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徐文韬作为中国兵器北化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今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员工,学习参观了该公司国内首条含能材料绿色化智能示范线——DNT产品生产线。宽敞明亮的自控室,三维可视化应用,收料、送料远程控制,工艺数据自动上传,各项操作都自动完成。这样的现代化生产线颠覆了他对传统含能材料生产线的设想。
近年来,从生产效率提高50%的DNT产品生产线,到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年产500吨M-XDI柔性光化平台年产,银光集团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智能化改造、集纳创新人才等措施,不断“刷新”创新成绩,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5年,共开展创新项目1501项,授权专利数153件,节创效益达4.05亿元。
从“0”到“1”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2021年6月19日,该公司首批百吨级改性硅油合格产品产出。这标志着银光集团打破了该产品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
银光集团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面对着国内现有资料不足、国外技术垄断、一切从零开始等现实困难,结合自有技术优势和科研成果储备,通过技术开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发新技术,组织骨干成立研发团队,逐项攻克“卡脖子”难题。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银光集团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年产500吨 的M-XDI生产线成功投产,PDI产品实现了公斤级生产,硅氧烷PC试制规模达到600吨/年,氢化新产品工艺研究,含能材料新产品研发也有了显著进展,以近5年为例,银光集团含能材料新产品贡献率年均35.5%,民品新产品贡献率年均36.7%,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智能化改造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小小一方电脑屏幕能够解锁安全管理的新技能,这就是“黑屏管理”。聚银公司员工吴明生作为该公司“黑屏”试点成功“第一人”,介绍了黑屏管理的运行原理:“当生产线处于平稳运行状态时,控制室的电脑处于黑屏状态,一旦生产工艺报警出现,系统会在电脑上自动弹出报警窗口。”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从管“正常”向管理“异常”转变。银光集团这一管理成果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为建成现代化企业,银光集团对标先进企业,提出了生产线“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改造”创新思路,先后建成了黑屏管理、移动化办公、HSE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建设、主数据平台、视频监控集成平台等涉及生产线操作、日常管理各方面的智能制造平台。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手工操作多、耗能高、本质安全程度低的局面,在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仅2020年,银光集团就节创物耗能耗6800万元,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企业升级。
揽“才”集“智”释放创新创效活力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银光集团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深化,充分发挥了人才第一资源的巨大潜力,释放了创新创效活力。
银光集团大力实施“借脑引智”工程,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为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平凯为科技顾问,目前已经开展了10余项研发工作。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与多家同行业科研院所、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对外合作项目近百项。
银光集团重视人才、重奖创新。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唯能力的“赛马”机制、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一专多能型”员工培养方案。每年引进重点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先后培养了1名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6名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2名中国兵器技能带头人。“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奖励创新团队及个人累计2888万元。
(王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