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昌伟
【作者简介】刘昌伟:国家高级茶艺技师,非物质遗产道家易容变脸术表演传人,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诸葛工匠”“成都工匠”荣誉称号,芙蓉门茶艺、川剧变脸“芙蓉绿雪”茶叶创始人、掌门人,变脸萌宝、熊猫茶倌\全自动电动变脸装置国家专利发明者;熊猫变脸、三头戏曲变脸、街舞变脸表演形式总指导。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文化的要求也提高了,四川长嘴壶独特的掺茶技艺得到了外省一些餐饮界的青睐,1983年后就有了逐渐到外地上班的四川长嘴壶茶师了,久而久之,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掺茶姿势,茶倌们也想着不同的花样来取悦于茶客。于是就有了,把壶从前面转到后面掺茶的动作,在肩上掺茶的动作,在头上的动作……
长嘴壶作为一种实用功能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是由四川的茶师将技术带到全国去的,直到1999年期间杭州的一个茶艺大赛,来自四川16岁的廖大松和廖小松双胞胎把长壶的动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和增加,得到当时茶客、行业名宿、观众的惊叹和认可,因而取得长流冠军。二松回成都后得到四川省茶文化行业认可和媒体大量宣传。长嘴壶作为茶艺节目上舞台最早、受媒体采访最早的就应该是二松,是他们促进了四川长嘴壶茶艺更快更高的发展,是目前谁也超越不了的历史。
当时一些从业者们受二松的影响,苦练基本功,创新技艺,尝试着超越二松。于是在2001年由四川省茶文化协会主办的首届茶艺大赛就涌现了诸如曾小龙、周春燕、蒋飞跃、谭帮洪、刘昌伟这样优秀的长嘴壶茶艺师。他们的成功使长壶行业更上了一个台阶,促使这个行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随后几年连续几次的茶艺大赛后涌现了更多的优秀的茶倌,现在统称为茶艺师。
目前,四川长嘴壶茶艺已经溶入了中国的武术、太极、舞蹈、戏剧、杂技的动作,长嘴壶行业已经出现了不同风格的门派和个性突出的个人,知名的长嘴壶茶艺门派有:二松堂、芙蓉门、蒙山派、峨眉派、青城派、太极派、龙门、武当派,2001年以来对长嘴壶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廖大松、廖小松、蒋飞跃、何正鸿、曾小龙、刘昌伟、谭帮洪、周春燕、成昱、成波、金刚小石 金刚玉石、魏飞、徐伟、刘绪敏、周春、韩东、王国富、向春、魏小翠、李敏、张庭金……
有这么多的门派相互交流使得长嘴壶技艺在短短20年期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技艺提升了但是也有尴尬的状况,由于长嘴壶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对茶文化知识的认识浅薄,以至于一些门派和个人为了使长嘴壶更有舞台效果而脱离了长嘴壶本身的使命和文化精神。
长嘴壶茶艺行业贡献最大的四川省茶文化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张京女士认为:“长嘴壶作为四川特色的倒茶艺术,虽然是我们第一个举行茶艺大赛使得长嘴壶作为艺术节目登上舞台,让更多的中外人士了解我们四川、了解四川茶文化。但是我们自始至终没有偏离四川茶文化的精神。”长嘴壶可以创新姿势和技巧,甚至融入舞台需要的武术、舞蹈、杂技、戏曲的元素,但是,过多的融入只能适得其反,偏离了长嘴壶开水倒茶的宗旨也只能说是长嘴壶舞蹈、长嘴壶武术、长嘴壶杂技,那么要配得上长嘴壶茶艺这几个字就不能离开“开水泡茶”四字,这四字才是四川茶艺王道。
张京女士希望那些走偏了长嘴壶茶艺从业者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位置,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中国茶艺界的笑话,以致于作为师长,误人子弟、作为传播者混淆视听、作为从业者被人耻笑。
为啥很多茶艺老前辈不看好四川长嘴壶茶艺,就是因为有一批这样的一些人存在,误导了茶文化爱好者,以致于很多茶文化专家说长嘴壶是杂耍,毫无中国茶艺内涵、茶道精神可言。这样的现象致使于四川茶文化原地踏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为了学到正规的四川长嘴壶茶艺,笔者希望爱好者们多学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然后再确定学杂技、还是舞蹈、还是茶艺。否则你会在后悔的人生中破罐子破摔。
20年的长嘴壶茶艺表演历史,使得长嘴壶代表中国、代表四川特色、代表四川茶叶、茶文化参加世博会、走访了世界各地、四川茶艺也由此得到政府、演艺界、茶界更深的认识和认可,政府也在将四川长嘴壶作为四川特色在努力打造,以此来提升政绩和相应国家文创政策。
目前从事长嘴壶职业需求量最大的排行榜是火锅店、餐饮行业、酒店、旅游景点、文化舞台、茶叶公司、茶楼。
时光倒流回去15年的话应该是倒数的茶楼是排行第一的,当年的成都茶楼林立,品茶,爱茶人居多,才有了长嘴壶在当时的盛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喜欢麻将的盛行和茶文化的品味的提升,乌龙茶、普洱茶逐渐代替了成都茶楼的盖碗茶,玻璃杯泡的绿茶,茶楼经营者顺势而行,辞去了长嘴壶茶艺师,高薪聘请坐式美女茶艺师代替了新一轮的成都茶楼文化。
成都长嘴壶茶艺师们离开了茶楼,有一批茶艺师苦练长嘴壶技艺、专职做起了演出和培训行业、有一批茶艺师另辟蹊径从事了承包餐厅茶水销售,还有一批干脆转行做起了其他行业。但是四川茶文化行业离不开长嘴壶茶艺,离开了长嘴壶茶艺的四川茶文化就不能叫四川茶文化了,和其他省份的茶艺没有区别了,就没有特色了。
所以每年四川相关茶叶、茶文化民间组织了很多类似四川特色的茶艺大赛,逐渐也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目前,可惜的是长嘴壶技艺还在演艺和茶艺之间徘徊,也在技艺和艺术之间挣扎,长嘴壶茶艺行业是中国茶艺的分支,更是得不到所谓的正统茶叶、茶文化专家、茶艺大师们的认可,因为很多茶艺大师不认可的原因是,长嘴壶茶艺的表演太多余、夸张了、舞来舞去水温都没有了怎么泡茶?
为了得到茶艺行业的认可,部分长嘴壶茶艺从业者在茶艺精神和中心思想上苦下功夫,由之前的长嘴壶表演动作的快,变成了优雅、缓慢、由长嘴壶表演的猛变成了柔,由繁杂简化都艺术的神韵化。但是还有一批长嘴壶表演从业者还是固步自封的认为,长嘴壶就是技艺、就是杂耍表演、就是应该刚猛复杂化,完全把长嘴壶当成了武术表演中的道具,如果是这样,从事舞蹈、杂技、武术的从业者相信会把长嘴壶杂技、长嘴壶舞蹈、长嘴壶武术表演的更到位。
笔者认为,长嘴壶最终落实到底,还是掺茶,既然离不开茶,我们就应该顺应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去融合,让不理解长嘴壶茶艺的前辈们能承认这是中国茶艺中的一环,最后让世界都知道长嘴壶茶艺是可以代表中国茶艺的。而不是等若干年后长嘴壶茶艺成了日本的、韩国的、新加坡等国家国粹了,我们才后悔莫及。
我辈不努力、不作为,岂不是让老外掠夺中国又一伟大的精神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