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江阴高新区 共同见证“国批”十年涅槃蝶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婷 夏凯 俞静 薛琳

  8月18日,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召开“国批”十年发展成果发布会,该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见证“国批”十年涅槃蝶变。

  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江阴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二家县级国家高新区,开启了从经开区向国家高新区的蜕变转型之路。

  十年来,江阴高新区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勇担“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的使命,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高”“新”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百余项无锡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详细发展成果介绍见本刊A2版)

  这十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1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由305.9亿元增加到1185.1亿元、增长2.9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1.3亿元增长到72.8亿元、增长2.5倍,财政科技投入由1.8亿元增长到7.9亿元、增长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00.5亿元增长到485.7亿元、增长3.8倍,企业销售额从1888亿元增加到4462亿元,增长1.4倍。

  面向下一个“十年”,江阴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目标定位,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全面把握高新区发展的历史方位、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三个高地”(一流新兴产业集聚高地、一流科技驱动创新高地、一流产城融合宜居高地),努力实现“五年冲进全国40强,十年再造一个高新区”的目标。将全力以赴在重特大项目招引上抢先突围,加快形成两千亿级的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500亿级的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产业集群3个,让产业更高端;全力以赴在高效益创新赋能上争先突围,建成金属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现代中药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生物医药创新港、星河科创园、联东U谷等一批科创载体,引进一批大院大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翻番,打响“蟠龙英才”人才品牌,让创新更澎湃;全力以赴在国际化营商环境上率先突围,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做到区内事区内办,争做“澄心办、办澄事”品牌标杆,全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功能升级,让城市更美好。

  又讯:“蟠龙英才计划”主要围绕“1+3+1”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发展规划,加大顶尖人才和团队支持力度。今后,在人才项目评价中不再设立社保、户籍等条件限制,也将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柔性的机制、更加积极的举措引才聚才、用才留才。

  该区在政策中明确提出,对于引领全区产业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效益特别突出的重大项目,将采取“一事一议”,对于引领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对入选“蟠龙英才计划”的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800万元项目支持;对入选“蟠龙英才计划”的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50万元的项目支持;对创新领军团队,给予最高250万元的项目资助资金;对创新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项目资助资金。

  同时,将突出重点引育,实行更加积极、更加精准的重点人才引育措施,对新引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落户高新区创新创业,或者新引进的创业项目,获得高新区及以上专项基金股权投资或社会资本投入、投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符合高新区“蟠龙英才计划”评审条件的,可直接入围“蟠龙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评审,并享受同等项目启动资金、风险投资奖励和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