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自述(长篇连载之一百一十八)
饮鸩止渴,毒药拿来解渴,它怎么能“解”呢?总得找一个办法,要从这个怪圈,从这个坏圈,从这个铁链中跳出来。因此,1999年,玉柴租赁是一定要扩大的,我们将从1998年的两个点,扩展到1999年的25个点以上。
25个点玉柴原来是计划自己来办的,租赁公司,明年就增加人员给他,培训100多个会计,会计我们要派驻的,然后跟当地的服务站结合,把这25个租赁点办起来。这两天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还能增加,让玉柴租赁公司跟我们有实力或者有兴趣的YC结合体成员厂结合搞搞这个租赁,这样能不能比较快地改变我们现在的资金状况,整个体系的资金状况?今天是投石问路,抛砖引玉,请供应公司搜集一下大家的想法。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抓紧时间,租赁公司跟供应公司一起,召开一次专业性质的会议,专门介绍探讨我们YC结合体成员厂跟玉柴联手租赁的问题。这个秩序,这个无序无规,还表现在1998年一汽和二汽之间的所谓价格保护问题上,跟马跃同志探讨时,我是很坦率的。我说他们两家价格有限的联合是比较典型的强盗念经啊,都想念全经,在会上商议之后,我根本不信任你,你也根本不信任我,掉过脸去各行其是,最后就一降再降。无序的竞争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降价抛售,无穷无尽的内萎,饮鸩止渴。一层一层降下来,最后吃亏的还是零部件企业,压力全在底下。所以对二汽开始的B系列和C系列的降价,我认为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同时要作出积极的应答。我都很坦率,我把我们的看法跟马跃同志直述,我说你们说服康明斯降价3000,亏本销售到中国,我把它理解为对中国用户的贡献。
玉柴面对这个情况,主要对策是什么?我跟马跃是直截了当地说的,我们主策不是降价,不是你B系列降价3000元,我6108、6105就降3000元,不是你C系列降了18000元,我们6112就要降10000元,如果以这个为主策,恐怕我降完了,你二汽还得降,二汽降完了,我们再降,直降到大家脱裤子,没有衣服穿、饿死,最后关门了事。我们的主策是迅速缩小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中机重机和B、C系列的差距。主策一定要这样订,一定要实施成功,否则的话,我们死了,上游公司也未必过得很好。
第三,讲讲对策。玉柴1999年的目标已经订下,玉柴1999年的目标是这么几句话:一个是中机售五万,中机就是我们的6105、6108柴油机,在1999年销售要保住五万;然后重机——重型6112柴油机销售3000台;第三个是环保机,首先柴油跟天然气、液化气要双问世,电喷柴油机,首先抓紧6112,因为6112大量地用在城市公交,必须对环保作贡献,我们必须率先达标——欧洲一号排放标准和欧洲二号排放标准;第四句是成本降三点,成本是指整机制造的平均成本下降3个点,下降3%以上;第五句话是制控再升级;第六句话是,是指4108、不增压的4110、增压的4110要批产。玉柴的4110增压和非增压机是6112柴油机的劈缸,玉柴的4108,不增加功率是106马力,玉柴的4110不增压功率是110马力,增压是136马力。1998年,我们听说,有些兄弟厂对玉柴的新品对四缸机的意图和前景不是非常理解,这一次,我在二汽得到了的确切的信息反馈,是市场急需的,是适销的。1998年,玉柴4110样机设定的四缸机的功率数据参数第一轮制造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元旦钟声响过后,玉柴从事四缸机开发、研制、试验的人员,已经没有节假日了,他们抓得很紧。
玉柴1999年的方针,我们是分成五个字来描述的,第一个叫抓“早”,第二个是抓“好”,第三个是抓“低”,第四个是抓“新”,第五个是抓“内”。抓“早”抢时间,早计划、早分解、早定夺、早实施;抓“好”争优质,到二汽出访之前,关于抓好争优质,我们的方针是这样描述的:“精细贯标,全面受控,加强监督,主动服务”,从二汽回来之后,现在我还没有在家里宣布,我在YC结合体先一步宣布,关于抓好争优质的注解改为:中机赶超B,重机赶超C,服务转主动,贯标抓精细。改动的这一句话,李天生恐怕也是第一次听到,记下来,发的时候按照这一次改动的来发。抓“低”降成本,“低”是指成本,注解是设模拟、降物耗、降工耗、降费用,这个模拟是指玉柴开展的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工作,在1998年是显见成效的,1999年要扩展。1999年玉柴费用中心只保留两个,利润中心扩大到6个,成本中心扩大到9个,要全面展开。中外双方磨合,有磨而不合的地方,但是也有磨而合之的地方,有磨了之后,中方从不适应到适应,看到成效的地方,在内部成本管理上,成效是大的。磨而不合的地方,就是那个小扒拉子,一小点点大的小家伙,什么屁事都不懂,还是个外国人,骂我们配套件的厂长李基鸿,犯天下之大不韪。我告诉他我要给他起一个外号,他马上自报家门:新加坡小乌龟。我看他认错态度不错,就哈哈一笑。什么都不懂,没有起码的民族礼仪,你什么概念,什么都不是。你说你是乌龟,我看也差不多,你那一时那一刻就是个乌龟,但是我说有磨而合之的地方,是指抓成本,他不是乌龟,他是人,而且是个出色的人。
抓“新”求适用,注解是:开发新品,领先适用,创新经营,拼抢优势。抓“内”是指赢份额,建设专卖,开展租赁,扩大内需,带动出口。专卖的问题,1998年初念的经,1999年非常遗憾,不得不重念。这个被耽误了,耽误在哪里?在于中外文化磨合不成功,怎么办?继续磨合就是了。专卖必须要搞,否则的话,我们共同创造的品牌将受伤害。五字并举,深化改革,紧咬不放,造就落差,尽夺优势,这是玉柴1999年的工作方针。重点解释抓“好”争优质:中机赶超B,重机赶超C,服务转主动,贯标抓精细。玉柴的老朋友肯定知道我们的一句话,即我们1985年订的产品水平方针——站得住,站得稳,扎住根,出得去,跻身国际内燃机强手之林。已经喊了多年,现在2000年快到了,确确实实应该有一个具体指向,我们不能老是空泛地去讲“跻身国际内燃机强手之林”,讲久了,讲空了,会疲的。
现在到了我们需要讲实的时候,康明斯也跳出来了,康明斯大约可以算是国际上一强吧,我们就瞄准他,中机超B,重机就要超C。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这么多年了,如可靠性三级跳,我们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困难到这种程度,我们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地在我们体系内已经冒出了好几个到位产品合格率达到100%的零部件。我们的经验、我们的实力在走向成熟。我们也确实应该把这个口号具体化、针对化到这个程度,这一步需迈过去,迈不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这个中机啊,是中国机,105、108设计鼻祖、祖师爷是陆少宽,是一汽的一个工程师,后来到了上海工农动力厂的手里,后来到了柳发、上内所的手里,最后到玉柴,这个机型的基础设计到后来改进是中国人一手操纵的。玉柴的重机,福特公司不让我们叫它是福特机,这是协议约定的。现在它确实不能叫福特机了,这个机1992年买过来后,1995年、1996年、1997年玉柴引而不发,做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工作,把他的美国特性、美国适用性成功地改造了,改造成为中国的适用性,他是中国机。
一个净资产多达24个亿、总资产高达35个亿的大型企业,一个现被国家定为第二批其中之一派驻特派员的企业,如果我们这个企业,我们这个中国机,在竞争中垮下来,是什么概念?我们肯定、我们相信不会给二汽带来好处。我们要跨,我们价格要下降,康明斯B系列、C系列也会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的实力,这样的品牌,在竞争中败北,对后代、对国家、对民族,我们交代不过去的。(此文系本报整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