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1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探索乡村振兴落地模式 朗基集团构筑高质量发展“主赛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文强

1.jpg

  截至7月末,朗基地产在重庆、西安、绵阳等地共有7个项目顺利交付,让近万业主有了“新家”。事实上,不止如此,作为四川本土企业,朗基集团还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落地模式,总结出一套可复制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该集团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另一条“主赛道”,在深耕川渝地区的同时,迈出在国内其他区域规划布局现代产业园的步伐。

  城乡融合

  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呼之欲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盘活农村资源,推动资金、人才、产业等要素“下乡”,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朗基集团一直在探索。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产业,朗基集团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产业为本、人才引领、产品孵化、优惠扶持、资产盘活、资本带动等作用,推动美丽乡村从点上“盆景”加快变成面上“风景”。

  在重庆文体创意产业园,以体育、艺术教育产业为核心驱动,跨界融合文化创意、科技创新、音乐艺术、商业休闲等,实现新链接、衍生新内容、创新新场景、赋能产业新价值,打造集创意艺术体验、时尚运动休闲、潮流音乐畅享、研学艺体教育、体艺文创购物等为一体的沉浸式艺体创意产业园,持续孵化新模式、新场景、新消费,最终打造“体育+艺术教育”双产业链低碳创意艺体产业园。

  伴随城乡融合的快速推进,朗基集团探索的产业园发展模式,正以“政府支持、企业认同、村民欢迎、合作方受益”的形式“复制”推广,一种全新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呼之欲出”。

  责任为先

  “高投低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成都市大邑县沙渠街道祥龙社区,阳光明媚。在西江河畔,农民集中居住点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近百户农民已经搬进新居,实现生活品质的跃升。

  与集中居住相对应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闲置资源。如何盘活这些闲置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完善农户持续增收机制,这需要企业在其中发挥纽带作用。

  “未来,朗基产业在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加大乡创品牌的孵化力度,因地制宜把现代企业品牌模式和当地资源进行有效嫁接,打造、包装符合当地特色的乡创品牌。”朗基集团联合创始人、总裁,朗基产业集团董事长李斌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品牌赋能乡村产业“弯道超车”,一些独具个性的“乡创品牌”不仅受到市场的追捧,而且也成为乡村产业“造血”的动力源。

  “‘妈妈厨房’就是在稻乡渔歌项目上孵化打造的一个‘乡创品牌’。”大邑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妈妈厨房”特色饭菜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业主王娟的收入也比过去进城务工高出许多。

  除了让农户进入“乐农学院”培训,以“高投低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外,朗基还引入携程集团旗下知名教育品牌“世纪明德”,以田园教育为载体,孵化以科普见学体系为核心的少儿营教基地;与日本知名大学共同研发涉农课题,并与上海交大共同设立“英才奖学金”,通过高校扶持及公益助学方式,为企业的发展谋长远之计,为行业振兴聚人才之力。

  “农业项目的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李斌说,他们一直坚持下来,就是要通过这种“帮扶”积极回馈社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深耕乡村

  “以农为本”打造高质发展“主赛道”

  在深耕乡村的过程中,朗基集团如何“以农为本”打造高质量发展“主赛道”?李斌从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一方面,在党建引领下,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党建载体,整合辖区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深耕“三农”领域,保持发展定位。

  据不完全统计,稻乡渔歌项目2020年休闲农业实现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6000万元左右。

  “集团目前已经渐显雏形的涉农产业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李斌说,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朗基集团未来会以实际行动布局更多的农业项目,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下乡”,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下一步,该公司除继续在四川、重庆深耕外,还将在陕西、海南、湖北、湖南等地启动农业产业园项目的布局。