握了四连杆结构优化设计技术,这两项技术的掌握,标志着公司初步具备独立自主设计液压支架的能力。

  据统计,公司生产的液压支架质量损失率始终控制在0.1%以内,实现了既定质量控制考核目标,维护了公司产品的良好声誉。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由提供单一的煤机产品,发展成为能够提供系列化、智能化产品;由单纯的煤机制造,发展成为具备融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系统集成能力。

  1999年,公司产品开发坚持“低成本、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研制生产的轻型液压支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01年至2010年,公司共为全国众多煤矿生产各种规格的液压支架6486架。

  北重集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防装备生产到军转民的发展之路,都与我国建设发展密切相关,见证了中国军工事业的发展和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受外部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公司煤机市场订单数量以及产品利润率随之大幅下滑,未能达到批量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从2016年开始,公司将煤机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关停并转,将技术、技能人员,转岗到军品配套加工线上。

  虽然凝结着几代人心血的煤机产品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但是公司仍然保留了售后业务,包括液压支架配件销售,产品生产维修相关资质的有效维护,维护了公司良好的形象。

  如今,北重集团已经走过67年的奋斗历程,从求生存步入了谋发展的新阶段,公司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以更高的追求融入兵器事业发展大潮中,抓项目、谋改革、促转型,砥砺奋进、久久为功,趟出了一条以军品、特种钢、矿用车三大核心业务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