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芬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数据作为特殊生产要素,它的非竞争性(单个使用者对数据的使用并不会损害其他使用者对数据的使用)、零边际成本优势(多一人使用几乎不增加新成本)和网络效应带来的范围经济(数据的价值随着量的增大而增加)三大属性为突破传统经济的生产效率极限提供了可能。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芯火”双创基地和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在四川省发展版图中的作用和地位将继续提升,是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源泉,是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对标先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市场主体的影响力还亟待提升,四川省缺乏腾讯、阿里、抖音那样的大型龙头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知名度还亟需加强;二是国家税收分配体系还未能完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治理变革要求,税源分配未能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四川省人口众多、网络消费数量大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政府的现实财政收入,数字经济发展共同体尚未真正形成;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共生性、基础性技术支撑还不够扎实,基础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四是数字经济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和嵌入程度还不够高,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还不够突出,区域发展的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与此同时,四川省也面临着一些难得的催生数字经济聚合裂变的机遇:一是数字经济从前20年的技术推广阶段转向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场景化应用阶段,数字经济迎来了加速发展期,四川省可以在前期蓄势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口多、地域广、经济总量大、消费场景多的优势,引入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有效的商业模式,实现高位切入和加速突破;二是数字经济经过长期发展,也产生了强监管、反垄断的需求,这为四川省数字经济企业的孕育成长和聚变裂变提供了难得的空间;三是未来一个时期数字经济仍将处于持续进化阶段,任何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可能产生后来居上的效果;四是四川省在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和深度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比较大。
基于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的分析,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并参照发达地区经验,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助推四川省数字经济集聚裂变:
一是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共同体意识,着力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各扬其长、互促共赢。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传统经济模式下以区域地理空间尤其是行政单元为依据的利益形成机制造成了较大冲击,大型龙头平台公司及其所在城市的政府获得了分享全国消费者和其他地方利税收入的机会,而大多数地方政府则需要承担税后流失和设施建设双重成本,马太效应明显,导致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越来越大,四川省必须主动谋划方能及时摆脱这种不利境遇。因为附着的巨大利益导致数字经济领域在不同国家和省际之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只有集合资源并各展所长才能突围制胜。具体来说,政府要指好向、服好务,在宏观规划、设施建设、要素保障、风险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在捕捉市场律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充分发挥9000万人口大省的人才优势和庞大市场优势,在技术模式创新和规则制定方面增强主动性、扩大话语权。
二是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着力建设四川省数字经济企业梯队,通过竞争择优和培优扶强形成龙头,通过龙头示范带动激发市场活力。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纵观国内外数字经济体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演化路径:先发性互联网公司的原生路径、传统大型公司的“进化”之路、健康娱乐等受众覆盖范围广的大产业服务平台化、颠覆性新技术构造出新型经济组织形态。参照这些经验,四川省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的大型企业,要用好行业优势和品牌影响力,通过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的网络化转型,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扩大四川省产业数字化经济规模;在农业、健康、教育、消费、城市治理、娱乐游戏等优势领域,积极打造数字化多元应用场景,在各个领域力争形成1-2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爆款产品;在电子信息、区块链、人工智能、超能计算等领域,用好四川省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前沿科技攻关,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四川省数字经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支撑。
三是强化双支撑,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之根,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网络链接和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两大核心要素,前者为实体经济发展构筑了通道,后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催化元素。四川省要抓好信息技术基础、应用融合型、创新型等三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川渝合作,携手打造国际性区域信息枢纽,率先构建全国一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要在充分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探索构建数据收集、流通、交易的规则和平台,促进政府、企业、个人数据共享开放,推动多源数据融合协同创新。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疫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方式,经济数字化不仅向上拓展新业态,也向下改造传统产业,赋予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新的内涵和可能边界,数据成为贯穿整个经济系统最活跃要素,并加快重构经济运行和宏观治理模式。四川省要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加快 “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和大数据、区块链、5G和超高清视频等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传统产业数字赋能升级,推动形成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成果,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